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閱讀《給教師的68條寫作建議》。
第5章主題是《寫教育生活》。今晚讀了5篇《一線教師通往教育專家的橋在哪兒》《走出去,突破原有的生活世界》《與學生“聊”起來,增添生活活力》《加入學習團隊和成長圈子》《用筆發現教育生活的樂趣與光彩》。
今晚閱讀的大部分內容都跟孫明霞老師有關,因為吳松超老師就是以孫明霞老師的教育寫作為例子進行闡述的。
我曾暢想過一個好的研究團隊是什么樣子的?我覺得那里面一定要有一線教師,也不能缺乏專家學者。一個提供教育現場實踐場地,提供豐富的案例。另一個提供教育教學最基本的理念與較好的創新理論依據。
《一線教師通往教育專家的橋在哪兒》,吳松超老師說是從記錄教育生活做起。怎么記呢?說明肖老師的這幾條干貨可以借鑒:
·真實:教師寫作其實很簡單,就是書寫自己真實的教育生活,記錄自己的教育教學行為,表達自己對教育的理解和情感。
·堅持:流水賬能夠堅持“流”,天長日久就能匯流成河,成為好文章,也成為生命中的一個一個珍貴的記憶。
·放下功利心:不為數字而寫、不為發表而寫,只是“隨心所欲地記下心中流消出來的文字。
·學習與思考:花里胡哨的文字假如沒有思想充盈的話,只是一作華美的外衣。
看這幾點是不是覺得沒什么特別的? 但這就是寫教育生活的寶貴經驗之一。
一線教師的理論知識學好了,才能更有地放矢地指導自己的課堂創新。課堂創新了,用心地經營教育生活,讓教育生活豐富、精彩起來,就更容易寫出好東西。
簡單地說,就是做得好才能寫得好。如何做得好呢?肯定需要折騰。如何才能讓折騰更有意義感?更有價值感?首先教師要創造條件,學習新知識,接受新事物,開闊眼界。
有了理論的基礎,有了開闊的眼界,看問題的視角也會改變。
學生是學習的主人,如果我們可以像孫老師一樣,想辦法跟學生有真正的交流,那我們就更容易獲得一手的資料??梢粤私鈱W生的各種真實的狀態,可以捕捉到藏在學生內心深處的一些東西。我們所記錄的教育生活就更有人味。
看到要加入學習團隊和成長圈子。我特別認同。
我教育寫作的起步,離不開張文質老師曾經組織的優培寫作小組。我寫作的堅持,離不開教育行走活動。特別是從2021年9月1日開始的"教育行走一起寫吧"挑戰日更活動。
人都是有惰性的,一停下來有時候就不想動了。因為有團隊,有一個成長的圈子,身在其中,很容易被帶動,或者帶動別人,總之就是互相影響,拖拽著往前走。
因為每天要寫一些東西,你就不得不用心地觀察,用心地感知身邊的人,身邊所發生的事。
你所看到的你所經歷的這些教育生活故事,因為被用筆記錄下來,會更有光彩。
給教師的68條寫出建議,到今天已經讀了21條,除了教案寫作有特別強烈的反差,其他感覺說的基本上都是常識。但仔細品味,這些常識可能有很多人常常不識,或者因為種種原因,我們忘了教育的初心,無法認識到寫作的重要性。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些常識就是提醒大家回歸初心,回歸課堂,回歸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