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篇:湘軍人物譜之忠武橫行李續賓(2) 百卷詩書付一炬,岳州城外出奇兵
絮語
岳州城外他眼光獨到,有膽有謀,知時知勢,一戰成名,贏得功牌八百張,半化作柴米油鹽,白旗右營收割頂子,一時傳為美談。這一回,他來到了更加考驗他的武昌城外,他將如何奪回這一上游重鎮?關于戰、守的矛盾對立,他又有怎樣的見解和方案?武昌收復之后,蹄不稍頓,更向東進,卻因友軍失時而兵陷至險,勝敗存亡的考驗,第一次橫亙在他面前三寸。他或許沒有想到,正是他血液中“奮進”的因子,讓他不止一次陷入死局。休說今后,這一次他是如何背水一戰,反敗為勝的呢?
正文
岳州城外一戰揚威之后,李續賓如同開了光了,又接連打了三場勝仗,破敵營壘八座,殺敵上千。一直打到了城陵磯,城陵磯地勢極為重要,洞庭湖從此入長江,長江從此南下經湘江可至長沙。巡撫駱秉章高興啊,又獎勵了李續賓的軍營四百塊功牌。又經提督塔齊布和駱秉章向上表述戰況,詔下擢升李續賓為知縣,賞戴藍翎。李續賓功勞已經越來越彰顯,卻懂得自謙自抑,他始終把羅澤南放在自己前頭,將功勞歸于老師。不過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有人就說了:“羅公的確是當代理學一大家,但是作戰恐怕并非所長。”李續賓死去之后,曾國藩在他的神道碑上也有“大讓無形”的話語,說的就是他謙謙君子之風。作風上謙讓有禮,但是在戰場上李續賓可不會來半點忍讓,勝仗還在一場一場地打下來,李續賓威名日著,太平軍已經吃了他許多苦頭。
李續賓之所以打仗如此厲害,實在是因為他自學成才,方方面面培養自己,使自己成了一個全才,所以他能在任何情形下,很快地找到應變取勝的方法。有一次天氣炎熱,士兵們吃完晚飯就光著身子睡在田中,水田自然比山坡要涼快,這是人之常情。李續賓散步了一圈,回來就說:不行,馬上轉移到高地上去。士兵不理解,李續賓就抽打,反正是把他們趕上去了。到了半夜,忽然風雨大作,平地上積水達到三尺。如果不是李續賓有先見之明,士兵們現在恐怕狼狽不堪。眾人都驚呼李續賓為神人。過了兩天,水消退了,李續賓又忽然下令往西邊再轉移三十里,一路上士兵們是泥濘裹腿,怨聲載道,李續賓軍令如山,強迫士兵們照做。傍晚,太平軍殺來,李續賓說:“賊軍和我們之前的營壘只相隔二十里,如今從泥路中跋涉過來,已經走了五十里了,必然又累又餓。”于是李續賓當機立斷,分兵兩處,從高地俯沖而下,殺死太平軍無數。第二天,又一陣追殺,殺敵三百人,攻下五座營壘。太平軍看到白色的旗子,就驚慌潰退,已經產生條件反射的恐懼心理了。
八月,李續賓攻克崇陽,擒斬太平天國丞相、軍帥以下四十多名首領,接著攻下咸寧,得到詔旨加同知銜。攻打武昌之時,又見李續賓軍事眼光之毒辣。部下建議:“我軍銳氣正盛,應該一鼓作氣,攻下武昌城。”李續賓搖頭道:“不可。敵軍的精兵悉數駐扎在城外各個險要地方,而城中守城的不過是一些老弱之眾。如果我猛然攻城,城中的賊人就會撤出。此時如果我們入城防守,就會被敵軍困住;如果我們不守,那么就是白費了力氣而城池還是他們的。之前我們丟掉岳州,就是因為我們處于守勢而對手占據攻勢,我們城外沒有分兵與城內互為犄角,致使失陷城池上百座。如今,想要破敵,只要攻破敵軍城外的各個據點,城池就不攻已破了。”李續賓這段軍事分析,不得不令人敬佩他的戰略眼光,一語道破了丟城失地的原因,難能可貴的是,他站在對方的角度上,得出了破敵之法,所謂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照這個方針,李續賓聯合塔齊布攻破了太平軍城外的據點,武昌和漢陽城中的太平軍自己撤走了,兩座大城就這樣收復了。朝廷賜孔雀翎,擢為直隸州知州。
羅澤南也自忖軍事不如李續賓,將自己的人馬也交給李續賓指揮了。當此之時,曾國藩也初得地方大權,署理湖北巡撫,成為封疆大吏。李續賓寫信和他商量:“我們跟在太平賊屁股后面尾隨,主動權在他們,他們總能擾亂我們的節奏。最好的辦法還是立刻組織兩支大軍,分南北兩岸,塔公和羅公一人統率一軍,分南北兩岸防剿,可靜可動。敵軍無法揣度我們的下手,因此主動權就在我們這邊了。”曾國藩考慮到一下招這么多人,餉銀不夠啊,予以拒絕了。李續賓回復道:“我不是不知道籌餉困難,但是從太平賊作亂,到今天已經五年之久,消耗的餉銀已達三千萬之多,然而賊勢不僅沒有消減反而更為驕橫,這是什么緣故呢?就是因為我們沒有這樣一南一北的兩支大軍,所以賊在北岸,南岸就鞭長莫及;賊在南岸,北岸就徒然興嘆。這樣下去,我看戰爭是三五年之內結束不了的。所以我以為,與其拉長戰線,任其蔓延,消耗我們更多時間和糧餉,不如咬牙下狠心,做事情想要一舉奏效還想用得節省,那是怎么可能做得到的呢?”從李續賓的話可以看出其實他是有大局觀的,他并不是在打一些小仗,跟對方爭逐一城一池的得失,他在心中已經有了整個戰局的方略。李續賓的策略是積極的,不過也透露出一些他追求速戰速決的心思。他對于戰局的估算是否是完全正確的呢?
