緣起
嶺南的商隊從海上歸來,商船上下來一位天竺僧人。這僧人身材高大,面目有異于中土人,但眉宇間的不凡之氣還是表溢于外的。
同行的商人見這僧人換好一件袈裟,手上托起一個缽盂就要向北去,提醒他說“大和尚要小心,你這袈裟缽盂雖然不是什么至寶,可也是中土稀有之物,嶺南這地方混亂多賊,你這樣行走恐怕有危險!”僧人沒有說話,一來想是還不甚熟悉漢地語言,二來他本性就少言寡語,海上一路也未見說過幾句話。只見他微微一笑,表示感謝,但顯然毫無停步的意思。
商人們不知道,這位和尚可不簡單,他在中土不僅留下了法宗,而且開了一代武風,其拳腳身手畢竟不凡。當然這是后話,只說商人們見到這同行的和尚神色,都不禁敬佩,說共經風雨顛簸三年,算是緣分,還請大和尚留下法號??!
這和尚目視眾人,頷首合十道:“老衲菩提達摩!”
前面是說中國佛教禪宗始祖菩提達摩初來中國的場景,達摩祖師在佛教界,在文化界,甚至在民間的影響力都是相當大的,關于他的傳說故事也很多,比如“面壁九年”、“一葦渡江”等等,而傳說故事的背后當然是人們對這位祖師的崇敬和贊揚了。
兩千多年來,在印度,在中國,佛教史上出現過眾多的如菩提達摩一樣的“牛人”,他們以堅忍不拔的信念,高人一籌的悟性和智慧,以及難得的超脫情懷,創造了佛教文化的輝煌,留給我們一個個傳奇的故事,也給了世人一次次心靈的震撼。
經過翻閱書籍,微之總結敘述了歷史上的一些佛教牛人故事,完成了十五章評傳。
十五章里,涉及到了佛教的六十多位牛人,分別是佛祖釋迦牟尼,佛陀弟子舍利弗、目犍連、摩訶迦葉、阿難陀,維摩詰居士,勝鬘夫人,晉代的傅大士、釋道安、佛圖澄、廬山慧遠、法顯和尚、鳩摩羅什,南北朝時的菩提達摩,隋唐之時的禪宗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六祖慧能、北宗神秀、天臺宗智者大師、法相宗玄奘、三論宗吉藏、華嚴宗法藏、密宗僧一行、律宗道宣、凈土宗善導、承遠以及以詩書傳世的王梵志、懷素和皎然,唐至五代時的禪宗馬祖道一、百丈懷海、石頭希遷、黃蘗希運、德山宣鑒、雪峰義存、趙州從諗、洞山良價、曹山本寂、臨濟義玄、溈山靈佑、仰山慧寂、云門文偃、玄沙師備、羅漢桂琛、法眼文益,宋代的永明延壽、大慧宗杲、雪竇重顯、佛印了元、元照律師,明代的道衍和尚、楚石梵琦、無盡傳燈、蓮池祩宏、紫柏真可、憨山德清、藕益智旭、破山海明,比丘尼凈檢、安令首,清末民初的虛云、太虛及弘一法師等。
這些人里,除了維摩詰居士和勝鬘夫人的傳說成分比較多,其他人都是有正式史料記載的,這里的評述也是力求從史實來還原真實的牛人人生。而寫維摩詰,實際上是為了介紹在家修行的佛學者,當然也因為大詩人王維;寫勝鬘夫人則是為了引出佛教女子,反映佛教對女子的態度。從這六十多個牛人的事跡里,我們能讀出信念的可貴、智慧的高妙,讀出佛教人物的真性情和他們對人生、對哲學和文學藝術的思考與付出,而這些,正是不論是佛教人士還是平凡之人都十分景仰的,也算是本文的主旨了。
《金剛經》有云: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這里的“如露如電”是來形容“有為法”的,夢、幻、泡、影、露、電這些現象,短暫且轉瞬即逝,說明了“有為法”的有限,所以《金剛經》強調“諸相非相”,視“無為法”為最高境界。
然而,“有為法”卻是最實際、最接近我們生活的,對于那些修佛修法的人們來說,修成正果固然是終極目標,但修行中的點點滴滴,才是最真實的人生軌跡,像雨露和閃電,自有其閃耀和精彩。
目錄
感謝關注宇文微之原創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