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讀這本書之前,“用戶體驗”這個詞語的含義似乎非常抽象——你無法用一個特定的指標去衡量它。人們也許會說,這個網站的用戶體驗好,那個網站的用戶體驗差,從定性上來說,人們更多的是在描述自己在使用這個產品/服務時的預約程度,或是產品的簡易程度。美圖秀秀一鍵美化,人們會說它的用戶體驗非常好,對比之Photoshop專業版密密麻麻令人眼花繚亂的控制面板,高昂的學習成本在第一時間讓初學者泄氣。人們于是說,PS的用戶體驗好爛。我們也曾有過這樣的經歷,某個政府/學校辦公網站,非得用IE打開,界面丑的如同10年前大家剛接觸互聯網的時候,簡單的任務需要的步驟令人抓狂。亦或是信息紛繁不知所措,恍如走進一座巨大的(廣告或垃圾信息的)陳列館。
盡管人們樂于用“用戶體驗差”這樣的語言去吐槽一個產品,但是人們卻很難具體的告訴你為什么這么說。就好像不懂藝術的人在評價一個藝術作品時也只能用“好”、“我很喜歡”、“不好看”這樣的詞匯。用戶體驗成了一個人人都在談論,卻很少有人知道自己在談論的名詞。
《用戶體驗要素》這本書以一種專業的設計視角,從用戶體驗的5個層次上來描述什么是用戶體驗。雖然簡短,但其理論體系完備,用從最高層級的戰略層(產品戰略設計)到最底層(產品的設計表現)層層遞進的分析方法,對于做產品、 做設計的同學都很有幫助。
用戶體驗的五個要素
戰略層
你的用戶想要什么
你想要獲得什么范圍層
你的產品應該包含哪些功能/信息,它們的優先級是怎樣的結構層
你的產品的邏輯層級是什么樣的框架層
你的頁面應該有哪些元素,該怎么布局表現層
你的字體、配色這些細節是否看起來很舒服
這五個層次層層遞進,自上而下實現,下一級以上一級作為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