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奧野宣之
?讀完每一本書,都能有扎實的收獲。
?讀書不再是“隨隨便便”地讀,而是帶著明確的目的、充滿主動性地去讀。
真正消化書中的信息,使之成為屬于自己的東西。
深入理解書中的要點或思想,并隨時拿來參考。
?本書的作用在于:指導你用好筆記,經過規劃、梳理,學習怎樣選書、怎樣讀書和怎樣把書中的內容刻在腦海里并加以活用,然后把這些做法轉化為實用、可持續、屬于自己的技巧。
?一:用筆記管理圖書生活
?筆記本可以幫你找到想讀的書,輔助你的閱讀,記錄你閱讀中的發現,或是回憶過去讀過的內容。概括來說,需要記錄的就是這些:
?要買什么書
要注意書中的哪個部分
想到了什么
?本書將讀書分為以下五個階段:
?①?選書——收集日常生活中所有與書相關的信息,記錄想讀和需要讀的書,這樣做可以減少與內容乏味、自己不感興趣的書的接觸,提高選書的“命中率”。
②?購書——根據自己的需要,檢查書籍本身是不是像筆記里寫的那樣值得購買。
③?讀書——在讀的過程中,做好寫讀書筆記的準備。將重要的部分按以下等級提煉出來:“讓我頗有感觸的部分”,“糾結要不要做記號的部分”,“做了記號的部分”,“要摘抄到筆記里的段落”等。
④?記錄——制作讀書筆記,記錄讀書過程中產生的感動或思考,銘記這次讀書體驗,留下與書交流過的證據。
⑤?活用——通過再次瀏覽讀書筆記,在檢索和參考的過程中幫助自己獲得智慧、得到提升。另一方面,制作筆記時要注意方便日后重讀。
?
二:用購書清單指名購書
?列出讀書清單→在書店確認→購買
?從日常生活中取材,列出反映自己真正需求的購書清單。平時看到不錯的書,就可以在表格中填寫下面三類信息:①書名?②作者名?③出版社名。
以這三個信息為線索,就可以實現“指名購買”了。拿著這樣一份清單去書店購書。首先,找到清單里列的那些書。其次,看到實物后判斷要不要購買。最后,排除掉對于現在的自己來說不需要、沒必要讀的書,只選擇自己真正想讀、有必要讀的書購買。
?為什么不在網上購書?
?作者建議對于“內容已知”的書可以在網上購買,所謂“內容已知”就是指讀過這套叢書之前出版的幾本,或者曾經在書店翻看過該書,或者該書是人盡皆知的名著或經典作品,或者自己曾經多次讀過作者出版的其他作品。
相反,如果是完全不了解的作者出版的書,或是第一眼看去讓人無法理解作者身份或主張的書,以及看過內容簡介和目錄后依然無法理解內容的書,需要先去在實體書店看過實物后再決定是否購買,因為如果書名與內容不符,或是文風讓人無法接受的話,最后還是讀不下去,那這次購物不就沒有意義了。
?
三:用讀書筆記把讀過的書變成精神財富
?法國文學專家鹿島茂先生曾在隨筆中這樣闡述讀書筆記的作用:“圖書都是有重點的,沒有必要從頭到尾詳讀。重要的是不管篇幅多少,都要下點功夫讓自己對讀過的書有印象。即使只記下這本書的作者、書名、閱讀時的情景或是做些摘抄都好,要堅持寫讀書筆記,這是最有效的讀書方法。”
?讀書筆記應該盡量從簡從速,盡量縮短記述的篇幅,但也要全面地反映文章的精髓。
?在讀完一本書以后認真回想需要摘抄哪一頁哪一行,思考怎樣撰寫讀書筆記,然后嚴格地篩選需要摘抄的內容,盡量提煉自己的感想,爭取用最短的語句表達深刻的含義。對于不理解或不感興趣的內容積極地“跳讀”和“速讀”,把更多精力集中在好書的精華內容上。
筆記讀書法需要我們進行讀書、畫重點、寫讀書筆記三個步驟,每個步驟都需要閱讀。這種多次閱讀留下的印象肯定會比普通的閱讀深刻好幾倍。
(一)做記號的步驟
①?通讀:一邊閱讀,一邊把覺得有價值的那一頁折角。
②?重讀:讀完一遍之后,再把折角的幾頁重新讀一遍。如果仍然覺得很好,就把那一頁另一個角也折起來。
③?標記:再重新讀一遍折起上下兩角的幾頁,如果第三次閱讀后仍然覺得值得一讀,就用筆在上面做記號。
?接下來,再讀一遍③中的內容,把最后還是無法舍棄的內容抄在讀書筆記上就可以了。
(二)利用書簽邊讀邊寫
?
