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名方式:評論區報名
報名格式:《盛世前夜》書評報名+簡書昵稱+一篇已發布過的書評內容的鏈接
活動內容:報名成功會由簡書會員小管家跟您聯系,您可以免費獲得《盛世前夜》書籍一本,收到書籍后需要在1周內發布一篇2000字左右的書評,本次活動參與人數20人,我們將根據您提供的書評稿件質量予以報名成功的名額哦
活動要求:請在簡書發布您的書評內容,同時也歡迎發布到其他平臺,注明首發于簡書平臺即可,發布后的鏈接請通過簡信反饋給簡書會員小管家
武則天最大的難題
文/吳鵬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博士、文史作家
親生兒子親還是娘家侄子親,對大多數母親來說并不是一個問題。但到了武則天這里,卻成了最大的難題。
武則天以女性身份登上皇位成為至尊紅顏,開創中國歷史上千古未有之奇跡,但也帶來千古無解之難題,這就是接班人問題。如孟憲實老師所言,“武則天改朝換代,一開始就存在繼承人危機……這個危機存在,伴隨武周始終,最終還是社會繼承制度成了武周無法逾越的障礙”。
在武則天之前,中國歷史上都是男性皇帝,皇位自然傳給親生兒子。武則天不是女權主義者,如果是,她會立女兒太平公主為皇太女。但武則天內心深受以男性為中心的宗法觀念影響,認同男性子嗣才是香火繼承者,如胡阿祥先生所言,“武則天最終無法突破血祭(封建夫權的血統承襲)和儒教(祖先崇拜)的社會傳統觀念制約”。
在這一觀念的制約下,身為女皇的武則天實際上有兩個接班人選:李氏兒子、武姓侄子。天下到底傳給親生兒子還是娘家侄子,成為武則天最大的政治糾結。當時武則天還在世的兒子是三子李顯、四子李旦,比較受重用的娘家侄子是同父異母哥哥武元爽之子武承嗣、武元慶之子武三思。
唐高宗李治駕崩后,李顯即位,是為中宗。不久,中宗因反抗武則天控制朝政被廢黜為廬陵王,幽禁房州(今湖北省房縣一帶)。武則天隨后立李旦為傀儡皇帝,在完成改唐為周的武周革命后,將其降為皇嗣,幽閉東宮。李顯、李旦身上雖然流淌著武則天的血脈,但在傳統宗法制度下,他們本質上仍然是李家后人。傳位給兒子等于武周江山落入外姓人之手,把天下拱手還給李唐。武則天苦心孤詣打怪闖關,無異于白忙活一場。雖然武則天后來先后賜李旦、李顯武姓,但她明白,這是不作數的。
武則天要確保武周江山萬萬年,永遠姓武不變色,只有把天下傳給娘家武姓侄子武承嗣或武三思。這二人在武則天奪權的路上鞍前馬后,出力頗大。但如果他們接過武則天的皇位登基,在傳統宗法制度的制約下,只會在太廟中擺上父親武元爽或武元慶的牌位,根本不會承認武則天這個姑姑的政治地位,武則天同樣是為他人作嫁衣裳。如孟憲實老師所言,“如果武承嗣成為皇帝,他的做法一定是追認自己的父親為皇帝,從而確立自己的皇室宗廟系統,其中無法安置武則天”。而且武氏子弟即位后,極有可能會將李氏子孫作為前朝皇室余孽斬草除根,她武則天等于斷子絕孫。這個代價,武則天顯然也無法承受。
在這正反兩方面的顧慮下,武則天登基后并沒有明確接班人選。她立李旦為皇嗣,讓其居住東宮,禮儀規格、生活待遇和政治地位完全按照皇太子的規格配置。但皇嗣并不是正統皇太子,武則天并沒有明確指定李旦接班。“一比皇太子”,只是“比”皇太子,說明還不是皇太子。但“皇嗣”中的“嗣”又有接續、繼承的嗣位之意,不免給人以無限遐想的政治空間。也就是說,武則天并沒有把傳子這條路堵死,而是留下了很大的回旋余地。
