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中) 仰望尾跡云
減肥不是減體重,減體重也不是減肥,只有減脂才叫減肥。
瘦體重,身體中除了脂肪以外的那些體重,瘦體重越多,減脂越容易。
脂肪減少+瘦體重增加=完美減肥
減肥最理想的體成分變化是脂肪減少,瘦體重變多。從外表上看,臃腫難看的脂肪被緊致挺拔的瘦體重替代。拿女性來看,皮下脂肪減少,肚子上的游泳圈沒了;但腹肌增多,會讓你擁有漂亮的馬甲線;臀大肌增多,會讓你的臀部更翹更豐滿結(jié)實;腰背部肌肉增多,有助于改善人的站姿,讓人挺拔精神;代謝也會提高,讓減肥更容易。
錯誤的減肥方法往往是把瘦體重減掉,而沒有減掉脂肪,所以會出現(xiàn)體重降低但肚子上的游泳圈還在的情況。而健康的減肥,減少脂肪的同時身體等我瘦體重會保持,甚至還會增加。
一:減肥為什么越減越肥
快速減肥,往往是通過過度節(jié)食或明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攝入量,或大量運動。但這樣的快速減肥往往減少的是糖原、蛋白質(zhì)、血量,伴隨著大量的水分,即是我們的瘦體重,而真正的脂肪減少則很少(因為脂肪儲存的熱量非常大,我們短時間內(nèi)無法消耗那么多熱量)。所以很多快速減肥者,即使體重下去了,但看上去還是胖胖的。
脂肪增加+瘦體重減少=減肥越來越難
任何大量減少飲食量,或者使用極端飲食結(jié)構(gòu)的減肥方法其實都屬于“臨時減肥”,“一次性減肥”。原因是,你不可能一輩子只吃那么一點,也不可能一輩子不吃碳水化合物(首先你身體就受不了)。所以,你也知道,早晚有一天飲食還是會恢復到過去那樣,到那時候,體重必然會跟著回來。
越是快速減肥。減肥后脂肪反彈的也越快。過度節(jié)食,一開始體重掉的快,但到,就算你已經(jīng)吃的很少了,但體重卻幾乎不會再下降,反而是稍微多吃一點,脂肪馬上就會卷土重來。
二:運動減肥不止是“動”
任何運動都可以減肥,只是減肥效率高低不同而已,具體分為以下三類:持續(xù)性有氧運動、高強度間歇運動(狹義上的HIIT)、阻抗運動(力量訓練)。再加NEAT(Non-Exercise Activity Thermogenesis,即非運動型消耗)。
持續(xù)性有氧運動方式包括步行、快走、跑步、騎自行車、游泳等。實驗證明中高強度的持續(xù)性有氧運動減脂效率更高,即達到60%-79%最大心率。最大心率可使用Gelishi公式來計算,就是207-0.7×年齡,比如一個人26歲,他的最大心率就是207-0.7×26=189次/分。那么中等強度運動就是運動時心率要高于60%最大心率,也就是大于0.6×189=113次/分。
高強度間歇運動就是狹義上的HIIT,有兩個基本要求,一是高強度,一般要高于90%最大攝氧量。二是間歇性,即運動時一會強度高,一會強度低,同一種運動強度的運動時間從幾秒到幾分鐘不等。最簡單的HIIT比如高抬腿,全速高抬腿10秒+慢速高抬腿20秒為一個循環(huán),重復40次。
力量訓練,屬于無氧運動,比如常見的深蹲,平板支撐,雖然不能直接消耗多少脂肪,但運動后的消耗很明顯,并有助于在減脂時保持肌肉,甚至增加肌肉,減脂不減肌,有利于持續(xù)減脂。
NEAT,就是除了有意識運動之外的所有活動的熱量消耗,包括少坐多動,少站多走,多爬樓梯少乘電梯,多不行少開車,站著看電視,站著工作等等。優(yōu)點是靈活性高,可根據(jù)自己的生活方式自行安排。
