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重聲明:文章為原創首發,文責自負
《盛世前夜:后武則天時代的政治纏斗》的作者吳鵬,是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博士,文史作家,《中國青年報》等媒體專欄作者,專注隋唐史研究。本書是吳鵬在西安工作時期,對隋唐遺址多次踏訪,有感而發的一部著作。
在本書中,作者以時間順序論述了一個主題:一元的最高權力是政治的穩態,多元復雜的人性是歷史的常態。本書從武則天晚年(神龍年間)講述到唐玄宗初年(先天年間),這短短八年間的歷史,有波譎云詭的權利爭斗,有連續發生的神龍、景龍、唐隆、先天四次政變,也有帝位從武則天到中宗、少帝、睿宗、玄宗的四次易主。
頻繁的政變,意味著政治動蕩不安,但殘酷的政治斗爭,并沒有引起社會經濟的連鎖惡化,也沒有阻擋唐朝經濟走向開元盛世的步伐?
這四次政變中,都圍繞著權力高層展開,各色人等為爭奪高層決策的話語權斗智斗勇,展示不同的心理本色和政治表演,從中可以看出人性的復雜,人心的多變。好人會做壞事,壞人也會做好事,惡人會行善,善人也會作惡,有人可以忘記初心、背棄立場;有人可以堅持到底、矢志不移,一切以時、勢具體條件的約束為轉移。時間可以治愈傷痛,讓人忘記仇恨,但無法改變規律,當大局已定、塵埃落定時,人們盡可以化干戈為玉帛,是為“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但這不妨礙他們在可以重新選擇的時候,再來一番你死我活的殘酷斗爭,重演一次龍爭虎斗的無情打擊。
在神龍時期,在武則天的影響下,為李武兩大利益集團制定了“合同李武”的政策。這個政策,是將李唐皇族李家和五武周皇族武家合體,把李武兩家融合為血濃于水、牢不可分的共同體?!昂贤钗洹闭叩木唧w實施手段有兩個,一是明誓,二是聯姻。
“合同李武”政策的本質,是讓李武兩家同時掌握最高皇權,甚至有讓李氏居虛位,武氏掌實權的考慮。
以預防李家對武家進行政治清算為目的的“合同李武”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只是武則天的一廂情愿,李武兩家的矛盾,必然會在武則天身后爆發,當時就有人對這一政治態勢洞若觀火。
雖然“合同李武”政策矛盾重重,但在女皇的強力壓制下,這一政策在武則天晚年還是能順利落地,當時李武兩家和平相處,親如一家,不但沒有發生明顯的爭斗,還形成了共同對抗武則天內寵二張即張易之、張宗昌的政治聯盟。
站在李唐宗室一邊、以復辟李唐為己任的宰相張柬之等人暗中打出對抗“合同李武”政策的另一面旗幟——“清算武周”,扶持李顯提前登基,發動神龍政變,進而恢復李唐,支持乃至強烈要求李顯出面消滅武周政權,清算武氏勢力。
政變后,張柬之被封為漢陽王、敬暉被封為平陽王、桓彥范被封為扶陽王、袁恕己被封為南陽王、崔玄暐被封為博陵王,時稱“五王”,因此,神龍政變也被稱為“五王政變”。
以張柬之為首“五王“是“清算武周”的代表,他們通過政變推翻武周,而受益者唐中宗,反手就消滅了“五王”。由此可說,清算武周的運動沒有善終,但卻贏得了歷史。唐玄宗執政時,在政治上,是清算派,而制度上,則是繼承派。
景龍政變,是在唐中宗李顯景龍元年(707年)發生的事,皇太子李重俊因一直處于被排斥不安的處境中,最后鋌而走險,聯合羽林軍將領李多祚、李思沖、成王李千里等,決議發動軍事政變,誅殺梁王武三思及其黨羽,以圖提前上位。政變失敗后,太子重俊被殺。
唐隆政變,是李隆基確定自己政治身份的一次政變,政變發生在唐隆元年六月庚子(710年7月21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合謀,在長安城發起的一場宮廷政變。李隆基以一人擔當,沒有告訴父親李旦,引禁軍殺了韋后、安樂公主,并徹底剿滅了韋氏集團,事成后,才把消息告訴李旦,推出李旦輔助李重茂執政。這次政變的后果是,即位不足一個月的李重茂讓帝位給李旦,即唐睿宗,李隆基被立為皇太子,太平公主的權勢更加強大。
這時的朝堂被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兩方勢力把控,太平公主很快覺察到李隆基的能量,怕李隆基后續上位后對自己不利,急于廢掉李隆基,找個綿軟聽話的皇帝。可睿宗皇帝也希望利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間的斗爭來確保自己的皇權。睿宗皇帝李旦經歷多年風雨洗禮,明白其中各種微妙關系,妹妹太平公主和兒子李隆基,都是試圖謀取皇權的不穩定力量。在在公元712年(延和元年)八月傳位給太子李隆基,自己退為太上皇,改元先天。
雖然傳位給李隆基,睿宗仍是實際權利的操控者,太平公主也借助睿宗的放任,在朝廷內外籠絡了一大批支持者,準備采取兵變或下毒的方式去除玄宗皇帝。玄宗陣營面對危局,于七月初三夜里,發動政變,徹底消除了睿宗勢力,鏟除了天平勢力,把政治大權歸于自己一人。
在此次政變中崔湜、岑羲、蕭至忠、竇懷貞等四位宰相,常元楷、李慈等禁軍將領以及李晉等地方大員悉數因跟隨太平公主謀反而被殺。可以說是唐朝政界的一次大換血。然而此次政變為之后的開元盛世奠定了良好的政治環境,也是有益的地方
先天政變后,李隆基終于擺脫了有名無實的尷尬境地,當上了名副其實的真皇帝,最終結束了自中宗朝以來朝局多年混亂的局面。
在紛紛擾擾的多元人性粉墨登場過后,終于實現了一元的最高權利歸唐玄宗李隆基所有。
這就是歷史運動的復雜性,如果說唐玄宗時為光明盛世,那武則天歸西之后的后武則天時代則是盛世前的至暗時刻,陰謀和黑暗充斥的前夜。
本書通過對這幾次事件中各色人等的描繪,寫出了多元的眾生相,刻畫了眾多的歷史人物的小心思,讀來趣味盎然。
要說美中不足,就是作者按時間敘事,樁樁件件涉及大小人物眾多,都有涉及,會給人以龐雜之感。但主線人物明晰,對歷史人物的見解也深刻,還是非常好的一部歷史通俗讀本。
誠如作者前言所說,有政治就必然有斗爭,資源的有限性,決定了斗爭的常態化,讀懂了政治的規律,也認清了人性的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