胭脂幽香,絲稠薄涼的文字一一讀許冬林《舊時菖蒲》

最初關注許冬林是因為她美麗的外表和脫俗的氣質。讀了她的文章后,才知道,她擁有的是優雅和華麗的內心,那種美,是一種由內而外的氣場,是相由心生。

流露于筆端的文字,既有胭脂的幽香,又有絲綢的圓潤與薄涼,是對她自己最好的詮釋。她的文字像磁鐵一樣吸引著我,心中暗喜:偶遇美才女,讀到沁人的美文,唯有珍惜。

許冬林


收到冬林寄來《舊時菖蒲》的時候,恰逢四月天,陰雨連綿。這種天氣在北方不多見,像極了南方的梅雨季。

而我是喜歡在這種情境下讀書的,江南女子的溫婉細膩,在濕潤的空氣中,慢慢地擴散開來,將我包圍在其中,擁衾半臥,燈下夜讀,聞著墨香,好不享受!

在城市的快節奏中品味慢時光,需要的是寧靜、從容和逍遙,一時間我擁有了這些奢侈,便覺得自己是個幸福的人。

許冬林贈書

(一)

江南的繡染

美了姻緣

江南的女子

步步生蓮

1

在《讀者》上我曾經讀過她的散文《半舊》。當時驚艷于她的文字和細膩的心思。只有對生活充滿愛的人、愛讀書愛思考的人,才可以寫出這樣的新意。

在《舊時菖蒲》散文集里的第一輯《繡時光》第四篇又看到這篇文章。就像老友重逢,又仔細品讀之。

《紅樓夢》我也讀過,但是從來都沒有注意到“半舊”這個詞。冬林在《半舊》里說的是黛玉初進賈府,看到王夫人炕上設著半舊的青緞靠背引枕,坐的是半舊的青緞靠背坐褥,黛玉坐的椅子上,搭的也是半舊的彈墨椅袱。

“每讀到此處,總要內心一陣驚悸,嘆作者筆力驚人,也嘆賈府貴氣逼人”。我們現代人常說:細節決定成敗。可見冬林在讀書過程中,對經典的閱讀一詠三嘆,絕不像我一樣蜻蜓點水,淺嘗則止。

在這里,她告訴我,經典是要這樣揣摩的。接下來的論述很妙:“看看那青緞的料子,分明彰顯的是賈府的華貴與莊嚴,以及大戶人家不輕易炫耀的底氣和歷史。”

想想窮門小戶的人家,哪捧得出半舊的像樣物品,多半是破爛貨了。即便咬牙置幾樣新東西,也是很快從新艷淪落到破爛,中間的這半舊的過程太短。

沒有好的底料,禁不起日月來一趟趟地磨。至于暴發戶的人家,家具器物一色全新,也無半舊。缺的是積淀,是根基。

紅樓里,大約只有寶釵敢挑戰半舊的東西:因為她:肌膚勝雪,面若銀盆,眼如水杏,這樣無可挑剔的雍容之美在盛裝里缺少對比反差,反而容易把人淹進衣服里。倒是半舊的素色衣服,越能襯出楚楚可人的淡雅嫻靜之美來。

“黛玉氣色差,消瘦苗條,不宜半舊打扮,宜新宜艷。”

冬林的著眼點富有新意,在別人想象不到,注意不到的細節方面,常常會有獨到的見解。

后面又談到在大大小小的城市中,上海可以擔得起半舊。黃梅天母親曬霉,半舊衣服勾起的回憶,一直到如今兒子漸漸長大,才意識到自己也“老了,舊了”,怎么辦呢?

“年華漸逝,容顏凋敝,也許,學識、涵養、閱歷和情懷,會幫我撐一程,撐我做一回半舊的女子。”

這讓我想起梁實秋說過的一句話:有些人到了中年,反而變得潤澤了,容光煥發,腳底下像是有了彈簧,一看就知道是內容充實的,他們的生活像在飲窖藏了多年的陳釀,濃而勞冽。

科班的童伶宜于唱全本的大武戲,中年的演員才能擔得起大出的軸子戲,因為他到中年才能懂得戲的內容。

冬林正是修煉到此的人,人生漸入佳境。

2

漫步《繡時光》讓我們看到一個真性情的許冬林。

“我向來不喜歡讀勵志類的書籍,覺得好假。”(《等待柳夢梅》)。

其實,在這部散文集里,我們看到的是作者自己真實的人生,真實的感受,因為真實,所以感人。

感情的抒發和敘事呼應,水到渠成,絲毫沒有雕琢之感。

在《脫衣記》里作者這樣寫:“你不是外人強貼標簽惹人生厭的所謂美女作家,也不是某個男人薄醉之時在心里晃了十幾朵舊年黃花中的某一朵。你就是你,一個母親和妻子,一個主婦。你就是一個灰姑娘。”

