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解悟》八佾 第十三、十四章

前一篇《論語解悟》八佾 第十、十一、十二章

后一篇《論語解悟》八佾 第十五、十六、十七章


[原文]

王孫賈問曰: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何謂也?

子曰:不然,獲罪于天,無所禱也。

[譯文]

王孫賈問道:與其獻媚于屋內西南角的奧神,不如獻媚于灶神,這是什么意思?

先生說:不是這樣的,若是得罪了上天,祈禱也沒有用。

王孫賈:衛靈公的大夫。

與其媚于奧,寧媚于灶:此句應該是當時的俗語。奧,屋內西南角叫奧;灶,做飯的地方。古人認為這兩個地方有神,所以常有祭祀活動。灶祭是五祀之一,五祀說法不一,多指祭祀戶神、灶神、土神、門神和行神。五祀一般先設主祭于該處,然后迎尸于奧,尸就是用人來扮所祭之神。比如祀灶,則先在灶處設主祭,完畢后,在西南角設饌(擺放食物)再祭之,以人為尸。這里采用了比喻的方法,因為奧有常尊,而非祭之主,喻君;灶雖卑賤,而當時用事,喻權臣。王孫賈的意思是與其結于君,不如結于權臣。只是這里沒有明說權臣是誰,有人認為是王孫賈自己,也有人認為是衛君寵姬南子,此不得而知。而夫子也用比喻的方式回答,獲罪于天,意即違背了天理,那么就算祈禱又有什么用呢?

[愚悟]

本章是夫子在衛國時,與王孫賈的一段談話。當時究竟是為什么事而引發了這段對話,現在已經無從考證,就當時的世道來講,王孫賈如此暗示或是一番好意,大有讓夫子曲線救國的意思,但夫子卻有自己的原則,斷然拒絕了這種好意,只是拒絕的言辭謙遜又不迫切,如果王孫賈能明白他的意思,也算是一種教育;如果不能領會,夫子也不會自取其禍。這是夫子說話的藝術。

或許現在,在你的身邊也有王孫賈這樣的好人,教你怎么去討好這個人,怎么去討好那個人,從而達到一些目的,獲取一些利益,有時,我們甚至會迷失在這樣的所謂成就中。生活的確不易,所以我們確實應該多想辦法,去努力解決碰到的種種問題,但是我們必須有原則,有底線,如果喪失了原則,虧欠了道義,終有一天,受傷的還是自己。多少歷史證明,那些無底線的投機討巧者或能獲利一時,但最后都沒有什么好下場,只有忠與正,腳踏實地的人才能頂天立地,長存于世。


[原文]

子曰:周監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

[譯文]

先生說:周代的禮儀制度是參考夏和商二代禮儀制度制定的,多么豐富而有文采啊!我主張遵從周代的。

監:視,觀察的意思,此處譯為參考。

二代:指夏和商。

郁郁:形容文之盛貌,豐富多彩的意思。

文:指禮樂制度文物。

從:贊同、遵從的意思。

[愚悟]

殷因于夏禮,周因于殷禮,三代之禮,發展到了周禮時,相比于前二代,已經十分完備了。本章是夫子在了解了三代之禮后,對周禮發出的贊美之言。

從后世一些王朝對周禮的推崇,也可以看出周禮的完備,譬如王莽篡漢后,就想采用周禮治國,只是最后失敗了;而北朝北周的宇文氏也采用了周禮治國,結果奠定了后來的隋唐盛世。且不管他們的成敗與否,至少從中我們可以一窺周禮的魅力。


前一篇《論語解悟》八佾 第十、十一、十二章

后一篇《論語解悟》八佾 第十五、十六、十七章

圖片源自網絡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很久之前,就看過張嘉佳的從你的全世界路過,知道要出電影后就好期待,里面有楊洋、鄧超和白百合。今天有空去看了,剛開始...
    臉大大閱讀 233評論 0 0
  • 過年了,萬千中國人,回家! 但并不是所有回家的人都其樂融融普大喜奔,甚至儼然形成新的年關難過,網絡上呼之過年癌。湯...
    芷汀閱讀 18,773評論 13 164
  • 最近喜歡上了鄭凱,不是喜歡,是特別喜歡
    捨你如何閱讀 151評論 0 0
  • 總是要到最后,才明白當初的自己有多荒唐,只是,時間走著自己的路,不會停下來等你追上。 時間一周一周的過,轉瞬,又到...
    奈格生閱讀 377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