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定義:知識,技巧和意愿相互交織的結果。
思考:以前做前線社工,總是單純地以為提供知識和技巧比如如何預防復發、如何有效溝通和社交,然后服務對象學會了就能提升生活質量和社交質量。然并卵,世界是復雜的,要改變一個人,需要明白其實是要改變他的習慣才可能真正意義上去改變他的生活,而以前概念不清,不知道習慣中還包含了意愿這一個環節,對啊!我們嘗試需求導向,到底服務對象自身有多想改變呢?這個真的是他的痛點嗎?有多痛,痛到能提供足夠的動力和意愿讓他去選擇改變嗎?如果沒有,除了提供知識和技巧外,是否還得考慮去刺痛他?
知識是理論范疇,指點what to do and why do that?
補充:最近看得到app的專欄,李笑來專門重新定義了知識,知識的本質是信息,但信息若要成為知識,需要符合兩個條件,一個是對你做更好的決策發揮了作用,一個是在長期來說對你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有幫助。簡單來說就是兩個維度,這個信息對你是否有用,這個信息對你是否“長期”有用。有了這兩個條件幫助篩選的話,大概90%的信息都進不了你的法眼了。
技巧告訴how to do
意愿促進want to do
思考:說到強化別人的意愿,我能想到的有幾種方法,一、挑起別人的恐懼,比如買房子,人們總有一種恐懼覺得現在不買以后更買不起,因為房子一直在漲價(過去十多年如此),所以很多人是怕以后更難買,供款壓力更大所以咬咬牙湊夠首付買的。二、找到這個人渴望得到認同的點,當一個人渴望被愛,被認同的時候,也能激發他的動力和意愿;為了證明給別人看,我們常常能夠堅持去做一些事,盡管這些事未必是自己喜歡的,父母就常用這招哄小孩好好讀書。三、與他的目標結合,協助他實現自我價值,追求自我實現的需求。相比前面兩種依賴外在環境的刺激,第三種可說是自我激勵、自我驅動,第三種更具有可持續性,對一個人來說也許是更加健康的方式。
習慣的培養需要三方面的努力。通過在知識,技巧與意愿三方面的努力,我們可以突破多年思維定式的偽保護,使個人和人際關系效能都更上一層樓。
案例:寫作的習慣養成
知識層面:寫作是一種輸出,是整理思維,鍛煉獨立思考能力,提升成長速度,記錄成長過程,調理情緒與心,普通人實現睡后收入和財務自由的必備技能之一等多個好處。
技巧層面:持續地每天寫,寫讀書筆記,寫專欄留言即學習心得,寫女兒成長,寫親密關系,寫社工思考,寫個人成長與自我管理,翻譯優秀文章即提高輸入質量。
意愿層面:每天花至少半小時寫,因為我想成為一個不斷自我成長的,也有能力協助他人成長的人。持續的輸出可以倒逼輸入,提升自我,并不斷擴大影響圈。
成熟模式圖即人類成長的三個階段
依賴期:以你為核心--你照顧我,你為我的得失成敗負責。
獨立期:以我為核心--我可以做到,我可以負責,我可以靠自己,我有權選擇。
互賴期:以我們為核心--我們可以做到,我們可以合作,我們可以融合彼此的智慧和能力,共創前程。
依賴期的人靠別人來實現愿望,獨立期的人單槍匹馬打天下,互賴期的人,群策群力實現最高成就。
生理,情感,智力三個維度和獨立與否兩個維度去看不同的人。
獨立
生理 能夠自如行走、活動、自食其力
情感 信心十足,能自我管理,不因他人好惡而影響自我價值評價
智力 有自己的思想,兼具想象、思考、創造、分析、組織與表達的能力
依賴
生理 殘疾或重病,需要別人照顧起居飲食
情感 其價值和安全感來自他人的看法,一旦無法取悅別人便會極度沮喪
智力 需要別人幫助思考和解決生活中的大小問題
互賴之所以是最好的階段
因為這符合大自然的法則。
思考: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個生態系統,不同物種之間互相支持,同時又各自獨立,物種的數量也是一個動態平衡,多個物種互相依賴才能逐漸地推動整個生態系統發展,不斷升級。人之所以組建社會,與他人協作,正是因為人類祖先發現這種社會組織形式能夠極大地推動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而這些發展反過來推動人類生活質量的不斷提升。早期人類就有簡單的分工,男的負責出外打獵(結隊),女的負責采集水果和照顧小孩等。直到今時今日,家庭仍是社會最基本的協作組織。
因為高度互賴比單槍匹馬更能實現最大效能。
因為懂得取人之長,補己之短。
補充:相信很多人都聽過木桶力量,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短板,預期花費大量的精力去發展自己成為一個全面優秀的人,遠遠比不上去找一個值得信任的伙伴補足自己的短板來得高效。
因為既能與人深入交流自己的想法,也能看到他人的智慧和潛力。
唯有獨立之人方能選擇互賴!
效能的定義:產出與產能平衡的原則
書中案例
伊索寓言
一個農夫無意間發現一只會生金蛋的鵝,不久便成了富翁。可是財富卻使他變得更貪婪更急躁,每天一個金蛋已無法滿足他,于是他異想天開地把鵝宰殺,想將鵝肚子里的金蛋全部取出。誰知打開一看,鵝肚子里并沒有金蛋。鵝死了,再也生不出金蛋。
在這個寓言里,包含真正的效能的兩個要素:1、產出,即金蛋,2、產能,生產的資產或能力,即下金蛋的鵝。
重蛋輕鵝的人最終保不住鵝
重鵝輕蛋的人最后活活餓死
思考:這個寓言實在是太有價值了,可以適用的范圍非常廣,比如目前政府對待社工行業,是重蛋輕鵝的傾向比較明顯的,各種指標(與政績掛鉤),要出亮點,出特色,可復制,要解決社區實際問題,帶來看得見的效果。可是連續6年了,項目款維持不變,通脹的因素使得社工的生存是越來越艱難,機構為了維持工資一定程度的增長,只能削減培訓督導等經費,只是社工的成長乏力,加上對自身的生存狀況都焦慮不已,又如何能夠做出特色,解決社區實際問題呢?這個鵝不是早晚得餓死么
三類資產——效能在現實生活中的應用
物質資產:如電腦,要適當維護保養才能持久地產出。
金融資產:最寶貴的是賺錢的能力,要不斷投資自我能力才能維持和提升賺錢能力。
人力資產:正是人控制著物質資產和金融資產,注意力的投放比例,合理分配休息和工作時間,合理分配家庭,朋友,工作等精力分配,達到平衡。
效能,產出和產能的平衡是七個習慣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