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是怎樣走上大齡未嫁的道路

過了25歲以后,我年年被家里為什么還沒有男朋友的問題逼瘋。大齡未婚的事跡已成為親戚熟人閑話家常的爆料,茶余飯后的消遣。

盡管小情侶們因為在公開場合旁若無人地親吻備受詬病,我卻十分羨慕,因為我連個示愛對象都沒有。父母說:“滿世界都是男人,你為什么找不到男人?”。是啊,隨便進入一個打折商場人多得接踵摩肩,擦身而過的全是男人,單位有一半的男人,地鐵有一半的男人,我為什么找不到男人?我是怎么混到這個地步的呢?

01.第一階段

成長時期過于保守,對異性缺乏了解認識

成熟后我恍然大悟,原來我們從小看的教科書太多,見的人太少,被傳統壓制的太多,對人性了解的太少。

小時候一有男生給家里打電話父母就追問不停,將正常男女生認識異性了解異性的交往視為洪水猛獸,晚上嚴格限制外出時間,“跟誰?去哪兒?干什么?幾點回家?”盤剝追問下我累得腦細胞統統死光,還有什么心思和男生出去?

雖然壓抑的內心深處也有個暗戀的白襯衫男孩,但我也沒能跟他們產生什么交流,直到高中跟男生說話還臉紅,更別說讀懂男人的心理了。大學時期繼續保守,好不容易交了男友,當他隨口說我們去青島旅游開一個房間時我氣血上涌:“原來你是這種人!”然后毅然決然地跟他分了手。

25歲學到的撩漢技巧都是其他姑娘初高中玩剩的,因為不了解男人,我甚至對男女交往產生了恐懼、不純潔的想法。談戀愛我不失敗誰失敗?

02.第二階段

催婚逼婚,輿論壓力起反作用

無論是父母師長,親戚朋友,社會輿論,似乎都對大齡青年提出批評:早班車沒趕上,末班車再破你也得上。

翻開各種毒雞湯,它們都在鼓吹婚姻成功學,教你如何去高爾夫球場和MBA研修班認識鉆石王老五,向攀高枝的鄧文迪們學習嫁個有錢人,儼然一副笑貧不笑娼的腔調。我很氣憤,寫這種雞湯的定不是大齡未婚女人,那些作者絲毫沒有同理心,他們惡毒地假設大齡未婚的都是Loser,用勝利的姿態邊鄙視邊可憐我們。

毒雞湯堪稱“如何嫁給高富帥”指南,只管教給你嫁給他,不管你真正的情感需求。搞不懂還沒遇到愿意攜手一生的人所以沒有隨便嫁人,這種負責任的做法怎么成了人生輸家?

各行各業都標榜匠人精神,卻有那么多人對自己一生的作品—婚姻丟棄匠人精神。如果把婚姻純粹看成一項共同養育子女,合伙買房,共同開支的合同不得已而為之,也可以和隨便什么人相敬如賓,合作愉快,偏偏這合同避不開赤裸相對,相擁而眠的親密條款,沒有愛情,這些條款會讓女人痛苦不堪。

按照雞湯的理解,馬蓉做到了成功,我不知道當初她是怎樣騙自己不愛也可以結婚,后來又是怎樣勸自己抱著不愛的人吻著不愛的唇換取熱愛的錢,那么成功的她最后為什么還要出軌?

03.第三階段

相親帶來的負面效果不容忽視

于是大齡未婚青年們到百合網世紀佳緣去,到介紹人指定的地點去,到公園相親角去!千萬個生性靦腆的姑娘傾巢而出,本是最不適合相親的人,卻走上相親這條不歸路。

每一次坐在陌生人對面,談一項合作一生的合同,于千萬人中我沒有挑中你,你也沒有挑中我,我們繼續打起精神奔赴下一戰場。

面對網上和現實中各種表面相親實則約炮,已有良人還尋刺激,為人正常卻沒感覺,有感覺卻看不上你以及“覺得還行沒你也行,聯系幾次還是不行”的男人,我們大開眼界卻又手足無措。

多少姑娘從前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大家閨秀,現在卻要在形形色色已混成人精的男人場上摸爬滾打,遇人不淑的幾率直線上升。

爛大街的撩妹技巧被我們當成最真心的承諾;被喜歡的男人曖昧著消耗著挑剔著卻無計可施;遭遇渣男卻懷著白蓮花般的圣母心不離不棄;被騙了失身了損財了都不能對外言說;總之以前沒學過沒見過的,現在都猛烈地報應在無辜的我們身上。

可怕的是,隨著年齡增長,屢次相親失敗讓父母一再降低標準。他們難得達成一致,認為只要對方硬件條件過得去,性格習慣、興趣愛好、年齡差距,二婚帶孩都不是問題,當父母認為一切都不是問題,問題就更大了。

04.第四階段

妥協還是抗爭看你如何選擇

有的姑娘被催煩了問急了也就破罐破摔;有的姑娘見多了看懂了也就心明澄澈;有錢的,抗壓能力強的還在苦苦支撐。

家境殷實且經濟獨立的確實可以活得更精彩自我一些,不用因為自己是“北漂南漂”且沒有賺錢能力不得不找個“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的男人做依靠。

可憐的是明知自己要什么,卻因為需要家人支持,朋友理解,社會認同而委屈自己嫁給一個“差不多”的人的姑娘只能麻木自我聽天由命。

已婚背后有不能言說的委屈酸楚,未婚的背后有喘不過氣的輿論壓力,我們只能呼吁社會大環境能夠更開放,理解,包容些,給我們爭取真愛的旅程多一點寬容多一點時間。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