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個采訪。
是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的。
非常的真實,
真實到何小鵬直接說,他們覺得我老實,下面的管理人員在騙他。
他去找雷軍取經。
雷軍也確實厲害,直接找到了根源。
他說:小鵬,小鵬汽車當前最大的問題,是你只想當董事長,不想當總經理。但目前小鵬汽車目前需要創始人當總經理。
一番話把何小鵬點醒,于是他直面自己的缺點,開始當一個合格的總經理。
雷總的這番話,值千金。
他就是在告訴何小鵬,要找好自己的領導定位。
今天我們就來聊關于領導定位的問題,看看我們整個領導梯隊。
《領導梯隊》是由排名世界第一的管理咨詢大師拉姆·查蘭等人撰寫的一部管理學經典著作,這已經是第3版,而且相較于前兩版,更具有可讀性與實用性。
本書系統性地探討了領導力發展的路徑,提出了“領導梯隊模型”,為我們培養領導者提供了清晰的框架和方法。本文將從三個篇章展開:領導梯隊的價值、領導梯隊的內涵,以及領導梯隊如何落地實踐。?
一、領導梯隊的價值?
領導梯隊,
一句話說,就是讓組織里的各個領導各司其職。
經理干經理的工作,總監完成總監的任務,總經理做好總經理的角色。
領導梯隊,具有很大的價值。
1、加強薄弱環節
體育項目,籃球和足球的取勝之道,大有不同。
籃球是超級球星運動,搞個三巨頭,就可以向總冠軍發起沖鋒。
而足球就不一樣,一場比賽可能就只進1、2個球。
要想進球,就得后場到前場,盤球帶球,最后破門,需要耐心和配合。
這既需要強勁的前鋒,還需要整體實力,尤其是要特別重視薄弱環節,否則一丟球,就可能功虧一簣。
企業經營,更像是足球,需要各個團隊的緊密配合。
同樣的,在領導者的培養上更需要著眼整體,加強薄弱環節,不然就很容易形成組織的堵點。
而領導梯隊,是很好的指引。
它對不同層級,清晰的有不同的要求,這可以幫助我們洞察薄弱環節。
當然,對組織的規模也有些許不同。
小企業更加偏重于個人領軍人物,但中大企業就更看重整體的配合。
2、降低隱性成本
能源的消耗,
質量不合格的殘次品,
這些是直接成本,看著成本很高。
但其實在組織里,隱性的成本,往往更大。
其中對組織傷害最大的,就是“角色錯位”。
組織里很容易出現那種:
經理干員工的活兒,總監干經理的活兒,員工在旁邊給大家鼓掌,口中說“老板,加油”,心里道“好無聊啊,真沒意思”。
我朋友他們公司。
有個子公司的總經理,技術出身,在日常的工作中,企業管理、文化引領和人才培養這些做得很少,但相當熱愛專研技術,甚至直到現在,下現場時還隨身帶自己的工具包。
所以,公司出現了一系列的狀況,部門協作的問題、人才流失的問題等等。
角色錯位對組織的傷害很大,不僅在于那些多付的薪酬,更在于對下屬成長的壓制,對重點工作的疏漏,對上級支撐的減弱,結果就是組織效率低下,團隊士氣低落。
而領導梯隊,
通過判斷領導者的工作理念、時間分配和領導技能,就很容易看出是否做到履職盡責。
3、夯實人才儲備
隨著企業的發展,對各級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多,尤其是管理人才。
有人說,那我到時候就挖咯。
是,挖確實是一種方式。
但一方面,獵一個人的成本,一般都很高。
但更多的是,往往優秀的人,就有自己的獨特文化,往往難以融入,在付出巨大的成本也失敗后,對組織的傷害是巨大的。
所以,組織最好的人才管理,是以內部培養為主。
發掘他們,幫助他們制定有益的目標,給反饋,給激勵,持續關注他們的長期發展,形成企業自己的“領導人才資源池”。
這樣各級人才就會越來越充足,形成的領導梯隊,讓組織擴張的時候有將可調,有兵可用。
這才是企業夯實人才儲備行之有效的路徑方法。
二、領導梯隊的內涵?
