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霧滿攔江
之前閱讀過作者的關于職場的書籍《職場動物進化手冊》,見解獨特,讓人耳目一新。今天分享作者的另外一本書《我不過低配的人生》,如果你覺得這只是一本簡單的雞湯文,那就錯了。
這本書是作者首部闡述人生智慧的作品,書中作者結合大量的故事事件,以風趣幽默的口吻講述自己對這個時代所存在問題的思考與感悟,內容包括人性、思維、情商、教養等主題。
下面從五個方面分享自己閱讀此書的一些感悟。
一、突破思維邊界與障礙,讓自己強大起來
做最好的自己,最優秀的自己,這是我們存在的價值與意義。
傅盛先生曰:最大的競爭差異,在于認知!只要能突破思維障礙和思維邊界,就能夠變成不一樣的人。一定要花足夠多的時間,在尋找和思考上。
要如何做,才能夠打通思維障礙,推倒思維邊界呢?
第一,要相信人是可以改變的,每個人都可以變得更好。
第二,學會正確的思考。正確的思考,一定是非情緒化的,承認自己無知的。真正的思考,一定是摧毀自我思維中的障礙或邊界,所以,不先承認自己的愚蠢,就不存在思考。
第三,承認自己的無知與愚蠢,承認自己在成長過程中,因為物質資源的匱乏而自我設限——網絡上的窮人思維與富人思維,說的就是這個。窮人思維就是因為生存環境的壓迫,刻印在腦子里,形成了思維局限。不再相信自己有什么能力,不敢想像自己也能有番作為。承認自己的窮人思維,不承認任何限制,像富人那樣思考。
第四,阻礙我們的,始終是偽思考。我們會把情緒化的對抗,曲解為思考本身。王陽明先生說,每個人都能成為堯舜那樣非凡的人物——但卻人人做不到的原因。
靜心,溫和,從旁觀者的角度,審視心中的恐懼與懦弱。去除自我認知中的情緒渲泄,收斂心志,就能夠讓心中的智慧浮現,就能夠與真正的自己相遇。
二、只有努力還不夠,方法更重要
只有努力是不夠的,最好再知道點努力的規律與方法,這樣才會有助于我們的人生發展。
人有兩個屬性。一個是獨立性,一個是社會性。
獨立性,就是人與其它個體相互獨立。
社會性,是說整個人類,在生態上表現為一個龐大的生物,每個人都是社會的一個小結構。簡單說就是誰也離不開誰,必須要在別人那里,獲得自我價值證明。
(一)白龍馬定律
隨唐僧去西天取經的白龍馬,能上天能入地,會噴火能戲水,顏值也高。感覺自己好拉風,加入取經團隊后,卻發現這支團隊不需要自己的任何能力,只要求自己老實趴地下,馱著磨磨唧唧的唐僧,慢慢往前爬。
職場就是這樣,你許多的能力和特長,根本用不到。崗位要求你的,是機械的流程與繁瑣的日常事務。這類工作單調而瑣碎,干好了沒成績干不好有過錯,真的有點不太人道。
所以呢,對能力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獨立性的能力,是缺少不得的,但社會性的能力更重要。
(二)社會性能力
社會性的能力,也是需要努力才會有效果的。但這個努力的規律與方式,和獨立性努力完全不同。
獨立性的努力,諸如你想做個優秀的數學家,只要關起門來,三十年不出房門,假如你沒有餓死,三十年后破門而出,說不定會嚇人一大跳。
社會能力,它只會在你沒做好準備時出現。而這種能力的養成,又需要在現實中洗歷磨練。但悲哀的是,越是缺乏這種能力,就越是缺少磨歷的機會,越是沒有機會磨練,越是能力不足,最后淪為邊緣人士。
除非改變思路,賦予自我一種能力,變經驗型人生為智慧型人生,在缺少足夠的實踐前提下,先期找到能力養成的方法。
(三)思維能力決定人與人的差距
靠自己,就得研究社會性能力的原理機制。從一個更高的維度,居高臨下俯視社會,才能夠賦予自我并不存在的能力。即思維能力。
人與人的差距,就表現在思維能力上。
人類天生就是合群的物種。最好的努力方法,是先行修復智力,化頹廢為積極,為自己添加動力。變找借口與責怨心理為平和的進取,這個時候,努力的價值與意義,就會顯現出來。至少在一個相對的大數概率上,能夠讓你的情商,呈現出一個難以置信的優勢。也讓你的人生,走得更遠。
三、擺脫貧困思維的困擾
我們通常所說的窮人思維,不過是對低品質生活的迷戀,而所謂的富人思維,不過是對高品質目標的追求。
