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接受相應學段的教育過程中,逐步形成的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與關鍵能力。它是關于學生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要求的結合體;它指向過程,關注學生在其培養過程中的體悟,而非結果導向;同時,核心素養兼具穩定性與開放性、發展性,是一個終生伴隨終身可持續發展、與時俱進的動態優化過程,是個體能夠適應未來社會、促進終身學習、實現全面發展的基本保障。——摘自《21世紀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P29
事實上,核心素養的概念指向的是人們對“教育應該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問題的回答。雖然它關乎全學科,關注學生各方面的發展,但作為一名高中政治老師,我依然更關注哪些核心素養是通過在高中思想政治的學習,得以形成或更好地被發展的?
就目前而言,我們大都采用的是分學科教學,那么,不同學科在培養核心素養方面應該要有不同的側重點。在書中,作者林崇德老師研究了核心素養在現行35門義務教育階段與高中階段各學科課標中的分布情況,現在我將高中思想政治學科所涉及的歸納與簡單認識整理如下:
A.倫理道德:被提及2次,排在第6位。
? ? ? ?排在第一位的是“義務教育思想品德”,共被提及21次,可見課標制定者們認為初中是倫理道德建設的主要時期,高中政治只是偶有涉及。但在教材中,我們會教授“社會誠信體系”、“價值選擇與價值判斷”、“思想道德建設”、“思想道德修養”等涉及到“倫理道德”的內容。
B.溝通與交流能力:被提及2次,排在第31位。
? ? ? ?溝通與交流能力主要集中在藝術課和語言課里,但讓我好奇的是為什么高中政治課的這個能力甚至排在了理科學科的后面?從這個數據來看,高中政治學科課標里對這個能力是比較淡化的。當然,在現實的政治課堂中,老師往往采用案例教學法,設置情境,讓學生參與互動討論,實際上都在潛移默化地培養這個重要能力。
C.團隊合作:被提及1次,排在第29位。
? ? ? ?學生的學習過程需要團隊合作的參與,關注到的學科主要有義務教育歷史與社會、高中技術與高中體育與健康等,但總體關注度不高。高中政治學科的學習如何設置一些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發揮團隊合作的功能,使得深度學習發生,這是值得我們思考和實踐的問題。
D.法律與規則意識:被提及20次,排在第2位。
? ? ? ?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地位更加凸顯,全面依法治國被提到了新的理論與實踐新境界。高中思想政治排在義務教育思想品德之后,是義務教育階段法律與規則意識的延續。
E.社會參與和貢獻:被提及5次,排在第7位。
F.公民意識:被提及8次,排在第1位。
? ? ? ?雖然從整體來說,各個學科提及社會參與與貢獻、公民意識的頻率較低,但高中政治課還是比較強調學生參與經濟、政治與文化生活,注重培養學生的公民意識也是學科特色之一。
G.國家認同:被提及4次,排在第14位。
? ? ? ?這一點,也很有意思。提及較多的是歷史、語文、英語學科,而政治學科反而排在更后面。課標編寫者是希望從歷史教育、思想政治角度、外語和地理的學習中綜合性地進行教育。
H.國際意識:被提及1次,排在第13位。
I.可持續發展意識:被提及1次,排在第12位。
J.獨立自主:被提及1次,排在第20位。
K.自我管理:被提及4次,排在第9位。
L.生活管理能力:被提及1次,排在第9位。
M.適應能力:被提及1次,排在第11位。
N.計劃、組織與實施:被提及2次,排在第12位。
O.學習素養:被提及215次,排在第3位。
? ? ? ?在高中教育階段所有學科的課標中,提及頻率最高的素養是與學生學業緊密現相關的學習素養,超過了1000次。學習素養作為一種跨學科的素養,與各學科的學習都緊密相關,而歷史與政治高居前列,高頻地提及了學習素養。但有趣的是,義務教育思想品德只被提及2次,排在最末。
P.問題解決的能力:被提及46次,排在第2位。
? ? ? 我國現階段教育非常重視學生的問題解決能力。從思想理論高度(如思想政治、歷史等學科)和實際操作層面(物理、技術等學科)都強調了問題解決能力的培養。高中思想政治課要培養這個能力,需要老師設計真實的情境問題,引導學生調用所學知識,思考解決問題的具體策略。
Q.實踐素養:被提及4次,排在第27位。
? ? ?高中思想政治課中實踐素養占12.5%,比較重視實踐能力的培養。我們學習的這些理論要在實踐中進行運用與檢驗,才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R.創新與創造力:被提及2次,排在第31位。
S.價值觀:被提及18次,排在第1位。 ?
? ? ? ?高中階段是人生觀、世界觀與價值觀的形成階段。而高中思想政治課是學生價值觀教育的主戰場,當然,現在也在其他學科中進行滲透。
T.科學素養:被提及29次,排在第9位。
? ? ? ?在高中政治學科里,科學素養占58.6%。對于這一點,我非常的驚訝。在提及科學素養的相關學科中,主要是想物理、科學、化學等這些學科,而在前十位中,只有初高中歷史和高中思想政治是屬于文科的范疇,那么,高中政治學科的科學素養包括什么?我想,主要是要培養學生樹立科學態度以及科學精神。
在高中思想政治課中沒有被提及的素養有:尊重與包容、環境意識、健康教育、安全意識與行為、情緒管理能力、自信心、生涯發展與規劃、主動探究、沖突解決能力、反思能力、語言素養、數學素養、信息技術素養、藝術與審美能力與人文素養。
如果說這些沒有被提及的素養里有其他學科的學科特色的話,那么,高中思想政治的課標中缺失了“主動探究”、“沖突解決能力”、“反思能力”與“人文素養”,確實有些不解。在其他國家的核心素養標準里,“批判性思維能力”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素養,而我們的高中思想政治課里卻沒有提及“反思能力”。但實際教學中,高中思想政治非常強調培養學生的辯證思維能力,教會學生用一分為二的全面的觀點看問題。這不正是反思能力嗎?不就是批判性思維能力嗎?另外,政治學科是人文學科的重要組成部分,自然也應該承擔人文素養。
從以上數據分析來看,我們除了在不同學段不同學科上設置不同核心素養外,更應該將核心素養落實到學科的具體教學中來。我們應該從整體上把握高中政治學科里承載的重要的核心素養,然后分別落實到每一節45分鐘課堂里。這樣一來,通過三年的高中思想政治學習,學生們就能在學科學習和潛移默化的課堂文化中,從而真正提升核心素養,培養出適應未來社會的未來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