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對正,假對真,獬豸
對麒麟。
韓盧對蘇雁,陸橘對莊椿。韓五鬼,李三人,北魏對西秦。
蟬鳴對暮夏,鶯囀怨殘春。
野燒焰騰紅爍爍,
溪流波皺碧粼粼。行無蹤,居無廬,頌成《酒德》;
動有時,藏有節,論著《錢神》。
獬豸:傳說中的神獸獨角獸,形似羊,有一角,見爭訟者,能用角去頂觸理屈者。
麒麟:傳說中的神獸,形似麋鹿,牛尾,狼蹄,有一角,是仁慈吉祥的獸,出現則天下大治。
韓盧:犬名,又叫韓子盧,是戰國時期韓國的一只善于奔跑的獵犬。《戰國策·秦策三》:以秦卒之勇,車騎之多,以當諸侯,譬若放韓盧而逐蹇兔也。此處用其字面意義與“蘇雁”構成對仗。
蘇雁:蘇武用來傳遞書信的大雁。《漢書·蘇武傳》載,蘇武出使匈奴被扣19年,后來兩國交好,互通使者。漢使追問蘇武的下落,匈奴詭稱蘇武已死。漢使知道蘇武被流放到北海,就假稱漢朝天子在長安射到一只大雁,大雁腳上系了蘇武親筆所寫的書信。匈奴無法抵賴,只好將蘇武叫來,讓他歸國。
陸橘:陸績所收藏的橘子,參見《聲律啟蒙?上卷?九佳(3)》-梅可望,橘堪懷:《三國志·陸績傳》:陸績五歲,袁術出橘,績懷三枚,拜而墮地。曰:“欲歸遺母。”術奇之。
莊椿:莊子在書中所提到的大椿樹。《莊子·逍遙游》: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此大年也。后來用莊椿象征長壽。
韓五鬼:唐韓愈《送窮文》文中提到窮鬼有五類: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
李三人:唐李白《月下獨酌》: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三人指自己、影子和月亮。
北魏:南北朝時,北朝的一個由鮮卑族建立的少數民族國家,也叫元魏、拓拔魏、后魏。
西秦:可指春秋戰國時的秦國,因其地理位置在列國之西,故有此名;也可指晉朝時北方十六國之一的秦,為鮮卑族建立的少數民族國家,統治區域在今甘肅一帶,史書上稱之為西秦。
囀:鳥叫。
爍爍:火光明亮的樣子。
粼粼:波光閃耀的樣子。
行無蹤,居無廬,頌成《酒德》:即《酒德頌》,晉人劉伶(字伯倫)所作,歌頌飲酒的德行。文中有“行無轍跡,居無室廬”之語。
動有時,藏有節,論著《錢神》:即《錢神論》,晉人魯褒所作,極言金錢之作用,以諷刺時局。文中有“動靜有時,行藏有節(錢的流通與否有一定的時節)”之語。動和行,指錢幣在交易過程中流通;靜和藏,指商品未流通則錢幣被收藏。
讀了《三字經》《千字文》《笠翁對韻》三本國學啟蒙讀物,感覺《三字經》說教太多,《千字文》受“一千個不同的字”的限制,淺白順達差強人意,還是《笠翁對韻》好,不但自帶美感還真正寓教于樂,是我這個不小的朋友的最愛。
與《笠翁對韻》類似的還有一本《聲律啟蒙》,是清朝康熙年間進士車萬育所編。進士,那是通過縣考、省考、國考層層選拔,是可以參加殿試沖狀元的,無疑才高八斗,學富五車。
可巧,《笠翁對韻》的作者李漁也是康熙年間人,只是他沒有功名,是位民間戲劇家。
一位居廟堂高高在上,一位處江湖深浸地氣,同樣編纂兒童啟蒙讀物,他們會有什么不一樣呢?越想越期待了,我們趕緊來體察一番吧!
對音韻平仄不甚了解,只知道讀著悅耳順暢,是遵循古人演練定的格式,這次也不妨跟著學習一下。
相較于《笠翁對韻》每韻2-4段不等,《聲律啟蒙》每韻3段,每段平仄基本格式為:
-平對仄,仄對平。仄仄對平平。
平平對仄仄,仄仄對平平。
-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對平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暈了……同以前一樣。把這格式丟一邊,先學啥是“平”啥是“仄”。一番查證,原來……還是蠻簡單的嘛!
平仄是中國詩詞中用字的聲調,“平”指平直,“仄”指曲折。根據隋朝至宋朝時期修訂的《切韻》《廣韻》等韻書,中古漢語按語音的高低、升降、長短,歸納出平、上、去、入(不同于我們現代的漢語拼音四聲)四種聲調,二元化分類,除了平聲,其余三種聲調統稱為仄聲。
現代普通話漢語拼音的四聲“āáǎà”,我們小時候學習稱第一聲、第二聲、第三聲、第四聲,其實它們有專業的稱謂。第一聲叫陰平或平調;第二聲叫陽平或升調;第三聲叫上聲或上音;第四聲叫去聲或去音。這樣一對照,我們普通話的一聲、二聲即為“平”,三聲、四聲即為“仄”。是不是很簡單!(中古漢語中的“入”聲,已并入其它聲調。)
我國幅員遼闊,多民族交融,方言無數,口音更是千差萬別,平仄的判別并不是那么容易。想起黛玉教香菱學詩:
“若意趣真了,連詞句不用修飾,自是好的,這叫做‘不以詞害意’。”
我們初學者切記切記,不要被音韻平仄這些東東縛住了。
《聲律啟蒙?上卷》一東(1)
《聲律啟蒙?上卷》一東(2)
《聲律啟蒙?上卷》一東(3)
《聲律啟蒙?上卷》二冬(1)
《聲律啟蒙?上卷》二冬(2)
《聲律啟蒙?上卷》二冬(3)
《聲律啟蒙?上卷》三江(1)
《聲律啟蒙?上卷》三江(2)
《聲律啟蒙?上卷》三江(3)
《聲律啟蒙?上卷》四支(1)
《聲律啟蒙?上卷》四支(2)
《聲律啟蒙?上卷》四支(3)
《聲律啟蒙?上卷》五微(1)
《聲律啟蒙?上卷》五微(2)
《聲律啟蒙?上卷》五微(3)
《聲律啟蒙?上卷》六魚(1)
《聲律啟蒙?上卷》六魚(2)
《聲律啟蒙?上卷》六魚(3)
《聲律啟蒙?上卷》七虞(1)
《聲律啟蒙?上卷》七虞(2)
《聲律啟蒙?上卷》七虞(3)
《聲律啟蒙?上卷》八齊(1)
《聲律啟蒙?上卷》八齊(2)
《聲律啟蒙?上卷》八齊(3)
《聲律啟蒙?上卷》九佳(1)
《聲律啟蒙?上卷》九佳(2)
《聲律啟蒙?上卷》九佳(3)
《聲律啟蒙?上卷》十灰(1)
《聲律啟蒙?上卷》十灰(2)
《聲律啟蒙?上卷》十灰(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