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WHAT:這個片段主要講了什么?該片段主要講了 “瀏覽讀書法”是一種能更早的到達閱讀目的地的方法。
什么是“瀏覽讀書法”?翻開書后,大致瀏覽一遍,確定自己的“目的地”和“出行方式”的讀書方法,就是“瀏覽讀書法”。
WHY:為什么要使用“瀏覽讀書法”來進行閱讀?
1.在閱讀之前就已經決定了目的地和到達目的地的方法。舉一個從新宿到橫濱的中華街該如何規劃行程的例子:大部分人會在出發去某個地方的時候,都會在網上搜索換乘方式,先找到用時最短的出行方式在出發。而有很少一部分人,會在到達檢票口前確定出行方式,基本不會有人在過了日本鐵路的檢票口之后在不慌不忙的搜索換乘方式,卻突然發現“地鐵要比日本鐵路方便很多”,但為什么要等到過了檢票口,或是上了地鐵才規劃和變更自己的出行路線?讀書也是這樣,在閱讀前就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就可通過事先確定的最短路線,能更早的到達目的地。
2.“瀏覽讀書法”可以提高讀書的速度和學習效果。
3.通過“瀏覽讀書法”能達到三個目的:1.把握一本書的整體;2.確定讀這本書的目的;3.決定對這本書到底是“速讀”還是“精讀”。
HOW:怎樣運用“瀏覽讀書法”來閱讀一本書:
1.在認真讀書之前,先瀏覽目錄,大致翻一遍,就可對書的整體做一個把握。
2.決定讀書的目的。你希望從這本書中學到什么東西?了解什么知識?
3.確定選用“速讀”還是“精讀”的讀書方法。(通過分析書中知識的含量、密度、引用文獻的多少、是否為翻譯作品,就能大致確定是需要“速讀”還是“精讀”);
4.設定一個幾天讀完這本書的目標。一天、兩天還是三天。
適用邊界:“瀏覽讀書法”適用于帶著極強目的性的閱讀方式,如可在進行主題閱讀構建核心知識問題的框架時運用。不適用于在純屬休閑娛樂閱讀時使用。
A1:在去年以前,我的閱讀模式真的是從第一頁開始看的,好不容易看完一本書,卻不知道這本書主要講了什么,到底是依據什么樣的思維框架展開來描寫的。能記住自己的也只是感動了自己的情節和話語,顯得支離破碎的,這樣的閱讀方式導致了我連續讀了5年書最后卻記不得我這5年都讀過了什么書?到底收獲了些什么?而且到現在書架都還有10幾本書還幾乎從來沒有打開過,因沒時間去看這些書,有時也會顯得很焦慮,買來又不看,看完又不知道這本書主要到底在講什么,多年來的閱讀顯得如此的蒼白無力。在今年運用教閱讀的老師講的一種運用“速讀”方法來對自己書架上這些從沒有時間看的書進行掃讀,卻是經過幾天的時間掃讀完了,這種自己買的書看都看不完的焦慮有所緩解了,但是過段時間還是不知道自己速讀過的這些書到底在講什么,到底讀后對我有什么用?我都只是為了完成那個“把買來的書都看完”的這個想法來閱讀的,從來都沒想過閱讀這些書還要帶著什么目的。
A2:而“瀏覽讀書法”強調在讀之前就先確定讀這本書目的的方法能緩解我這種漫無目的的讀、讀完收獲又不大的情況。因此我打算自己在閱讀任何一本書之前都先用“瀏覽讀書法”來讓自己更早的到達閱讀的目的地:
1.在閱讀之前,先瀏覽目錄,先把書大致翻一遍,知道這本書整體在講什么。比如我最近在跟著早讀的老師閱讀學習《成功心理學》。這本書的整體框架圍繞著“心理學與成功、自我意識、目標和障礙、自尊、自我約束、自我激勵、資源管理、溝通與人際關系”這九個部分來展開寫的。
2.決定讀書的目的。這本書分九個章節,共有380多頁,而對于自己而言只有“自我意識、目標和障礙”這兩個章節是自己感興趣對自己有用的。我只是想通過閱讀這兩個章節的內容能找到自己的方向,發現自己的特長的方法,在學習如何設置目標并去實現它。
3.根據自己的目的性來判斷對那些內容進行精讀,對自己目前不太重要的內容速讀。對《成功心理學》這本書的內容,有自己閱讀這本書目的的兩個章節進行精讀,對其他的七個章節的內容速讀。
4.根據自己時間的具體情況來設置幾天讀完的目標。因為最近真的很忙,自己設定的目標是用四天時間把《成功心理學》這本書看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