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作品為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歷史上有這么哥倆,哥哥和弟弟都先后當上了皇帝,又相繼被廢黜。被廢黜后的哥哥,在偏遠地區一呆就是15年,被廢黜后的弟弟,呆在皇宮,作為皇嗣還能養精蓄銳。這時坐在朝堂上的皇帝,正是他們的母親武則天,他們哥倆也就是在武周和開元之間,分別兩次當上皇帝的中宗李顯和睿宗李旦。他們一家也成為歷史上唯一一家父母親、兄弟倆及兄弟倆的兒子都當過皇帝的一家人。
這段時間發生的圍繞高層權力的斗爭紛繁復雜,各方勢力,你方唱罷我登場,成為開元盛世之前的至暗時刻。中國人民大學博士、隋唐史專家吳鵬以這一段時期的歷史事件和人物為素材,寫出了通俗歷史讀本《盛世前夜:后武則天時代的政治纏斗》,在這本書中,作者詳實介紹了每一次歷史事件的前因后果及參與人物的動機和行為模式,做到了分析歷史、解讀人性,是部非常值得一讀的歷史普及書籍。
這一時期,既從武則天晚年到唐玄宗初年的短短八年間,連續發生了神龍政變——張柬之等人通過武力迫使則天女皇退位,擁立中宗李顯即帝位;景龍政變——中宗的兒子太子李重俊糾集武力,意圖殺掉一直對自己不利的武三思父子、韋皇后、太平公主、安樂公主和上官婉兒等人,結果被韋皇后反殺,至此,中宗只剩十幾歲的李重茂這一個兒子,而中宗的弟弟李旦有五個生龍活虎的兒子;唐隆政變——中宗李顯去世,韋皇后和安樂公主等把持朝政,推出李重茂少帝即帝位,時任相王的李旦第三子李隆基聯系太平公主,發動政變,擁立相王李旦成為新皇帝,即唐睿宗,李隆基成為太子;先天政變——這次政變是太子李隆基和睿宗皇帝及太平公主之間的權力之爭,李隆基通過武力,迫使睿宗交出權力,也肅清了太平公主的政治勢力,真正把權力集中到自己手里。這五次政變都圍繞著最高皇權進行,通過政變更換了武則天、中宗、少帝、睿宗、玄宗五位皇帝。最終實現了封建社會權力的一元統一,為開元盛世的到來完成了政治上的準備。
在這幾次政變中,神龍政變因為具有改朝換代的性質又被稱為神龍革命,也是作者濃筆重墨書寫的一次政變。武則天成為武周的皇帝后,皇位的繼承問題就成為女皇的一大難題。朝堂上,為了立儲之事,各幫派爭論不休,太子人選并不僅僅集中在李顯、李旦這哥倆身上,因為武周的特殊性,女皇武姓的倆侄子武承嗣和武三思也成為太子熱門人選。
在武則天之前,中國歷史上都是男性皇帝,皇位自然傳給親生兒子,武則天不是女權主義者,內心還是深受以男性為中心的宗法觀念影響,認同男性子嗣才是香火繼承者,如胡阿祥先生所言,“武則天最終無法突破封建夫權的血統承襲,和祖先崇拜的社會傳統觀念制約?!笔苓@一觀念制約,女皇的接班人選在兒子和侄子之間選擇。
傳位給兒子等于將武周江山送于外姓人之手,把自己辛苦得來的天下,躬手還給李唐。要確保武周江山萬萬年,永遠姓武不變,只有把天下傳給娘家武姓侄子。但侄子繼位,根據傳統宗法制度,太廟中會供奉自己的父親,不會承認姑姑的政治地位,武則天同樣是為人作嫁衣裳。而且,武氏子弟繼位后,極有可能會將李氏子孫作為前朝皇室余孽進行清除,等于讓武則天斷子絕孫,這個代價,女皇顯然也不想承受。
在各有識之士的勸告下,武則天經過種種考量,最終決定召回被貶在外十五年的兒子李顯,并冊立他為武周太子,為李顯改為武姓。為什么選了李顯而不是李旦,一個很大原因是因為李顯長期在外,沒有什么政治勢力,和武氏一族也沒有什么利益糾葛。而李旦,長期作為皇嗣住在皇宮,一直被大臣當作太子人選,多年來李旦培養起一批心腹,又和武氏一族有利益沖突存在,為了自己的權力穩定和武氏利益,武則天放棄了李旦作為太子人選。
確定了武周太子后,武則天為了保住武氏在政權中的地位,又推出“合同李武”也就是“李武并貴”的政策,這政策是把李武兩家融合為血濃于水、牢不可分的共同體?!昂贤钗洹闭叩木唧w實施手段有兩個,一是明誓,二是聯姻。“合同李武”政策的本質,是讓李武兩家同時掌握最高皇權。
“李武并貴”政策,只是武則天的美好愿景,這一政策在武則天在位時還能順利推進,當時李武兩家和平相處,沒有發生明顯的爭斗,還形成了共同對抗武則天內寵二張即張易之、張宗昌的政治聯盟。
但站在李唐宗室一邊、以復辟李唐為己任的宰相張柬之等人為了給自己撈足政治資本,打出了另一面旗幟——“清算武周”。
以張柬之為首“五王“是“清算武周”的代表,他們通過神龍政變推翻了武周,但并沒有能清除武氏勢力,受益者唐中宗,為了權力的制衡,在政變成功后,和武氏勢力結為同盟,并把韋皇后推到前臺,以此制衡以相王李旦和太平公主為首的王室勢力和以“五王”為首的外朝勢力,并最終通過武氏消滅了“五王”利益集團。由此可說,清算武周的運動沒有善終,但卻贏得了歷史。
其他的幾次政變在作者引經據典的考證下,也都精彩紛呈,我個人對先天政變的部分更感興趣。
先天政變是李隆基為了權力歸一而發起的一次政變。從唐隆政變李旦即位為睿宗后,睿宗李旦就和太子李隆基明里暗里進行著各種父子權力爭斗,睿宗李旦利用太平公主制衡太子的權力。延和元年,睿宗以退為進,決定傳位給太子,實際上和之前讓太子監國一樣,睿宗仍然是最高權力所有者。在先天年間,太平公主聯絡勢力和睿宗?有了廢帝的準備,玄宗得知消息,先發制人,發動政變,直指太上皇睿宗李旦。李旦被情勢所逼,幾欲跳樓,太平公主也逃到附近寺廟,后被賜死自縊家中,黨羽勢力也被剿滅殆盡。
透過四次政變斗爭中形形色色的人物,可以看出多元復雜的人性是歷史的常態,而一元的最高權力才是政治的穩態,它們共同構成了復雜的歷史運動。
如果說唐玄宗時期為光明盛世,那武則天歸西之后的后武則天時代則是盛世前的至暗時刻,值得注意的是,這一時期的四次政變斗爭,都局限在朝廷高層,避免了政治斗爭傷及經濟發展,為后來開元時期社會經濟的迅速發展保留了元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