三:模塊化飲食,不用挨餓的減肥法
模塊化飲食法分為三步:
第一步:算出自己該吃多少熱量;
第二步:按照這個熱量值從模塊化食材表里挑選若干食材;
第三步:按照自己的口味加工食材。
(一)計算熱量消耗
使用毛德倩公式(適合于20-45歲的人使用)計算基礎代謝率,W=體重,單位為公斤。
男=(48.5×W+2954.7)/4.184
?女=(41.9×W+2869.1)/4.184
知道了基礎代謝率,乘上一個“活動因數(shù)”,就能算出每日熱量消耗。活動因數(shù)就是一個人的活動量大小,如下表所示:
舉個例子,比如Abby女性,年齡28歲,體重49公斤,那她的基礎代謝率=(41.9×49+2869.1)/4.184=1176千卡/天,因為是辦公室職員,平時不運動,那么她的活動因數(shù)是1.4,所以每日消耗大約為1176×1.4=1647千卡。
注意:我們計算每日消耗目的是減肥,所以大家估算活動因數(shù)是,最好不要高估。運動方面,每周4-5次,每次30-6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活動因數(shù)才能增加0.3。
(二)制造熱量缺口
減肥合理的速度是每周1公斤以內(nèi),假設這1公斤全是脂肪(7000-7700千卡熱量),則每天的總熱量缺口則在1000千卡左右,即總熱量攝入比總熱量消耗少1000千卡。所以這1000千卡包括“少吃的”和“多動的”。
以Abby為例,每日熱量消耗為1647,因為體重并不高,考慮到健康減肥因素,只要每日攝入量減少300千卡,增加200千卡的熱量消耗,那么每天就有500千卡的總熱量缺口,每天減少的脂肪約為0.5公斤。
?(三)模塊化飲食方案食材表
模塊化飲食方案將每天應該吃的食物分為九大類:蔬菜、水果、堅果及種子、豆類、肉類、蛋類、奶類、主食、植物油。
以水果為例,教大家使用模塊化食材表。
左側(cè)寫著“水果至少兩份”。規(guī)定份數(shù),可以限定一個有利于減肥的飲食結(jié)構(gòu),比如水果蔬菜應該多吃,規(guī)定每天至少幾份;肉類、堅果、食用油之類不建議多吃,則規(guī)定每天只限幾份。
食物欄上端“熱量:100千卡/份”,這表示水果這欄食物,無論選擇哪一份,熱量都是100千卡。
右側(cè)一欄的數(shù)字是每份食物的分量。“每份帶皮帶核重”就是這些食物的份量都是毛重。
(四)模塊化飲食法具體實施
以2000千卡攝入量為例。
早餐:B類燕麥片1份,核桃仁一份打碎,全脂牛奶一份,全蛋一份。
上午加餐:酸奶一份,蛋清一份。
午餐:洋蔥一份+雞胸肉一份+意面一份+橄欖油一份=洋蔥雞胸肉意面。
下午加餐:葡萄一份,杏仁一份。
晚餐:秋葵一份+西藍花一份+亞麻籽油一份=涼拌菜,玉米粥一份,木瓜一份。
平時:豆?jié){3份當水喝
使用模塊化飲食注意事項:
1.九大類食物中每一類都必須選;
2.選擇時,可以先在九大類食物里根據(jù)要求的份數(shù),逐一選擇出自己今天喜歡的食物,然后加一下熱量,如果不夠或超量,再做微調(diào);
3.如果按照模塊化飲食法食物太多吃不完,還沒吃夠每天的規(guī)定量就飽了,在這種情況下,也不用硬把每天的量吃完,可以適量減少一些量,但食物種類盡量不要減少。
4.加餐可以多選雞蛋清,是非常的蛋白質(zhì)來源,可以提高飽腹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