不論如何,這個建議曾國藩沒有能力采納。不論如何,李續賓還在不斷地打勝仗。李續賓聲威日盛,慕名投靠的人也越來越多,到這時,他手下有一千六百人了。其中官勇八百,余勇八百。余勇的餉錢那沒有辦法,還是得統帥自己解決,李續賓當然會募款,如果募款也不夠,就只能自掏腰包了。有的統帥是準許自己手下進城后擄掠財務的,這應該也是一種變相發工資的方法,但是李續賓嚴禁這種手段,破城得勝之后,賞賜將士們酒肉。李續賓的軍營分為十一哨,分別是“親兵”、“正中”、“副中”、“正前”、“副前”、“正左”、“副左”、“正右”、“副右”、“正后”、“副后”。每一哨有一百人,每哨都配有一定余勇,有的三四十,有的七八十。每哨都有一個正哨長,一個副哨長,其中一個出戰的話,另一個就要留守。李續賓軍中出了許多湘軍重要將領,比其他統帥手下的都多。這些人有:蕭啟江、蔣益澧、劉連捷、李存漢、李續燾、張文煥、周達武、高連升、孫守信、蔣凝學、蕭孚泗、何紹彩、朱品隆等等,等等。這里僅僅舉出其中一部分。除了這些將領,還有一些更為重要的副手,包括他的親弟弟李續宜、劉公典、總督楊昌濬等。經他舉薦過的人還有多隆阿、鮑超、劉騰鴻、唐訓方、李鴻裔等。還寫信給劉蓉、郭嵩燾等人請他們出山相助。即便如此,他還覺得應該有更多的人才應該得到重用,聽說興國有一個有才能的隱士,就親自去他家拜訪。
奪回了武漢三鎮,湘軍現在正處在勢頭之上,準備沿長江東下,水陸并進,然而一場惡戰即將打響。太平軍退守到湖北田家鎮,田家鎮是長江中下游的重鎮,太平軍重兵四萬屯駐于此,對岸還有一座仰賴為犄角險要的半壁山。太平軍在半壁山筑建營壘五座,在這里屯兵二萬。山上多石,山北更是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形。太平軍在山頭上架設炮臺,水面上的戰船面對炮火將無所遁形。更在江面以鐵索、纖繩和筏子橫陳江面,令敵船不得通過。東南數十里的富池口有河流之地,太平軍也派七千人防守,去年張亮基、江忠源就在這里兵敗過。
十月,李續賓的陸師率先抵達半壁山下,然而北風強勁,水軍還沒抵達,水陸不能協同,就無法作戰。而塔齊布的部隊也被阻隔在富池口,正在想辦法搭浮橋過河,浮橋又被毀掉,塔師徒呼奈何。田家鎮的太平軍認為這是個好機會,派人馬八千夾擊李續賓營。士兵恐怖,李續賓揮刀斬殺三名逃兵,激勵部下:“今天我們是陷入死地了,只能從萬死之中求得一生!”太平軍炮火震天,李續賓同羅澤南約定分別駐在高地左右,降下旗幟,不要作聲,任太平軍喧鬧鼓噪,不上他的當。等到時機成熟,李續賓下令擊鼓,麾軍奮進,羅澤南的中營也隨之而進。一共沖殺了三次,斬殺敵軍兩名大將,焚毀舟船無數,燒死、溺死的太平軍不計其數。本來李續賓是處在包圍圈之中的,但是太平軍卻被李續賓的聲勢所震,不敢再同他接近,半壁山上的敵軍混亂逃走,李續賓從容指揮部下用火炮轟擊,半壁山險要的地勢適合防守卻不適合跑路,敗走的太平軍又死傷過半。正午十分,塔齊布的軍隊也趕到了,沖上山頭,太平軍無路可走,只能從山頂躍入江中。就這樣,太平軍倚重的犄角之險半壁山被湘軍占據,炮樓被毀,而建好的營壘被湘軍給鳩占鵲巢。塔齊布是個大度正直之人,很敬重李續賓的功績,要將李續賓營中的白旗樹立山巔,鳴鼓壯威,李續賓堅定而謙遜地推辭了。
