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教師的68條寫作建議》讀書筆記(二)
文/李現風
2022年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以以下兩個三個出發點為目的:
一、書中的思想,提升自己的教育理念;
二、書中的值得借鑒的做法,提升自己的教育技巧;
三、書中的美句,有鑒于哲理性的句子,提升自己文章的語言魅力和教育文化水準。
讀《給教師的68條寫作建議》的讀書筆記二:
2022年1月9日星期日
第四章寫“上學記
30、借上學記初步討論一下教師寫作的“方法論”
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教師動筆之前,先明確寫作之“本”,那么,寫作之“道”會很自然地呈現出來。
第一步是務這個“本”,把它想清楚非常關鍵,至少要有一個大概的方向、輪廓。教師寫“上學記”,不是為了懷舊,從教師專業成長的角度,首要的是為了重視“學生立場”的觀念和意識。
第二步,自己想表達什么明確后,很自然,接下來要做的就是“找支撐”----篩選確定素材(核心內容)。如故事與解讀、現象與分析等,支撐起自己想要表達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等。
第三步,寫作要考慮的問題-----文章的結構。
31、作為“人”,無論時代怎么發展,教育教學技術手段怎樣更新,人性、人格、情感等關涉心靈和精神成長的問題可能是永恒的。
32、文章類型不同,結構千差萬別,但總的原則不外乎讓文章起承轉合、跌宕起伏,呈現出一定的層次性、律動性,前后照應,條理清晰。使人閱讀時,思維跳動,而且還有喘息的機會,以調動讀者的情緒和興趣。使之心悅誠服。
33、確定主題,組織核心內容,考慮結構-----是寫作所有文章面臨的關鍵問題。明確了這三步,寫作就成了類似“勾勒設計效果圖”“搭建骨架”“填充與豐富”的構筑大廈的工作。
2022年1月10日星期一
34、教師要能“鉆”近學生的心里,知道學生想什么。陶行知先生說“我們必須會變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就是這個道理。
35、于永正老師說過一句很有意思的話:“我教了40多年的書,最后把自己教程了一個孩子?!?/p>
36、教師的博大胸懷和行為示范最能影響學生,讓學生受到無聲的教育、懂得自我教育,而教師也會因此贏得學生的尊重,更易于體驗到教育教學的快樂。
37、“有一顆寬容之心”在教師中卻好像還是稀缺品質。
38、老師這個稱呼,意味著要給學生的心靈帶來希望和陽光,信念和力量。
39、西方一句諺語說:“在手里拿著鐵錘的人看來,世界就像一顆釘子?!崩蠋煹氖掷?,不能只有一把鐵錘。
2022年1月11日星期二
40、“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苯處煂W生不“嚴”,就是懈怠了。這個“嚴”,是“嚴格”“嚴謹”,而不是“嚴厲”“嚴威”。
41、他是將生活、生命與教育和成長融為一體的教師,用行動為后輩年輕教師上了生動的“示范課”。
42、寬容,是教師應具備的一項優秀品質,如果你想贏得學生的心,就應該大度起來。
43、個人早就提出“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皣烙诼杉骸崩凇靶奚怼?,“寬以待人”則是一項美德、境界和人格魅力。
44、管教學生時,寬容一些,教育就成為了一種“提醒”,給學生“自愈”的時間和空間,鍛煉他們的“免疫系統”。
45、“教”,是為了不教。讓學生有興趣、有能力自主地學----這才是教學的真諦。
2022年1月12日星期三
46、李希貴發現了雙方認知上的一個差異:中國的中小學教師就是基層的教書匠,就連教師也大多數稱呼自己是“一線教師”;而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馬格(Mcghee)教授認為,“對于分析評價課堂教學來說,教師就是專家”。
47、關于課堂教學的記述、反思,前文已經涉及,但是以“記錄教育生活”的方式來觀察課堂,與寫教后記會有所不同,比如敘述師生交往的事件會多一些,關注課程,教學的色彩少一些,我更愿意用“課堂故事”來表達它。
48、樹立和提煉出寫文章的秘訣的一些干貨:
真實:教師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數學自己真實的教育生活,記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表達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情感。
堅持:流水賬能夠堅持“流”,天長日久就能匯流成河,成為好文章,也成為生命中的一個一個珍貴的記憶。
放下功利心:不為數字而寫、不為發表而寫,只是“隨心所欲”地記下心中流淌出來的文字。
學習與思考:花里胡哨的文字假如沒有思想充盈的話,只是一件華美的外衣。
這就是寫教育生活。
2022年1月13日星期四
49、有關課堂教學,重在通過敘事一個個課堂故事,反映真實的課堂狀態,闡述教學行為背后的理念。
50、認真研究《用生命潤澤生命》這本書,我們可以發現孫明霞能寫好教育隨筆、迅速成長的一個“深層秘密”----先得“經營”好教育生活,使之精彩起來,有料、有趣。
51、開拓教育生活的疆界,讀書,截至新媒體技術求學于名師名家,是最經濟、最有效的方式。
52、孫明霞老師不當班主任,但與學生交流甚多,交流方式有:一、買每一個學期,孫老師都會給學生寫一封公開信;二、每個學期,她都會給沒一個學生發一個日記本。
53、孫明霞把每一天的課程稱作“與學生美麗的約會”,他又把和學生一起叫作“生命的美好相遇”。
2022年1月14日星期五
54、經營教育生活,需要增加與學生交流、溝通的機會,真正讓學生與自己互動起來,心靈交融起來,讓學生真正走進教師的教育生活。
55、學生在給教師帶來快樂的同時,肯定會帶來很多麻煩甚至煩惱。但是,這種狀態才是完美的教育。學生帶給教師的麻煩、煩惱,對教育而言是一種磨礪,是成長的階梯,沒有學生帶給自己的教育教學技能磨煉,教師不會成長。
56、加入生命化教育探索和實踐團隊,是孫明霞教育生涯的轉折點,她自此進入了成長的快車道。于是,教育從“一個良心活”變成了有意識的探索和研究活動。
57、生命化教育的核心理念是相信每一個生命都是人間的奇跡,都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因此對每個生命都應有所敬畏,尊重生命的獨特與差異。
58、2006年2月,孫明霞在教育在線論壇上推出了生命化課堂主題帖《生命的色彩---我的課堂》,一年的時間,孫明霞撰寫了200多篇課例研究文章。
2022年1月15日星期六
59、經營精彩的教育生活的第三個途徑----加入一個好的學習團隊,進入好的專業成長圈子。
60、團隊,是一種高層次的社交圈,有凝聚力,以及共同的愿景,成員之間相互有吸引力。
61、加入一個好的團隊,是在尋求一種成長的有效引領。
62、好的團隊,做正事,有引領,有希望,有活力。在好的團隊里。迷茫的能找到方向,消極的能看到希望,倦怠的能不斷被充電,找回久違的熱情。大家一起趕路,想著精神朝圣的方向,不至于自己一個人走,孤單、恐懼、退縮。這就是教師成長需要尋求團隊的意識。
63、不管是融入一個團隊,還是自己是團隊的創建者,都是重新選擇了一種生活,是一種挑戰,一種歷險。更是一種提升。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