高品質不意味著馬上就會有錢,但持續的思維破局與高遠追求,會讓你擺脫開人類觀念金字塔下的糾纏性競爭,那些困死自己的人,也會本能的希望以低品質觀念困住別人。如果困住你的是別人,那就一笑走開。如果困住你的是自己,那就需要明白這個道理——低端低品質的人生,所需要花費的人生成本,遠高于高端高品質的人生。最典型不過的數據就是恩格爾系數,越是貧困者,用以維持溫飽的開支比重就越高,越是富裕,用于維持溫飽的開支就越小,就越是有余力追求更高層次的快感。
從貧困到富裕,不過是個選擇而已。每個人都被自己的慣性思維困住,除非你打開它,向你那不曾涉獵的地方前行一步,你的整個世界,就會豁然開朗。
四、遇事不要想當然,要學會思考
所有的道理,都是有道理的。比道理本身更重要,是道理成立所需要的條件。
——不是任何道理,對任何人都適用。有些道理,對你適用,是有營養的雞湯,但對于另外一些人,卻是地地道道的毒湯。
——也不是任何道理,在任何條件下都起作用。在適宜條件下,道理的價值無與倫比。但當條件轉化,雞湯就變成了毒湯。
——每個人的情況不同,能夠辨識對自己有價值的,是聰明人。而能夠在適宜條件下應用最有價值的道理,就是智慧。
如何學會獨立思考
第一必須要知道這個世界的相對性。正如老子在《道德經》中所言: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一切都是相對的,只有錯誤是絕對的。
第二你要知道,這世界上的一切,都是不確定的,誠如老子所言:道可道,非常道。智慧所描述的是不確定性,智慧本身也是不確定的,任何想要一個答案或攻略的想法,都是愚不可及的。
第三個,這世界是非實在的——簡單說,你所堅信的,統統是錯誤的,就連這句話本身,都不太靠譜。想要正確理解這句話,先要承認自己的無知。
最后一個,這世界一如人心,變幻莫測,舉凡直線式思維,認為如此就必然這般,鐵定會讓你栽跟頭。所以如果你簡單,這世界未必簡單。而如果你心靈明晰,智珠在握,才會真正領略到,對你來說簡單的一切,對他人其實是很復雜的。
五、跨不過去的是茍且,跨過去的是遠方
這個世界,或者說人類社會,有些事是確定的,而有些事兒是不確定的。
——可以確定的是:無論你居處于何種環境,只要愛惜自己的生命,讓自己每天都活出味道來,就會不懈努力,提升自我。這個過程是絕對確定性的,持續努力與內心積累漸豐,是個直線關系。
——不確定的是,哪怕你再優秀,在這個世界上也未必就能夠出頭。敢打賭,比索羅斯更富金融思想的人有,可他們只是金融界的小泥鰍。比喬布斯更有創意的有,可他們只是商業界的小蝦米。比伯根索爾知識更豐富的也有,但他們多不過是司法界的小螞蟻小螞蚱,未得機緣成為國際法大學者。
努力就會變得優秀,這是確定性。
努力但未必能成就事業,這個叫不確定性。
同樣的努力,也要拼品質。低質量的努力,不過是茍且。高質量的努力,意味著詩和遠方。同樣的付出,當機會來臨時,更高品質的努力,更有勝算。
高曉松說:人生不止有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
詩和遠方,意味著我們知道確定性的規律而努力,知道不確定的規律而耐心守望,曠世名著《基度山伯爵》的結尾稱,人類的一切智慧包含在這里:希望與等待。說的就是這個意思。
于確定性中守候不確定性,于必然性中捕捉偶然性,于努力中靜候機遇,于希望中沉靜等待,這就要求我們提升自我努力的質量。苦大仇深的努力也是努力,但帶給人的觀感低劣,質量可疑,會讓我們過久的停滯于茍且期。而心懷樂觀的希望,才是種高品質的努力,它會更大概率的讓我們跨越茍且,直達詩和遠方的明麗境界。
——當你以一生為周期,看到的是時代和人性,看到的是規律。
——當你以十年為周期,看到的是常識與規則變化。
——當你以三年或五年為周期,看到的是膽識和眼光。
——當你以一年為周期,就會相信天賦和能力。
——如果你以天為單位,屁也看不到,就只能寄望于奇跡和運氣。
>>>>>>>>>>>>>>>>>>>>>>>>>>>>>>>>>>>>>>>>>>>>>>>>>>>>>>>>>>>>>>>>>>>>>>>>>>>>>
往期閱讀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