關于李續賓在此戰的聲威雄壯,胡林翼表述得當:“公師躍入,十蕩十決。岸赭江紅,飛毛灑血……湘軍之雄,自公伊始。”
田家鎮太平軍既敗,連夜遁走。楊岳斌(載福)、彭玉麟的水師也終于來到,毀壞了江中的鐵索,水陸合并,乘勝再次大捷。
此戰的意義大了不說,對湘軍內部陣容來說,也是意義非凡。之前岳州全軍覆沒,湘軍的“湘”字被人去掉了偏旁“氵”,稱為“相勇”,甚為藐視,此仗大捷,有士兵笑稱:“難怪說一字千金,搞了半天,打這么一場大勝仗,最后只是贏回了水旁這三點。”
曾國藩在李續賓的神道碑文中給予了中肯的褒揚:“湘軍之興,威振海內。創之者羅忠節公(澤南),大之者公也。”意思是說,羅澤南創建湘軍,但是發揚光大的是李續賓。
此戰之后,加知府銜,賜摯勇巴圖魯號。“巴圖魯”漢語是勇士的意思,這是清朝對武將的褒獎稱號。
連續的勝利并沒有令李續賓的奮進求勝腳步稍有停歇,其他人不敢攻的地他搶先進攻,其他軍不敢打的城他當先請纓。此時太平軍已經對李續賓的白旗望而喪膽,不斷東潰,為避其鋒芒,分別退入安慶和江西地帶。李續賓功勛卓著,此時此刻,已經成為一代將星,一掃人生前三十多年的殘喘塵肺,快要達到人生的巔峰,世事變幻,誰又能預料得到呢?圣旨降下,李續賓授安慶知府。
隨著李續賓威名日著,湘軍的攻勢和士氣也前所未有地高漲,湘軍的戰略目標是拔除沿江所有太平軍的重要據點,最后攻下金陵(南京)。而下一個太平軍重鎮,是九江。辛苦遭逢、餐風飲雪的歲月即將到來。
接下來發生了一件事,令李續賓極為痛心。因為羅澤南沒能聽從他的建議,導致深陷敵軍之中。李續賓不能眼睜睜看著老師遭難而不救,派出二百人護送羅澤南脫險。羅澤南在二百人援兵的幫助下,策馬逃出來了,但是羅澤南氣憤不已,責令援兵回頭繼續作戰,導致李續賓手下的把總周有福以下十一名精銳戰死。
十二月,湘軍遭遇軍興以來掐指可數的慘敗,先是湘軍水師被掐為兩段,一半漂泊在江面上,一半被阻遏在鄱陽湖內,里外不能呼應。其后,太平軍突襲江外的湘軍水師,連曾國藩的坐船都被燒毀,曾國藩險些被捉住,丟下船上部下,坐小船才逃掉。曾國藩經歷這樣的慘敗,自然悲憤,想扳回局面,劉蓉建議:乘太平軍過除夕這天晚上,我們趁機攻破湖口,將內湖的水師解救出來。湘軍內部認為羅澤南的中營沒有戰斗力,主張用李續賓的右營和塔齊布的部隊一同執行這個決議。其實這個建議是不靠譜的,因為除夕這一天,太平軍根本不會慶祝,不是因為太平軍不過節,而是因為太平軍有自己的歷書《天歷》,算法是不同的,所以春節不在這個時候。
好在此時,士兵們也不想打仗,春節到了,你不想休息,我們還要好好休整一下,大吃一頓呢,一年中可不僅有一回這種日子?一兩個士兵反對不打緊,可是所有士兵都反對,主帥也沒辦法,曾國藩和李續賓都沒有辦法。首領和士兵之間,就這么僵持了三天。不過曾國藩還是下令執行此議,李續賓和塔齊布只有執行。結果李續賓帶著人馬出陣,立馬出現了一件令他感到莫名其妙的事情,弄得他措手不及,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還差點因此丟掉了性命。
是件什么事,后果如此嚴重呢?下篇敘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