領導梯隊,
是指企業從基層員工到高層管理者的領導力發展路徑。
第3版對以往的領導梯隊進行了優化,
簡化為五個等級:初級經理人、中級經理人、職能負責任人、業務一把手和企業領導者。
整個領導梯隊培養的邏輯叫“1 3 5”。
1,指的是每一次提拔,就是一次轉型升級,不管是成為初級經理人-從個人貢獻者到管理他人,還是中級經理人-從管理他人到管理管理者。
3,指的是轉型三要素,不管是哪個等級的轉型,都需要完成工作理念、時間分配和領導技能的轉型。
如果你是中級經理人,還經常越級指揮、跳過下屬直接跟一線員工做一對一溝通,那就是沒完成工作理念的升級,這一定會限制你自身和團隊的發展。
如果你的時間,基本上都還在具體的工作上,沒有投入到團隊管理上,那就說明你還沒有完成初級經理人的轉型。
5,指的是領導技能,每個等級都要掌握不同的領導技能。
比如初級經理人要掌握的主要領導技能,就是:為團隊和下屬制定和明確目標;進行授權和跟進;培養直接下屬;評估和提升下屬的績效;進行團隊建設。
而中級經理人的主要領導技能,將是:將戰略轉變為運營計劃,提升部門效率;培養管理者;評估和提升領導者績效;發展跨部門溝通的領導里;做好部門人員的選育用留。
但到了職能領導者,又會調整:制定職能戰略和計劃;進行組織設計和職能構建;賦能和教練;開展變革領導力等等。
每個階段的領導技能各有不同,是更重要是,也是最為扎心的,領導技能要學會“斷舍離”。
切忌某個方面自己得心應手,就一直用,沒有根據自身職務的要求,去學習和使用新的領導技能。
那么你就會成為組織的堵點。
具體想知道那個等級要掌握哪些內容,可以看我領導梯隊第2版的讀書筆記。(傳送門:)
三、領導梯隊如何落地實踐
領導梯隊非常的經典,
而且基本都能應用到所有企業,只是層級可能有所不同而已。
那如何落地實踐。
這就要跟組織原有的職級體系、崗位序列和勝任力模型有機結合起來。
作者結合過往的案例給出建議:進行領導角色畫像。
什么意思?
其實就是,用領導梯隊模型描述企業現有的領導角色。
也就是上文我們說的“1 3 5模型”。
每次提拔,都是一次轉型升級。
而其中最重要的是轉型三要素:工作理念、時間分配、領導技能。
各個等級的領導技能,各有不同的要求和側重點。
其中的工作職責,就是領導者的輸出,即必須交付的工作成果。
領導者要對這些工作成果負責。
這既是績效評價的基準,也是成長提升的基準。
我們培養領導人才,需要有的放矢。
如果沒有領導角色畫像指引方向,領導人才培養計劃往往會比較空洞,也很難取得一把手的重視。
而有了領導角色畫像,不僅提升重點明確具體,還能通過績效評價持續跟進。
領導者要想交付某項工作成果,必須在理念上、時間上、技能上有保障。
我們正是可以通過這些方面,既可以去了解領導者有沒有履職到位,也可以了解評估他的晉升潛力,為培養人才和選拔人才提供依據。
人才選拔和培養,是業務決策,與其他投資別無二致。
基于領導角色畫像,人才選拔和培養就能做到以事實為根據,就能采用同樣的決策流程,就能極大提升決策成功的可能性。
總之,《領導梯隊》第3版,更具有可讀性和實用性,提供了很多落地的方法和思路,翻譯的也非常接地氣,非常值得一讀。
我們通過構建領導梯隊,企業可以提升整體績效,實現長期發展目標,并解決領導力斷層問題。
同時,領導梯隊的落地,它需要系統化的人才培養計劃、明確的繼任計劃、持續的反饋與改進,以及企業文化與領導梯隊的融合,而我相信:在未來,領導梯隊一定會給組織提供巨大的助力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