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剛起床,打開微信就聽到家庭群里老爸發來的語音:親人們,早上好,帶著大家的祝福,我準備上西藏啦~
5天前,老爸和幾個同學,一群老頭老太,大家開啟了為期半個月的出游,行程主要有兩站,一是青海,二是西藏。進藏一直是老頭兒的心愿,能在60多歲成行,也是挺不容易。
年初的時候,老爸說今年準備去西藏了,還不要我們跟著,全家人都反對。
老爸心臟不好,冠心病,3年前住過一次院,當時差點就上支架了。后來一系列檢查下來,醫生說堵塞沒超過60%,暫時可以保守治療,但這幾年老爸稍微爬爬樓,走點遠路就喘得厲害。這次先到西寧也是為了給進藏一個緩沖,坐火車去拉薩,打算到了那邊要是有高反就飛回家。
老爸愛操心,偏偏不操心自己。他是所有人眼里的大好人,誰家有事都愛幫忙,無論紅白喜事都熱心上前。不管什么時候,他總是那個照顧人的人,有時甚至到了委屈自己成全別人的地步。
明明自己身體不適,有朋友凌晨趕火車,他會一聲不吭地定好鬧鐘開車去送;家里明明有菜,我臨時打電話說要回去吃飯,他會不睡午覺地去買我愛吃的菜,搗騰一下午;出門旅游,明明自己累得不行,還要上下張羅,甚至幫別人背大包小包……
很小的時候,老媽在工廠上班,三班倒,遇到下晚班,老爸都是先把我哄睡了,然后騎著他那28寸大馬,去15公里以外的地方接老媽回家。因為工作關系,老爸的時間相對寬松些,小學之前基本都是老爸接送我,回家還要做飯,所以他自嘲是又當爹又當媽。
記憶里,老爸每次去外面吃飯,都會請教別人怎么炒菜,回家就試,慢慢地,他成了我家大廚。最早只會做醬油拌飯、水蒸蛋的老爸,現在燒得鹵牛肉、糖醋全魚、紅燒排骨等等拿手好菜,包餃子、烙餡餅也不在話下。
從小到大,我是在慈父嚴母的環境中長大。通常情況下,媽媽比較容易生氣(這個和她的成長背景有關),每次挨批,都是爸爸救我。所以,如果一旦爸爸生氣了,我就知道后果很嚴重,因為靠山沒了。以前為了不讓爸媽失望,自己會做一些討好大人的事。
結婚生孩子以后,我對老爸的感情變得矛盾起來,漸漸很反感他的關心和嘮叨。老爸太愛管我了,讓人感覺這份愛好沉重,他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我都是為了你們好。
老爸很寵我的孩子們,真是到了有求必應的地步,但同時他也有要求,就是要他們“聽話”。動不動就用“不聽話”來給倆寶貼標簽,從他教育孩子們的行為中,我似乎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我身上有許多缺點,這些都和曾經的成長經歷和環境有關,我真的不想我的孩子也這樣啊。
最開始,是很簡單粗暴地反抗,我經常和他頂,直接指出“你不要這樣說”、“你不能那樣說”。我感覺自己越來越不理解老爸,也不被他理解。
生二寶的時候,在娘家坐月子,請了月嫂,但每天老爸還是對我的飲食起居操心得不行。有天和老爸聊天,他說想去旅游,但放心不下家里,還嘆氣說:為了你們……終于,我爆發了。我說:從小到大,我最不喜歡你說這句話。什么叫做為了我們?你不要把自己想得那么偉大,別人的責任不需要你背負,我們都成年了成家了,你也年紀大了,該多真正地想想自己了。
噼里啪啦發泄了一通,老爸在旁邊一聲不吭,等我說完,他默默地去了廚房給我熬雞湯,我在房間里哭得好傷心。后來老媽說起老爸小時候的故事(爸媽是青梅竹馬),我才發現自己原來一點都不懂老爸。
爺爺在老爸9歲那年去世了,那個年代,條件很差,對奶奶來說,一個寡婦拉扯五個孩子長大,的確很不容易,她根本沒辦法顧及每個孩子的心理。老爸是家里的第二個男孩,上有哥哥姐姐,下有弟弟,他一直是奶奶家里最不受寵的。
大伯性格十分內向,遇事不出頭,老爸從小就充當了老大的角色,吃了很多苦。無論是后來去部隊,還是轉業回地方,老爸肩上一直背負著大家庭的責任。和老媽結婚后,依然如此,連舅舅姨娘家的事情,他都很上心,但也因此把自己累得不行。
回想從小到大,爸爸在我心目中的形象,是高大而且全能的,似乎什么事情都難不倒。很矛盾的感覺,老爸覺得許多事情他有義務有責任去做,他希望幫助別人,而他需要的其實是大家的肯定和認可。
老爸很強大,也很脆弱,他不是個灑脫的人,他活得有些失去了自我。特別是退休以后,感覺他很不服老,有時候甚至是逞能了,所有這些,都是源于他希望“被看到”,這樣才“有價值”。
自從和老媽聊過之后,我對老爸有了更深的理解,很心疼他,有時候也試著開導他,但真正要想明白有些事情,還是得靠他自己。
老爸退休以后一直希望出去旅游,但放心不下家里,說是兩個外孫平時要他接,周末放假他要做飯給我們吃。老媽說,你去吧,我不是在家嘛。老爸說,就你那兩下,做得又不好吃!還有,下雨怎么辦,你又不會開車,怎么接人……
正說著,大寶來了句,姥姥的菜做得很好吃,我都好喜歡吃。小寶又接著一句,下雨可以打的哇。聽完,老爸生了好一頓悶氣。
你看,整個一老小孩兒。
不過這回真不是說著玩玩了,老爸打定了決心,五一開始就著手準備,但也擔心自己身體吃不消。出發前半個月,給他買來紅景天,每天都吃,全家人反復叮囑,要他出門千萬多顧著自己,只有照顧好了自己,才能更好地照顧別人。
昨天在青海湖,老爸發回好多照片,感慨因為天氣原因,“中國最美的湖”并沒有想象中的這么美,但又得意的說海拔適應得挺好,然后還不忘問兩個小家伙有沒有聽話。說,家里天氣不好,自己不在家,老太婆接人辛苦了,女兒女婿上班辛苦,要注意身體,balabala……瞧,這么個愛操心的老頭,出門了還玩不樂呵。
大家集體“批斗”他:別嘚瑟,說話不要這么大嗓門,高原地區慢慢說話,慢慢走路,保存體力,好好休息……旅行就是為了放空心靈,出門在外不要想那么多,別省錢,盡情玩,家里的事等回來再繼續操心……
當然,也表達我們思念:小外孫們很聽話,也很想姥爺,非常想,等姥爺回來做紅燒肉吃……
講真,老爸出門這幾天,家里有些人仰馬翻的。平常下午老爸接大寶,老媽接小寶,我和老公只管安心工作,下班以后回家接人就好。現在下午要輪流請假安排接人,這周末老媽演出,我們自己在家,一個人負責帶娃做飯,一個人負責帶娃上興趣班,真是累呀。
想想老爸要到月底才回,還得繼續堅持小半月,以前是習慣于依賴他了,有時候還嫌他啰嗦,真是有點生在福中不知福。
旅行的意義在于遇見未知,遇見未知的美景,遇見未知的自己。老爸這次進藏,我是懸著一顆心的,畢竟高原地區。于老爸,這是他的一次自我挑戰,而且感覺得出來,他非常開心。今天父親節,為老爸祈福,祝愿老爸此行心想事成!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