盆景園與蜀岡的瘦西湖只半條街再搭上一座大虹橋的間隔,但瘦西湖的門前那是要熱鬧許多的,這里應(yīng)是揚(yáng)州的一張名片了,沒了她,揚(yáng)州要少去大半個婀娜。
隨著人流走到瘦西湖的門前,園門外廊的廊柱上掛著的一副長聯(lián),起始的一句“天地本無私”,倏然給人直指心底的感動。于是抵著喧囂,耐著性子將長聯(lián)讀完,很是歡喜。
天地本無私,春花秋月盡我留連,得閑便是主人,且莫問平泉草木;
湖山倍多麗,杰閣幽亭憑誰點(diǎn)綴,到處別開生面,真不減清閉畫圖。
顯然,作聯(lián)人是把風(fēng)景讀到了心里,而后吐出兩句自在的心得,只那兩句心得卻真宛若清曲中過場的兩句唱白,帶著掛口的韻味悠然地從心底哼出。想著自己就要成為得閑主人,去面對無私的天地和多麗的湖山,竟不覺也要學(xué)學(xué)那曲子中白面書生的作派,去正一正衣冠,抖一抖衣袖了。
南門后,是段一里有余的直路,路的一側(cè)是蔥蘢的密林,有蜿蜒小徑于林間穿梭,路的另一側(cè)便應(yīng)是瘦西湖了。湖堤上遍栽著桃柳,相間而植,取意正是“兩堤花柳全依水”。想來,陽春三月,桃色繽紛,柳色初上,柳綠桃紅隔湖相望,定也是一派怡人景致,因而那路再有的一個名字就是“長堤春柳”了。
只如今的柳絲已是老道,柳綠得更是青翠,就如半遮半掩的串珠簾,將羞答答的瘦西湖隔在另一邊。那真便是瘦西湖了?她或真的太瘦削了些,我不得不欽佩康乾文人的才干,而我愚鈍的想象力依舊執(zhí)拗著地告訴我,那不過是條河,一條“楊柳青青”的河,郎在這邊“踏歌聲”,妹子在那邊“道是無情也有情”......
既是條河,那位愛揚(yáng)州的隋煬帝就可以隨著它,志得意滿地“下?lián)P州”了。
隋時的揚(yáng)州是沒有瘦西湖的,不過它依然能讓坐在金鑾殿上的帝王朝思暮想,以致不惜動用民脂民膏,去挖了那條讓他遺臭萬年的大運(yùn)河,這應(yīng)就是揚(yáng)州的魅力所在吧。她真的是太過柔婉了些,嫵媚了些,有人竟愿意用江山來換,那時的揚(yáng)州,是要妒殺個人的。
“兩堤柳樹綠絲絲,記得隋皇新種時。低壓龍舟金作縷,亂牽紅袖錦堆枝”。
這是那個讓人恨得牙癢癢的隋煬帝,初到那個讓人妒得牙癢癢的揚(yáng)州時的盛況。那時的他是不會知道,這條河將送他走上一條不歸路;那時的他更不會知道,也是這條河將改變中國經(jīng)濟(jì)的脈絡(luò),在而后的一千年里重塑了一個江南。
那位隋皇和他的江山舊夢一起,最終都留在了揚(yáng)州,他就葬在離此不遠(yuǎn)的一個叫做雷塘的地方。因?yàn)樗某裘^昭彰,以至禍及他的葬地總遭雷劈。
隋皇新栽的柳也應(yīng)是留給揚(yáng)州了,如今揚(yáng)州的市民尤是愛它,依然用它來裝扮他們最愛的瘦西湖。而在瘦西湖畔的長堤上,萬千嬌柔的柳絲,伴著和煦的清風(fēng)和融融的暖日,多情地拂過路人的面頰,就這么,因它而起的感傷,又因它而消逝得了無蹤跡了。
長堤走到盡頭,便是徐園了。徐園門前,幾缸荷花開得正好,裊裊清香徐徐送來,拂去人們心頭幾分正午的燥熱。
這徐園鎖著瘦西湖的咽喉,因而游人往來如織,不過大家路過這里總要稍作停留,來聽過往的導(dǎo)游們生動地講解舊時的文人是如何把一方梟雄圈進(jìn)一個“園”字之中。想起那個“秀才遇上兵”的俚語,只是“秀才”在被“兵”爆打得鼻青臉腫之后,卻仍能有理由活得更是長久,這著實(shí)是件能“氣死人”的事情,這大概也是市井的揚(yáng)州人狡黠的智慧。
想著千秋功過,在那些泡在揚(yáng)州的澡堂子里,一邊搓著泥兒,一邊呷著茶的老爺子們的嘴中評點(diǎn)著,而誰人才是歷史的勝利者呢?未必是逞強(qiáng)斗狠的徐老虎,在揚(yáng)州人的智慧里,他早已被圈到一個“園”字之中了。
徐園一側(cè)有春波橋,據(jù)說過橋再走上一段行程可至四橋煙雨,聽那名字便讓人多有些空茫的憧憬,于是便試著找尋。只可惜正午的驕陽燃得正是激情,我自己的那點(diǎn)小憧憬很快就揮發(fā)盡了。
走得累了、厭了,便坐在長春橋邊的長椅上,望著茫茫碧波點(diǎn)一支煙,人也便漸漸地融化掉了,融化在脈脈的清風(fēng)里,融化在淡淡的煙波中......呵呵,四橋煙雨,總覺得那應(yīng)是瘦西湖上最有畫面感的一幅景色了,總覺得那景色再有的一個名字,就應(yīng)叫做《江南》。
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
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
徐園后,是漆著大紅的小虹橋,隔岸是小金山。那條叫做瘦西湖的保障河在小金山下,折了個九十度的彎,水到了這里,豁然開朗,瘦西湖標(biāo)志性景觀白塔和五亭橋,隔著岸遙遙相望。與瘦西湖走到了這里,就不能太較真兒,要不借得的那“西湖一角”,又該到哪里去“堪夸其瘦”呢?
