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解悟》八佾 第二十三、二十四章

前一篇《論語解悟》八佾 第二十一、二十二章

后一篇《論語解悟》八佾 第二十五、二十六章


[原文]

子語魯大師樂。曰:樂其可知也:始作,翕如也;從之,純如也,皦如也,繹如也,以成。

[譯文]

先生告訴魯國太師演奏樂的道理。說:樂是可以知曉的,開始演奏時,振奮熱烈;展開以后,純一和諧,清晰明亮,連綿不絕,樂便這樣完成了。

語:音yu,第四聲。告訴。

大師:樂官名,大同太。

始作,翕如也:古時演奏音樂,先奏金、鼓鐘。翕,音xi,第一聲,合義,翕如,鐘聲剛起,聽演奏的人都翕然振奮,這是音樂的開始。這里的四如細解,多采用錢穆先生的解說。

從之,純如也:從,也讀縱,放開,展開的意思。鐘聲既起,八音齊奏,樂聲自此放開。純,和諧的意思。此時樂器聲、人聲,堂上堂下,互相和應,純一不雜,所以說純如也。

皦如也:音jiao,第三聲,清晰明白的意思。這時人聲、樂器聲在一片純和中,高下清濁,金革土匏,各種聲音,清晰可辨,所以說皦如也。

繹如也:繹,連續、相生的意思。這時樂聲前起后繼,絡繹而前,相生不絕,所以說繹如也。

以成:一整套的樂,就在這樣的過程中完成了。

[愚悟]

本章談樂。樂,在儒家禮樂文化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但可以陶冶情操,抒發感情,還可以用來治國育民,在《論語》中就有不少這樣的例子,譬如子游在武城的禮樂教育,夫子評論鄭國樂等,都將樂上升到了國家興衰的層面,同樣,從后來的史書中也可以找到不少這樣的例子。靡靡之音,會亂國喪邦;鈞天廣樂,可治國安邦。

當時大概魯樂也有所頹廢,所以夫子告訴太師樂的道理,以正其道。而今,隨著樂經失傳,古樂不全,我們已經無法清楚地知道古樂的具體事宜,也無法體會到古樂的魅力。不能不說這是中華文明的一大遺憾。現在也只能從一些古籍中窺得大概,體會一下它的和諧盛美。

也有學者認為本章應該這樣解說:樂開始為金奏,繼之以升歌,歌者升堂唱詩,這時重點在人聲,不摻雜樂器聲,其聲單純,所以說純如也。升歌之后,繼之以笙入,奏笙時,有聲音而無辭,而笙音清別,所以說皦如也。然后又有間歌,歌聲和笙聲此起彼伏,尋續不絕,所以說繹如也。有了以上四種演奏之后,然后合樂,眾人齊唱,所謂洋洋乎盈耳也,如此,則樂成。今錄之,以備參考。


[原文]

儀封人請見,曰:君子之至于斯也,吾未嘗不得見也。從者見之。出曰:二三子,何患于喪乎?天下之無道也久矣,天將以夫子為木鐸。

[譯文]

儀地的邊防官請求先生接見。說:賢人君子到這里,我沒有不相見的。先生的隨行弟子請求先生接見了他。他出來后對先生的弟子說:諸位,你們何必擔憂喪失官位呢?天下無道已經很久了,上天終將會使夫子得位設教,布道于眾。

儀封人:儀,地名,衛國的一個邑(城鎮);封人,官名,大概是守衛邊防的官員。

請見、見之:見,同現,音xian。請見,是請求接見的意思;見之,是使先生接見他的意思。

二三子:指先生的弟子。

喪:失位離國。先生曾為魯司寇,后離國去衛,又離衛去陳。這時正是失位離國時。

天將以夫子為木鐸:木鐸,金口木舌(相當于銅質木舌)的鈴鐺。古代公家發布政教時,先振木鐸來警示眾人。這一句直譯可以解為,上天將以夫子為木鐸,布道于眾。但是根據上下文理解,出現了兩種不同的意思,一說夫子不會長久的喪位,一定會得位而布道于眾;一說世道黑暗,所以上天使夫子失位,周流四方,如木鐸般警示于眾,宣大道于天下。兩者都通,這里暫采前說。

[愚悟]

從本章可以看出,儀封人是一位隱于下位的賢者,一位君子,所以有賢者到這里,都能得以接見。他在見過夫子后,評價夫子當為木鐸,警世布道。而后來的中國歷史也印證了儀封人的話,無難乎有人會說:天不生仲尼,萬古如長夜。儒家學說能夠一統中國學術,確實有其先進和高明之處,就算是現在同樣值得我們去學習和研究。可以說儀封人是識人的,而且識人的水平很高。

本章記載了當時人(不是夫子的弟子)對夫子的評價,可以更進一步說明夫子之賢。


前一篇《論語解悟》八佾 第二十一、二十二章

后一篇《論語解悟》八佾 第二十五、二十六章

圖片源自網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學而篇第一 1、1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1、2有子曰...
    鵬哥有聲閱讀 3,353評論 0 1
  • 版本適配 v4.fragment fragmentActivity supportFragmentMana...
    SmallTwo閱讀 286評論 1 1
  • 既生我,何生她,婊女毀我青春,毀我人生
    惜吾瑄閱讀 17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