生命里偶爾絢爛,更多是庸常。浮云散去,明月照窗。懂得在短暫的浮華之后,及時脫掉華衣,褪掉光壞,低頭安穩做一個古老而樸素的女人,洗衣漿紗,相夫教子。本真和樸素才是我們最后的那件里衣。

許冬林筆跡

(二)

黃梅雨水長

俯身秋草香

舊時菖蒲花

時間的憂傷

1

這樣的美文,要細讀,慢慢消化。在她的散文里,長長短短的明喻,暗喻像灑落在草叢中大大小小的珍珠,俯拾皆是,欣喜難以自禁。

冬林的比喻,在于出其不意,在于貼切自然,這是我讀書多年沒有看到過的,所以感到新奇。就像在海邊貪玩的小孩,滿眼望去,形式各異的海貝,多是我愛不釋手的,現在捧出幾個來與大家分享:

“月到中秋,分外的清白而圓潤,掛在藍汪汪的遠天上,像豆芽缸里剛撈上來一樣,又白又胖。”(《月亮堂堂》)----多接地氣,看得我簡直想一口吞下這個月亮!

綠化帶里的幾顆芝麻:“挺直挺直的稈,稈底下有結了快成熟的莢,稈頂端還舉著淡白的小花,像舊時的鼎,暗藏乾坤。挺像中年人,奔赴在成熟的路上,已經有了一點成就,但還不敢懈怠。”(《立秋》)。

秋天的柿子“柿也在枝頭上,已經豐碩圓滿。看見它,齒間也忍不住地,先自生出了甜。想起春天,柿的花極小極淡,家底清貧的模樣。但是在濃密的葉里忍盡了半輩子的苦澀和暗淡,終于快能看見自己在高枝上的那濃艷。總會修成正果罷。那時,枝葉落光,黑的嶙峋的枝上,綴著大紅的柿子,像燈籠點燃,良宵在即,生命至此有了苦盡后的華美,當初那青澀的果在時光里流轉,終得揚眉。”(《立秋》)

“時光是繞在手里的線團,雖有些長度,也只是日復一日的回旋往返”(《秋后記》)

小孩子眼里的老冰棍:冰棍真好看,像奶奶手上的玉鐲子,清亮亮的,又像彎月亮一樣白,真想天天可以吃。(《老冰棍》)

2

在《舊時天氣》里,對雨的描述可謂神:“躺在床上,聽黃昏的雨,雨是舊的。不用推了窗去看,單憑這霏霏的雨聲,便知道那雨是瘦細瘦細的。蒙朧中,覺得那雨似乎是生了毛的液體。是黃梅天生了菌毛的液體,一直耗在陰暗的瓦罐里,終于待到深秋了,被高高端起,滿空里灑下來”。

在這樣的天氣里,她自己仿佛一頭晝伏夜出的獸。晚上散步購物,然后提燈看書。多么閑適的生活,美不在于急急得趕,而在于悠悠得慢。于是,她的生活在這樣的舊時天氣里越來越慢,不喜歡趕了,喜歡這樣的舒緩和淡定。“人群之中,更習慣去做一個配角,做一片安靜的樹葉。”

在《水墨春雨天》里,作者讀南宋詞人蔣捷的《虞美人聽雨》。聽雨聽出了別樣的境界:“人生,在這聽雨里,就這樣由色彩繁麗,走向了凜然蕭瑟的黑白。到最后,走成了一幅水墨世界,一切都瘦了,淡了,空了,只剩下寒山遠寺,云水茫茫。”

從聽雨到人生,從聽得到到看得見,由聲而形,意境空曠遼遠,意味深長。

年輕的戀人,騎車載著她到郊外看古塔,“上午動身,是秋天,陽光像剛出籠的饃饃,又白又軟,猶有香氣。我坐在后座上,靠著他的背,不說話。”