在侄子這邊,武則天則授予他們很大的權力。武承嗣任左相即尚書省副長官左仆射,并以宰相身份主持中書省工作,掌握很大一部分決策權和執行權;武三思則任夏官即兵部尚書,掌握部分兵權。武則天在登基后,又封武承嗣為魏王,封武三思為梁王。武承嗣認為自己在武周革命中出力最大、立功最多,且名字中有“嗣”,自命是當之無愧的武家事業接班人,遂率先展開了對李旦的攻擊,試圖搶奪接班人位置。
武承嗣找到張嘉福,讓他出面發動官員群眾。張嘉福身為中書舍人,與朝廷各部門的聯系都比較多,溝通四方上下,是出面聯絡各方的合適人選。但張嘉福猜不透、摸不清女皇在接班人問題上的心思,擔心若由自己出面挑頭,萬一有個閃失會覆水難收、功名盡毀,就找來洛陽一個名叫王慶之的地痞流氓打頭陣,自己隱藏幕后指揮。
王慶之在張嘉福的攛掇下,率“輕薄惡少”數百人在洛陽宮城外集會請愿,上表要求立武承嗣為皇太子。武則天接到表章后,不置可否,批轉宰相提出處理意見。武則天本人不置可否卻又要求宰相對此提出意見的態度,表明她心里并沒有否定武承嗣接班的可能性。
張嘉福聽聞表章批轉到宰相處,揣摩到了武則天的小心思,決定從幕后稍稍往前走一步,立刻去做宰相的工作。他要求宰相岑長倩、格輔元在表章上共同署名,明確表態支持立武承嗣為皇太子。
岑長倩時任尚書省副長官尚書右仆射、宰相。武則天改唐為周時,岑長倩非常活躍,提供了大量各地出現祥瑞的政治材料,論證武則天君臨天下的天意合法性,是營造武則天登基政治氛圍組的重要成員。武周建朝時,岑長倩奏請給皇嗣李旦改姓武,武則天鳳顏大悅,不但恩準岑長倩的提議,還賜給他實封五百戶,更賜岑長倩也陪著李旦一起姓武。當時百官中受賜姓武的僅有五人,可見岑長倩受武則天寵渥之深厚。
但岑長倩運作李旦改姓武并非溜須拍馬之舉,其目的在于讓李旦繼續作為儲君,穩固其接班人位置。不管是接武周班還是接李唐班,只要李旦的接班人地位不動搖,天下就有從武周回歸李唐的那一天。囿于當時客觀的政治形勢和武則天杰出的政治才華、治國才干,岑長倩和大部分朝臣認可武則天替兒子執政甚至稱帝,不反對武周取代李唐,但這一切必須是在保證李氏子孫接班人地位的前提下。武則天百年之后,必須把皇位還給兒子,這是岑長倩等人支持武則天稱帝的政治底線。
因此,岑長倩在收到武則天批轉過來的請立武承嗣為皇太子的表章后,毫不猶豫地直接反對,指出東宮已經名花有主,任何人都不得有非分之想、覬覦之心。武則天碰了一鼻子灰,又去征求宰相兼地官即戶部尚書格輔元的意見。不曾想格輔元面對武則天能殺人的眼神毫不畏懼,也是堅決反對立武承嗣為皇太子。另一宰相歐陽通亦是“以為不可”,不同意武承嗣鳩占鵲巢。武則天見宰相班子集體反對,只能暫時擱置此事。
岑長倩、格輔元、歐陽通的行為,深深激怒了武承嗣等武家子弟。既然文的不行,那就來武的······
《盛世前夜——后武則天時代的政治纏斗》
著者:吳鵬
出版社: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 本書賣點
詳述唐代歷史鮮為人知的至暗時刻
大唐帝國如何從政治動蕩中走出,開創開元盛世?