那瘦西湖,原就是江南的工匠借來的杰作。
你瞧,她借來了西湖的“水光瀲滟”,只是她要更是裊裊婷婷;借來了平山堂的“山色空蒙”,便有了她的“一路樓臺直到山”;借來揚(yáng)子江畔的金山半點(diǎn),不知救夫心切的白娘子是否會一道的用大水淹了?借來瓊?cè)A島上的白塔一座,那位六下江南的風(fēng)流天子可曾又會在江南的溫柔鄉(xiāng)里想起太液池上的秋波呢?
瘦西湖借景最是精妙的地方,莫過于吹臺。那是一座黃壁灰頂?shù)男⊥ぃ湓谛〗鹕綅u深入湖中的最前緣,直面著瘦西湖上的滿眼風(fēng)光。據(jù)說那位乾隆爺蒞臨于此時,忽有了垂釣之意,因而那吹臺又叫做了釣魚臺。
吹臺的四壁均鑿有渾圓的月亮門,如果角度把握的合適,湖對岸的白塔和五亭橋,就可分別逗入到兩扇面湖的圓洞門里。于是,在瘦西湖浩浩蕩蕩的風(fēng)景長卷中,便框出了兩幅別致的小畫,一幅是長橋臥波,一幅是白塔映影。臥波的長橋金碧輝煌,宛如七彩的虹;映影的白塔呢?那分明就是素顏貞靜的窈窕女子,在顧影自憐。
那看似隨意的景色,只這么一圈,便有了自己的味道。真是不得不欽佩揚(yáng)州匠人精深的造詣,他們是把這天地“無私”的饋贈都讀到心里去了,而后隨意拿捏,便散落處處景致。
這瘦西湖原就是借來的又怎樣呢?天地造化的無私,與造園者巧奪天工的用心,已為她留下最是讓人流連的風(fēng)韻了。
只這風(fēng)韻是萬萬借不得的,它只屬于瘦西湖。
*2014年,大運(yùn)河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揚(yáng)州瘦西湖做為58遺產(chǎn)點(diǎn)之一,位列其中。
----------------------------
我是云行筆記,在此潛心打造屬于自己的《文化苦旅》,讓我們來一次,有文字感的旅行吧!
《世界遺產(chǎn)名錄》專題推薦:
1987年,長城,文化遺產(chǎn)
1987年,明清皇宮,文化遺產(chǎn)
1987年,秦始皇陵,文化遺產(chǎn)
1987年,泰山,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
1987年,周口店北京人遺址,文化遺產(chǎn)
1987年,黃山,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
1992年,九寨溝,自然遺產(chǎn)
1994年,曲阜三孔,文化遺產(chǎn)
1996年,廬山,文化景觀
1996年,峨眉山-樂山大佛,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
1997年,蘇州古典園林,文化遺產(chǎn)
1998年,北京皇家祭壇-天壇,文化遺產(chǎn)
1998年,北京皇家園林-頤和園,文化遺產(chǎn)
1999年,武夷山,文化與自然雙重遺產(chǎn)
2000年,青城山-都江堰,文化遺產(chǎn)
2000年,皖南古村落,文化遺產(chǎn)
2000年,明清皇家陵寢,文化遺產(chǎn)
2001年,云岡石窟,文化遺產(chǎn)
2004年,高句麗王城及王陵,文化遺產(chǎn)
2006年,安陽殷墟,文化遺產(chǎn)
2008年,三清山,自然遺產(chǎn)
2010年,登封天地之中建筑群,文化遺產(chǎn)
2012年,元上都遺址,文化遺產(chǎn)
2014年,中國大運(yùn)河,文化遺產(chǎn)
2014年,絲綢之路,文化遺產(chǎ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