愛情,曾經的愛情那么慢,有等待,有守候,更有在一起的甜蜜,留著日后慢慢溫習。沒有微博微信,沒有手機電話,沒有私家車接送,寫信讀信是唯一的交流方式。(《愛情曾今那么慢》)

我這樣難免有斷章取義之嫌,如果大家親自讀一讀,其實冬林的文章過渡自然,渾然一體。美妙只有在自己親身經歷后,才能體會到。

許冬林贈書


(三)

人間何處覓蕭郎

指尖一寸一寸涼

1

人間的女子,就是明媚鮮妍的花朵,有的開在富貴地,有的落入窮鄉僻壤里。呼風喚雨如白娘子,在骨子里也希望做一回小女人的,向往著人間煙火。

《我在千峰之后》,道盡了“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悲涼。“想那白娘子,曾今也該是有萬千道淚水,萬千個不甘的吧,但是,都化作了后來俯首閉目的安靜。

環顧左右,不能突圍,最后只有轉向內心,一心一意地修心了。沒有永不退色的青春,沒有永遠不老的愛情。這世上多情的女子,在愛的烈火熔爐里逃生出來之后,大多數是愿意選擇做一只白狐的。

2

《撞上才子》看到了小才女的小心事“因為是才子,也因為面對的是才子,要道貌岸然,掏出來了,一覽無余,怕人見笑。于是說話,她不著邊際地說,他不厭其煩的地哼。”

這么歡快的語言,可以偷窺一下冬林可愛的小性格,原來她的心底住著一個長不大的小女孩。

3

三十歲的女人,上有老,下有小,事業如火如荼,理想河面浮起,這時候,再次遭遇愛情,只能是一個人的事了。在《愛,是一個人的事》里,她寫道:“三十歲的愛情像風里的蠟燭,干脆自個先熄了吧,也省了弄得一地狼藉。掐滅愛情的燭火,只保留一根沉默的愛的燭芯。把愛情變為愛著,變成一個人內心陰晴雨雪的事。像散落在山野間的百合,從盛開到凋落,只有自己知道。”

一位知名的作家曾今說過,大意是:文字的路越往深處走,知音便是越少了。

《指尖一寸涼》里,她嘆道:“也許是曲高和寡。我想,更多的大約是,藝術的腳步越往奇崛險峻處邁,能牽手同行的人,便是得之艱難了,哪能輕易遇上和自己繞指同登昆侖山訪道的靈魂呢?”

是啊,人生難得一知己,千古知音最難覓。古今往來,均是如此。

? (四)

? 山居歲月

讀《山居歲月》不知不覺想到了梭羅的《瓦爾登湖》,在這里,我們的作者成了現代版的梭羅。

在山中,她有一座自己的房子。高踞在半山腰的溪水邊,引了山泉存下,逍遙處,不忘來自生存的威脅。

“故許我在紅塵之外,稍稍這么放浪幾年。我之前的幾十年,身陷紅塵,之后的幾十年,可能還要再次出演塵世間的鬧劇,這前后之間,他們愿意幫我圓這遼闊人生的一場黃粱夢。”

她一個星期騎車進城一次,購買一些衣物糧油,寄些稿子。

學會了在溪水邊開坑荒地,種薯谷雜糧。“來山中,一為讀書寫字,二為放任自己的疑世厭世情緒。

讀書乏了,溪水頭,石崖上,牽起衣襟抱一包野菜,餐桌上日漸豐盛,臉龐也日漸豐潤。偶爾興致起,從午后刨葛根到日西時分,“得幾大截肥碩的葛根。回去,洗凈,剁碎,曬干,又得葛粉若干碗。

這樣逍遙,漸漸沒了入世的心,也淡忘了那些惦記的人。偷得一日閑,難為自然人。

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圣則無友,看到山間清澈的水,難免會發出這樣的感嘆。“大寂寞都是這樣吧,清澈,純凈,不借襯托,不尋依附。”

許冬林

(五)

