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04年,我就開始寫作了,一直堅持到2011年,這段時間的寫作,都是為了課題研究。寫作真正的動力絕大部分來自于功利的目的。我稱之為沒有靈魂的寫作,那是因為生命的覺醒,還沒有萌芽。
2011年12月17日,快元旦了,聽了一場講座,張文質老師的,第二天,我寫下了一篇《思想的緣分》,文章里,有很多我當時的激動:
思想的緣分則可能讓人滌凈思想的污垢,可能讓人開始一段新的思想之旅,可能獲得一種全新的思維方式。當然,絕不可以排除其它諸多可能,每一種可能都會受到思想的潤澤,生命的浸潤。
那天,文質老師談到了“成熟的教師”這一話題,他的很多句子,成了我的方向:
他說:
成熟更重要的是指一個人的心智,指向一種服務的品格與質量。
成熟表現為恰當和恰到好處。
成熟表現為從容、得體、知其進退。
成熟表現為豐富、多樣、和諧。
盡管他講“成熟”是為了描述較好的學校,而我關注“成熟”是為了描述較好的老師。成熟,那是教師的一種美好的狀態,成熟的人與成熟的學校有許多相通之處。
我思考的更多的是一個成熟的教師究竟該是怎樣的?
如果所有遇見你的人,至少遇見你的學生,第一眼見到你時,就覺得你是一位老師,那么你就是有教師感的人,那份親切,那張面孔,就是教師才有的親切,教師才會長的面孔,這面孔當然不只是一個人的臉,更多的是指一個人的精神面相。
有一張教師的“面相”,這可以作為成熟教師的第一個標志。
一個成熟的教師還得有文化自覺。教師的一言一行,日常生活、工作的狀態都會內含一種文化,如果你不注意,沒留心,那便只是不自覺的文化外顯。
成熟的教師,必須要自覺地審視自己的教育教學言行,讓自己的言行富有一種令每個生命潤澤、溫暖、幸福的文化氣息。
成熟的老師還要有自己的“絕活”。要有讀書的絕活。作為兒童的老師,還必須要有敏銳洞察兒童心靈的絕活。兒童的一句話、一個嘆息、一個眼神、一個動作,老師如果能一眼望穿,那這就是絕活了,這必不可少。
成熟的老師還要有自己獨特的課程。工作5年時要有5節自己的課例,工作十年時要有15節自己的課例。在豐富的教學實踐土壤中收獲對教育深刻的見解。
七年前的冬天,文質老師的思想,讓我思考了“成熟”。
七年后的秋天,國慶節里四天時間,文質老師的思想,讓我思考變得“成熟”。
2
四天的寫作研修,讓我重新認識“寫作”,重新認識寫了那么多年的自己,以及我身邊的所有人,我們的過去、現在與不可捉摸卻可以預期的未來。
寫作,究竟可以成全什么?
2002年,秋天,我在一所村小工作,開始寫作。兩年,一個人做一個市級課題,一邊研究,一邊寫作,寫下來很多鄉村習作教學的案例與思考,共計20多萬字。這些文字,讓我獲得了很多獎勵。我原本以為,這就是最大的收獲。但16年過去,那些獎狀變得毫無意義。細細地讀著那兩年寫的文字,被一遍遍溫暖著的是字里行間流淌的情,是許多位學生,許多個場景,許多次活動。那流著鼻涕的小葉新,用無餌的鉤子釣起龍蝦的驚喜。那趴在學校水池旁靜觀不停游動的金魚,無限閃光的小眼睛。怎么也忘不了。有了這些記錄,我才算真正擁有那一段歲月。
沒有白過。
文質老師說,寫作并不僅僅是工具。
然而那段時間我的寫作,就被我看作了工具。而重新發現寫作的價值,似乎在這個國慶節。
“我是怎樣不斷回看自己生命經歷的”,這是文質老師和我們分享的第二講。
“帶著價值觀去回看”,讓我擁有了重新認識一切的“眼睛”。
文質老師的基本價值觀,有這樣三個層面:
“生命第一,眾生平等,對萬物,對生命尊嚴的尊重。”
“生命的本身需要思考。審視生活,以批評的精神。”
“職業的角度,兒童觀——成全兒童成長。富有建設性。”
當我以這樣的價值觀去回看曾經的寫作,突然靈光一閃,眼前一亮,好多新的認識,接踵而至。
寫作,究竟可以成全什么?
