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是獨特的。因此,在某種意義上說,世界上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活出自己特質的人,另一種是壓抑了自己特質的人。
那些活出自己特質的人,有個顯著的特征,就是自帶光芒,在蕓蕓眾生中脫穎而出。
認識她(他),就像打開一扇窗,讓你看到不一樣的東西,聽到不一樣的聲音,還能讓人思考、覺悟。
在簡書一個多月的日子里,我又重新回到自己已經荒廢了的文學天地里,播種、澆水、施肥,想讓這顆幼小的苗苗,成長為一顆風雨不懼的大樹。
在耕耘中,有時為寫什么而焦慮,有時因為一些瑣事放棄更文。抬頭看看那些堅持下來的作者們,他們的寫作之樹枝繁葉茂,因為根已經深深地扎入泥土中,被大地的養料滋養著,才思如清泉,源源不斷地涌出。
在困惑中,無意中遇見了日更女神一一無戒。她就是那自帶光芒、活出自己特質的人。她的文章,有一種向上的力量。
特別在讀了她的《安妮,你是我心中作家的樣子》后,更多了一份親切。因為安妮寶貝(慶山)也是我最喜歡、欣賞的作家。
讀了她的文章,讓我感悟到:沒有人是天生的奇才,只是她有個好習慣,她有自己對抗世界的方式。這個方式不是抱怨,不是憤世嫉俗,而是悄悄地改變自己,成為更好的自己。
在信息和時間都碎片化的網絡時代,像她這樣能夠沉靜、專注于一件自己喜歡的事,直到開花、結果的人,已經如大熊貓般稀缺。
成功的路上并不擁擠,只因大多數人還沒等到種子發芽,就放棄了給它灌溉、施肥。
我們喜歡收獲勝利的果實,卻摒棄寂寞中沒有鮮花和掌聲的孤寂。
在精神創作領域里,不大可能有真正的合作,充其量只有交流。所以,寂寞是創造者的宿命,自甘寂寞也就應該成為創作者必備的素質。
人性中最可怕的一件事情,就是我們大多數的人,都拖延著,不去親自實踐,老是夢想著天邊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園,卻偏偏不在今天、在當下,就親手在窗前栽下一株玫瑰。
亞里士多德說過:我們日復一日做的事情,決定了我們是怎樣的人。因此,所謂的卓越,并不是指行為,而是習慣。
無戒老師每天更文的好習慣,讓她成為今天的自己。
每天寫幾千字,幾乎是成為作家的必要條件。但并不是所有想成為作家的人都有這種能力。
這種可貴的能力的獲得,和掌握一門語言一樣:你所做出的努力,并不一定能獲得即時的回饋,甚至在很長的時間里,都沒有任何收獲。
直到積累到一定階段后,才忽然爆發出驚人的力量,連自己都不知道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我想,無戒老師的成長,可以有力地證明這一點。
一個人能給別人最好的禮物,就是她的時間、她的關注、她的愛和關心。
我已經欣喜地接過無戒老師的禮物。90天的時間長度,是有美感的。只因為里面蘊含著長久的投入和相信。這是一種相互成全。
每個人都有一個世界,安靜而孤獨。愿文字在落寞處開出美麗的花,在花香中,和那個更好的自己相遇。
hello,我是壁爐前的貓咪,感謝您的閱讀
喜歡就點個贊唄,?喜歡
只要您喜歡讀,我就好好寫
往期讀者喜歡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