舊時菖蒲

1

對中草藥,對植物冬林情有獨鐘。也許是因為她是個喜歡素食的女子。各種植物,在她的筆下,有了新意,多了生機。

《舊時菖蒲》---“菖蒲在民間,在僻靜的鄉下水塘邊,在寂寞的沼澤深處。菖蒲的家世不顯赫,姿態擔不起奢華的場面,自然處境冷落”。

《本草秘錄》里說:菖蒲“味辛而苦,氣溫,無毒,然止可為佐使,而不可為君藥”。

中藥方劑組成原則有四個字:君,臣,佐,使。君藥是主藥,臣藥是輔藥,而佐藥的意義在于協助君藥臣藥以加強治療作用。

所以菖蒲“這一輩子,注定做她命里的配角了,辛兮苦兮自己知”。

2

讀《少年蘆筍》,我才學會了怎樣吃蘆筍。前一段時間突然想起吃筍子,買回來后和其它蔬菜一樣,洗凈,剝皮,切片,和肉炒在一起,結果生澀難吃。

如果早看到冬林的這篇文章,就不怪怨蘆筍不好吃了。煙火紅塵中的女子,吃穿再怎么說也是生存大計,不必十八般武藝精通,學會一二也是應該滴。

如此這般,我得慢慢學來“剝去外皮,倒進開水鍋里焯一趟,撈起來,略略冷一下,然后放進備了清水的桶或盆里,養著吧。剛剛焯過的蘆筍不可以當菜來吃的,它總有一點澀。一日換一次水,直到青澀吐盡,真味呈現,便是佳肴了。養了一兩日,撈起來,用手指或剪刀將它從中間掰開,瑩白的筍根仿佛象牙的掛飾,矜貴,雅致。掰開后,清水里再略略洗一次,它不臟,它只一點澀,淋去就可以了。洗好后。濾一下水,然后疊放在白嶄嶄的瓷碟里,終于翩翩一少年立在眼前,羽扇綸巾,好不儒雅,叫人向往。”

和蘆筍配戲的女一號,當數春后第一刀韭菜。韭菜切得不宜過長,怕這對小夫妻后面要磕磕絆絆。

“沒有太多的作料,沒有太煩瑣的工序,這一場姻緣,是平民的,不顯赫,不盛大。翠綠的韭菜,瑩白的蘆筍,韭菜的清香,蘆筍的脆嫩,這是男耕女織,相得益彰。”

另一種滄桑一點的吃法,是要配去年冬天腌的一串臘肉:“陳年的最后一刀咸肉,配新年的第一疊蘆筍,這是一段忘年戀,像法國杜拉斯的那最后一場戀情。于咸肉,等過,熬過,到底有了這與蘆筍的一遇,當惜,所以,那碟底的湯汁,也是濃情厚意。”

只覺得冬林是一個奇女子,這貧民配,那忘年戀不知是怎樣讓她聯想到的。活色生香,看了讀了倒比吃了還舒服。

(六)

玉臂清寒

1

許冬林是一個什么樣的女子?在《前世慈姑花》里,她說:“我是一個慈姑一樣清淡的女子,是前世的慈姑花開在這輩子庸常瑣碎的光陰里。于萬人如海中獨守一分寂寞,在歲月的莖上盛開一個平凡女子的小小的悲歡,不驚艷,不擾人。我只愿,我的文字,它是從深深淺淺的地底下捧出的果實,盛著愛和慈悲,慰塵世間薄涼悲苦的心。"

“一路寂寞地成長,靠著勤奮讀書一步步離開貧瘠的泥土,終于有了一份較為安穩的工作,可是我們依然活得低調而自省,甚至有一點寡歡。”

回顧自己的少女時代,“我在那樣青蔥的歲月里,揣的不過是一顆過早感受著貧窮,以及由貧窮帶來的憂懼與不安的心。如今,隔著二十多年的光陰回望過去,我看見的還是一個少女,擺著單薄的手臂,寂然行走,像早春二月的鄉野的柳,細弱的枝。”--(《玉臂寒》)

如今,人到中年,告別了懵懂的少女時代,對于那些無法解開的結,懂得不去觸碰,懂得繞過。

“是小中年了,已經能從生命個體的小悲歡里跳出來,懂得享受與自然萬物默然相對的寧靜與欣悅,享受心靈在一個更寬大遼闊的場里得到安撫或重生。于是,慢慢能夠承受那些殘缺或遺憾。”(《小中年》)

圖片發自簡書App

2

讀書,寫字,成家,立業,為人師,為人母,為人婦。從小我,走到大我。從小愛,走到博愛。

冬林走得踏實,感悟頗深。人生說到底,是一個逐漸走向豐盈同時又不斷經歷蕭瑟的過程。而我以為,成長是加法,是花兒朵朵打開;而成熟,則是減法,是一段漸次刪減的過程,是一種能夠承受這種刪減的心態,山寒水瘦了,而內心篤定。

