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01
習慣對我們的生活有極大的影響,因為它是一貫的,在不知不覺中,經年累月影響著我們的品德,暴露出我們的本性,左右著我們的成敗。
習慣在本章中有了非常明確的定義。
習慣被定義為“知識”、“技巧”與“意愿”相互交織的結果。知識是做什么和為何做,技巧是如何做,而意愿是動力——想做。所有這三者必須集合在一起才能形成一個習慣。
就如我們這次讀書會,知識是:深度讀書分享,為了學習和進步。技巧是線上分享讀書感受,意愿是大家都想讀。
然而,所有習慣的形成不是一時的。所有習慣的改變也一定不是一時的。習慣有極大的引力,要根除我們的拖延癥等,僅有一點點毅力,只做一點點改變是不夠的。需要極大的努力。這很難,但是一旦改變,我們就會迎來更廣闊的天地,創造出高效能所必需的凝聚力和秩序。
02
七個習慣是一套漸進、連續和高度整合的方法,經歷由依賴到獨立,再到互賴,不斷進步。
依賴期:以“你”為核心,靠別人來實現愿望
獨立期:以“我”為核心,單槍匹馬打天下
互賴期:以“我們”為核心,群策群力實現最高成就
只有獨立的人才能選擇互賴,尚未擺脫依賴性的人則無此條件。七個習慣中的前三個,著重于如何自我約束,由依賴進步到獨立。這些習慣術語“個人領域的成功”范疇,是培養品德的基礎,而后才能是“公眾領域的成功”,就如耕種與收獲的次序無法顛倒一樣,必須是由內而外依次實現。
真正獨立之后,你就具備了有效互賴的基礎,開始致力于更為性格導向的“公眾領域的成功”,即習慣四、五、六所講授的團結、合作與溝通。
第七個習慣涵蓋了其他六個習慣,談的是自我更新——在人生的四個層面上實現平衡而由規律的更新它是不斷改進、螺旋向上的成長過程,幫助我們將自我提升到一個新水平,在此水平上我們將會更好地理解和實踐其他幾個習慣。
03
關于“效能”
效能要包含兩個要素:一是“產出”,二是“產能”。效能在于產出與產能的平衡。
關于資產
我們所擁有的資產分為三類:物質資產,金融資本,人力資本
對三類資產而言,產出與產能之間的平衡非常重要。
唯有在產出與產能之間取得平衡,才能實現真正的效能。雖然,在產出與產能之間通常會讓我們面臨兩難的選擇,但這正是效能原則的精髓所在。它是短期利益與長期目標之間的平衡。
04
覺察
在七個習慣上的效能,我的“個人領域的成功”(前三個習慣)比“公眾領域的成功”(后三個習慣)要低很多,還在獨立期中。文中說,要走入互賴期,首先得學會獨立。其中,“要事第一”得分最低。想想自己最近的狀態。事情很多很雜,在具體實施的時候,什么都想做好,通常顧此失彼。會遺忘一些事情,甚至忘掉緊急的事情。
習慣
一個好習慣:總結所學。知識:學習的時候邊學變高效的梳理,總結。并會思考怎么用起來。技巧:邏輯梳理能力 ? ? 意愿:我覺得很必要,自己也喜歡
一個壞習慣:拖延癥。知識:什么都不想趕緊做完。技巧:能拖就拖。意愿:畏難,不能短期達到目標,和自己做追求的不一致。
書上說:“習慣有巨大的引力——比大多數人認識到的或愿意承認的還要大。打破一個根深蒂固的習慣需要做出極大的努力,而且一般還會設計生活的重大變化。
三件為了打破這個習慣,而要著手做的事情:
1. ?2分鐘內能做完的馬上做
2. 每天早上把緊急、重要的事情列出來,做好時間分配
3. 每天晚上對當天的完成情況做一個總結
成熟模式圖中,估計處在獨立期之下。因為目前其它事情的牽絆,和自己所追求的不一致。糾結、矛盾在頭腦中打架。
行為:拖延,不積極
態度:抵觸
努力方向:接受不能改變的事實,調整心態,既然選擇接納,那就積極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