寫作當然可以成全一份功利,但寫作應當去成全一段師生共有的歲月。
當我重新提筆書寫,寫下的不僅僅是故事,而是生命第一、眾生平等的故事,是自我對萬物、生命尊嚴尊重的生活。
當我重新提筆書寫,寫下的不僅僅是贊同,還有對生活的批判,包括對自己的,更應該有對生活的寬恕,當然包括對自己和家人的。
當我我重新提筆書寫,寫下的不僅僅是日常教育的細節,還有成全兒童成長的見證。
“人是唯一會臉紅的動物,或許說是唯一需要臉紅的動物。”馬克·吐溫如是說。(王開嶺《親愛的燈光》第1頁,山西出版社傳媒集團,2013年7月第1版)
在臉紅的一剎那,恍然間有一點覺醒:寫作成全一份功利,無法自成高格調,寫作成全一段歲月,成全自己和他人生命的篇章,成全共同的成長,成全對尊嚴的喚醒和呵護,成全獨立人格的養成,成全兒童成長。
如此,臉紅,還算有價值。
如此,還要感謝自己的臉還會紅。
所以,盡管參加這次活動,是為了出一本書而來,但實際上,簡單地理解“出一本書”,可能把自己引入萬丈深淵,從此萬劫不復。
孫明霞老師說,“寫作,讓我走向了一條生命自覺與專業精進的道路”。明霞老師的寫作歷程,外顯于專業精進,內生于生命自覺,千萬不要只看重專業精進。明霞老師的寫作歷程,是她不斷完善生命,不斷拓寬視野,不斷提升教育境界的歷史。
她說的生命自覺,大概就源自于此吧。具體來說,就是她說的三真:真實、真誠、真情,就是她說的四不:不抱怨,不陰暗,不瑣碎,不庸俗。
寫作,有了生命自覺,讓自己和他人的路都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這是對生命的成全。
3
寫作,是怎樣去完成對自我和他人的成全?
文質老師說,
“生命的覺醒,意味著做一個真實的人,在各種困難面前,仍然將愛與溫暖傳給學生。”
“生命自覺,重要的不在于她是一個學術概念,而在于她是我們安身立命的最根本的基石。”
“書生氣,按自己的方式活著。”
“活出生命的一格,很難。”
“為了孩子,我可以和全世界作對。”
“教育視角,立場變了,你的眼神就變了。”
“寫作是有立場、溫度的。”
“你一個人去做,就夠了。這就是掙脫。”
以上句子,是在我聆聽時記下的,肯定是有出入的。讀著諸君,看個大概吧。
當時,我聽著這些句子,心里是觸動良久的。
寫作,最要緊的是真實。但真實很難。
寫作,最起碼的是立場,但立場有嗎?
寫作,是一個人的“奮斗”,但堅持得對自己“夠狠”。
其實,真實和立場,只有加上“堅持”,才會擁有足夠的力量,去改變自己,成全他人。
自2017年九月開始,至今我已經完成了近30萬字的教育敘事。
每一篇課文的教育敘事,我用心寫下,堅持的不易,我自然知道。我知道,很多朋友喜歡敘事,是因為,那樣上,能夠帶來課堂與兒童學習的變化,實用是朋友喜歡的根本所在。
每一份親子活動的方案,我用心策劃,謀劃的不易,我自然知道。我知道,很多家庭在運用方案的過程中,感受到語文學習的趣味與效益,堅持得越久,就會收獲越大。例如“大聲為孩子朗讀吧”,等等。有效,有趣,是家長朋友喜歡的原因。
現在,我仍然在寫,將來還是繼續去寫。
堅持,堅持真實地寫下自己的洞察,自己的實踐,必將伴隨到“成全”的終點。
而給堅持加一個“底座”,那就是生命的溫度與尊嚴,寫作的真實與立場。
向一個堅持寫作的人致敬,更要向有著生命立場的堅持寫作者致敬。
前者是向精神致敬,后者,是向高貴的靈魂致敬。
4
“不斷升級你的生命版本”,極有吸引力。
“不斷升級你的寫作”,是現實的第一等召喚。
我曾經下下的文字,現在閱讀起來,仿佛在觸摸富有光彩的逝去歲月。
寫作,回到生命,回到童年,回到真實的生活,回到班級里那一個個學生,回到真實的課堂,如此,甚好。
“文字,不見人,不見性情,不見立場,不見文采。”文質老師說,很多文字就是這樣的。
我閱讀文質老師、明霞老師、鐘杰老師的文章,總能見到其性情、立場與文采。鐘杰老師,讀文如見其面,快人快語,智慧如你,雷厲風行,不失穩重,最關鍵的,是那股子激情,那講故事的筆調,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文質老師說,觸摸寫作之道,先從“三點”做起:把文章寫長;大量地引用,增強文章的說服力、豐富性;把一篇文章寫得豐富些。
觸摸寫作之道,再走向終點:最終形成自己的筆法、獨特的腔調。
寫出屬于自己的句子,寫出屬于自己的腔調。
可是,我的腔調啊,你跑哪兒去了??
研修很好,導師很好,然而,動非自外,導師的好終究是導師的好。
向導師的導致敬,向自己的學致敬。
研修學習,借鑒他人智慧;堅持書寫,找到自我腔調。
學完了,思考所得,然后背上行囊,風雨兼程地奔赴生命的相遇與相互成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