我喜歡這樣的女子,活得淡定從容,優雅隨性,她們的存在,是對活色生香世間的恩惠,稀少而珍貴。守得根深,才會枝葉繁茂。我欣賞這樣的文字,孤絕清艷,需要在時光中慢慢品味。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剝皮案震驚了整個濱河市,隨后出現的幾起案子,更是在濱河造成了極大的恐慌,老刑警劉巖,帶你破解...
    沈念sama閱讀 230,182評論 6 543
  • 序言:濱河連續發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現場離奇詭異,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過查閱死者的電腦和手機,發現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閱讀 99,489評論 3 429
  • 文/潘曉璐 我一進店門,熙熙樓的掌柜王于貴愁眉苦臉地迎上來,“玉大人,你說我怎么就攤上這事。” “怎么了?”我有些...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178,290評論 0 383
  • 文/不壞的土叔 我叫張陵,是天一觀的道長。 經常有香客問我,道長,這世上最難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63,776評論 1 317
  • 正文 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辦了婚禮,結果婚禮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還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們只是感情好,可當我...
    茶點故事閱讀 72,510評論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開白布。 她就那樣靜靜地躺著,像睡著了一般。 火紅的嫁衣襯著肌膚如雪。 梳的紋絲不亂的頭發上,一...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55,866評論 1 328
  • 那天,我揣著相機與錄音,去河邊找鬼。 笑死,一個胖子當著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內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決...
    沈念sama閱讀 43,860評論 3 447
  • 文/蒼蘭香墨 我猛地睜開眼,長吁一口氣:“原來是場噩夢啊……” “哼!你這毒婦竟也來了?” 一聲冷哼從身側響起,我...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43,036評論 0 290
  • 序言:老撾萬榮一對情侶失蹤,失蹤者是張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劉穎,沒想到半個月后,有當地人在樹林里發現了一具尸體,經...
    沈念sama閱讀 49,585評論 1 336
  • 正文 獨居荒郊野嶺守林人離奇死亡,尸身上長有42處帶血的膿包…… 初始之章·張勛 以下內容為張勛視角 年9月15日...
    茶點故事閱讀 41,331評論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戀三年,在試婚紗的時候發現自己被綠了。 大學時的朋友給我發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飯的照片。...
    茶點故事閱讀 43,536評論 1 374
  • 序言:一個原本活蹦亂跳的男人離奇死亡,死狀恐怖,靈堂內的尸體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詐尸還是另有隱情,我是刑警寧澤,帶...
    沈念sama閱讀 39,058評論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島的核電站,受9級特大地震影響,放射性物質發生泄漏。R本人自食惡果不足惜,卻給世界環境...
    茶點故事閱讀 44,754評論 3 349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處隱蔽的房頂上張望。 院中可真熱鬧,春花似錦、人聲如沸。這莊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5,154評論 0 28
  • 文/蒼蘭香墨 我抬頭看了看天上的太陽。三九已至,卻和暖如春,著一層夾襖步出監牢的瞬間,已是汗流浹背。 一陣腳步聲響...
    開封第一講書人閱讀 36,469評論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騙來泰國打工, 沒想到剛下飛機就差點兒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東北人。 一個月前我還...
    沈念sama閱讀 52,273評論 3 399
  • 正文 我出身青樓,卻偏偏與公主長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敵國和親。 傳聞我的和親對象是個殘疾皇子,可洞房花燭夜當晚...
    茶點故事閱讀 48,505評論 2 379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8月26日 陰 雖然陪伴孩子學習已經經過了六年的小學生涯,但那似乎只是全職時應該做的似的,一切順其自然,早已習慣了...
    冰月月閱讀 481評論 0 3
  • 昔時不曾折桂, 今夕稍有追悔。 往事不回首, 好友多已久違。 無畏,無畏, 舉杯暢飲獨醉。
    年輪止閱讀 526評論 5 4
  • 倚窗遠眺燈昏黃。 夜色漸濃,微覺天又涼。 雨驟風狂遍地花,暗香疏影獨自嘗。 淚眼婆娑心惆悵。 路上行人,南來亦北往...
    翦夢閱讀 282評論 22 26
  • A4紙,一分鐘,標題,內容不超過40個字。方法不超過3條。麥肯錫,柔性屏的電子記錄本
    關注成長_李逍遙閱讀 153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