豐富史料呈現多方立場
細致刻畫理解復雜人性
一本在困境中尋找破局之策的成敗鏡鑒書
孟憲實 蒙曼 羅振宇 王雙懷 杜文玉 聯袂力薦
? 內容簡介
開元盛世前的八年,朝廷政治一直籠罩在武則天的影響之下,可以稱為后武則天時代。在這短短八年,高層政治持續動蕩,發生了神龍、景龍、唐隆、先天四次政變,更換了武則天、中宗、少帝、睿宗、玄宗五位皇帝。各色人物粉墨登場,城頭變幻大王旗。在紛繁復雜的政壇亂局背后,是“合同李武”和“清算武周”兩條政治路線的纏斗。
本書用通俗流暢的寫法,大量細致的史實,復盤四次政變的來龍去脈,展現各方勢力在困境中謀求扭轉的種種對策,呈現眾多人物的立場變化與人性幽微,探尋政治動蕩的深層原因,以及其超越時代的鏡鑒意義。
? 目錄
第一部 神龍政變則天退位
第一章 契丹人入侵
武則天的耳光
立侄子還是兒子
李昭德力諫女皇
娘家人扶不上墻
第二章 狄仁杰回朝
梁公救火武來澆油
昭德俊臣同歸于盡
還我廬陵相王
突厥偷襲契丹
第三章 皇太子歸位
廬陵王回宮
武承嗣氣死
李旦的野望
李顯的優勢
第四章 李武張恩怨
打退突厥穩定儲位
李武并貴一廂情愿
吉頊臨別贈言
二張青云直上
二王一郡主死因之謎
第五章 集結號吹響
元忠發難
張說反水
監國構想與政變準備
政變集團的內部派系
第六章 迎仙宮之變
朝臣大戰二張
李顯下定決心
五方各懷鬼胎
女皇黯然銷魂
第二部 景龍政變中宗屠子
第七章 中宗鞏固皇權
封賞弟妹酬答功臣
起用舊部推出皇后
婉兒三思強勢崛起
第八章 五王英雄末路
為何不殺諸武
張柬之的進攻
武三思的反殺
五個人的慘死
第九章 重俊起兵犯闕
大踏步回歸武周
公主要當皇太女
太子被逼上梁山
第三部 唐隆政變睿宗上位
第十章 武韋合流
中宗清除李重俊余毒
韋皇后接盤武系勢力
安樂充當武家代言人
第十一章 中宗之死
放縱妻女
耽于玩樂
打壓弟妹
死因迷離
第十二章 臨淄王在行動
少年王子
準備應變
爭取上官婉兒
爭奪遺詔起草權
第十三章 太極宮劍出鞘
崔日用送來情報
李隆基鋌而走險
誅殺韋后、婉兒
相王二次登基
第四部 先天政變玄宗開元
第十四章 睿宗重建權力
平定重福平反重俊
定位武周構建天命
平反冤案整頓吏治
第十五章 拉太平打太子
反復猶豫冊立太子
抬高成器排擠隆基
清洗萬騎平反婉兒
第十六章 扶太子制太平
太平顛覆太子
睿宗支援東宮
姚宋硬杠太平
第十七章 倒向太平
提前傳位的交鋒
當食鹽成為武器
追頌上官婉兒
調整宰相班子
第十八章 被逼退位
睿宗欲廢太子
太子攪動邊關
玄宗提前登基
王琚再起風云
第十九章 父子反目
劉幽求玩火自焚
太上皇決意廢帝
郭元振奉誥回朝
李隆基絕地反擊
第二十章 太上皇廢
睿宗跳樓太平自縊
賜死崔湜罷黜象先
貶死元振召回姚崇
結語:無人笑到最后
結論:后武則天時代的政治纏斗——“合同李武”與“清算武周”的
路線斗爭
“合同李武”路線的制定和困境
“清算武周”路線的提出與實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