閱讀很厚或有難度的書,或是在旅行時對閱讀感覺煩膩時,可以根據具體情況,同時進行以上①②③三道程序。這個時候,為了能區分每道程序中斷的位置,需要用到書簽。具體做法如下:
l?準備三枚書簽(通讀書簽、重讀書簽、標記書簽)。
l?在“①?通讀”一步中斷時,夾好“通讀書簽”·通讀到某一部分時,開始“②?重讀”程序,記得在中斷時夾好“重讀書簽”。
l?中斷“②?重讀”?程序以后,開始“③?標記”程序,中斷時夾好“標記書簽”。
l?三枚書簽都夾在書里以后,就可以準備寫讀書筆記了。
?
(三)巧用標記區分對象
可以用以下不同的畫線方式對標記的對象進行區分:
l?普通直線:用于“重要”“客觀上很重要”“暫時先畫出”的情況。
l?波浪線:用于“非常重要”“主觀覺得值得重視”“想記住這里,以后加以運用”的情況。
l?圓圈:用來圈出重要的專有名詞、關鍵詞、關鍵句等需要吸引眼球的內容。
?
(四)寫讀書筆記
?寫讀書筆記之前,要注意以下三項信息:寫讀書筆記的日期,書名,作者名。除此之外也可以加上以下兩個要素:對自己來說重要的內容(摘抄),自己對這篇文章的感想(評論)。
接下來就可以著手寫讀書筆記了。
第一步寫上六位數的日期,內容要用大一些的字體,寫得越清楚越好。每次換行都要留一行空白,而每個段落之間留兩行空白,寫起來會更輕松,還便于日后重讀、插入文字和更正修改。
?第二步摘抄和寫評論。首先,重讀一遍用筆做過記號的內容,嚴格篩選出自己認為可以多讀幾遍的部分。經過五六遍的反復閱讀,最后篩選出的內容不會太多。
接著,在摘抄完的文章后面留出一些空白,寫上自己的評論。摘抄部分用“○”表示,而運用自己的語言表達的感想和補充說明則標上“☆”,以此作為區分,交替標在每個段落前。
?
(五)摘抄
?摘抄的重點是,一定要摘抄讓自己心動的語句。至于其他的內容,不管是客觀來講很重要的段落,還是作者想強調的部分,只要沒有共鳴,都不用摘抄。
如果要摘抄的文章太多了,首先要經過嚴選文章來減少摘抄量。如果文章實在太長,就選擇其中一個段落摘抄。找出代表這篇文章的關鍵句或者抽出關鍵詞,削減不需要的部分。
抄寫太長的文章太麻煩,但又找不出合適的關鍵句的時候,可以把小標題抄下來。小標題是作者或編者傾注了相當多的心血提煉出的語句,可以將其當作最具代表性的語句摘抄下來。
如果在一本書上做了很多標記,那么在寫讀書筆記之前可以暫時將其放置一段時間。即使是讀完后認為受益匪淺的書,過一段時間以后也會變得“不過如此”,需要摘抄的內容也會隨之減少。正因如此,放置一段時間后仍然經得起考驗的文章,才真有價值。
最后在摘抄文章以后一定加個☆符號,并在后面寫上自己的評論。
四:通過重讀筆記提高自我
?讀書筆記是一種升華工具,可以讓讀書活動完成從生搬硬套到獨創思維的飛躍。
?通過重讀為思想增色。在閱讀讀書筆記,也就是那些摘抄和評論時,有時甚至可以達到重讀一遍原書的效果。很少有人愿意花費跟第一次閱讀一樣的精力去把原書重新讀一遍,所以作者推薦重讀一遍讀書筆記。像這樣:
?想要簡單回顧時——重讀讀書筆記
想回憶起更多時——參考書中的重點段落
想從頭開始看起時——重讀原書
?所謂“摘抄”的對象是當時自己認為很重要的段落,“評論”的對象是當時自己的問題、思想和表現力。單是作為思想的倉庫,讀書筆記就具備堅持下去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