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慢閱讀第六季Ⅲ少有人走的路Ⅲ心靈的地圖 5

今天進入到我們第五天共讀,第三部分精神的實踐與心理的深度。

第十章神話與精神生活的必要性

心靈與本土文化和空間需要進行聯系,精神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一起和諧發展。心靈可能獲益于豐富的精神,但也會受害于貧乏的精神。我們需要一個完整的價值觀,世界觀和歸屬感。我們的心靈,需要長時間的關注,引導和培養。在成長過程中,我們都在用思維消化著我們的觀念和知識,所以我們不斷地學習,就是讓思維有更多的原料,更多的營養。我們還有心靈,消化我們的生活和經驗,會讓我們產生智慧和產生個性。所以我們經歷了相同的事件,但因為我們每個人的心靈不一樣,我們的收獲也會有所不同。我們從外部學習知識,學歷經驗,然后慢慢的改變我們的行為,讓我們的意識和內涵發生轉變,這難道不就是學習最高的境界嗎?

食物象征著凡人和神秘的結合,食物是有意義的。我們通過食物滋養了自己的身體和心靈,包括食物的營養,精神的營養。我們需要長期緩慢,徹底的去吸收那些經驗。但現在的快餐文化,不光影響了吃的方式,甚至影響了我們的學習。我們會去看書摘要,去看碎片化的知識,就是在狼吞虎咽的去消化那些知識供給我們的思維。但是狼吞虎咽,無助于你獲得心靈的滋養。我每次在深度慢閱讀中,都會獲得更大的能量,讓我更好面對人生和自己。

心理現代主義癥

現在的人,很多時候不加批判,全盤的接收外在的東西。像現在的技術、設備、甚至迷信科學、電子產品,甚至是那些廣告。人天生有識別方向的能力,但現在我們出門,都用用導航。方便的同時,也逐步喪失自己的能力,不知道久而久之,依賴變成了習慣,我們的子孫會不會喪失自己辨別方向的能力。所以在借助工具的時候,我們需要進行思考。同時只是使用,而不是依賴。在使用工具的過程中,不要忘記你是工具的使用者。

現在還有一種全盤否定的疾病,聽到別人的所有東西都是錯的,只有自己是對的。這是一種矯枉過正的體現,所以我們需要思考,也需要學習,就是思辨的精神。我們總所自己忙,我沒有時間,不去理會那些心理問題。簡單的把我們看成一個機器,出故障的時候,好像打開使用手冊,更換一下零件,或者找到專業的技師進行維修,就可以一了百了。其實我們的身體和心靈是同一個居所,疾病會有生理和心理引起。

我們人類的智慧和信息成反比,因為我們往往會受限在文字的禁錮中,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去發揮想象,讀懂字背后的意思,讀懂作者的意思。

我們每個人都渴望建立群體,但我們選擇關閉敏感的心靈,而是借助一些硬件來進行實施。

現代隱士

在心靈的治療過程中,我們簡單的采取具體問題,具體解決的方式。真正的重點是找到原因,找到根源;從根源上讓找到問題的所在。你家里的房間,房間當中的角落,都可以成為你精神生活的殿堂。黃昏的時候,你打開燈,窩在沙發里舒服的開一本書…在這時刻,生命向兩端延伸,回憶著過去和預言著未來。

心靈,需要我們時刻的照料,關注內心的需要。如果你太過浮躁,太過匆忙,是不可能關懷自己的心靈的。一個抽屜,一本記錄著夢境的筆記本,收藏你心愛物件的盒子,閑暇時間的散步,一件喜愛的藝術品…都是關懷心靈的方式。因為你越與生活接近,去關注那些細致的、專心的,持之以恒的東西,就會縮短心靈與世界的距離。關懷心靈,還需要理解和重視。

重新發現精神生活

現在的生活缺少信仰,精神受到威脅,心靈也受到損失。可能我們的家族就是如此,或者在某次痛苦的經歷當中,讓我們放棄了信仰。

日常生活當中精神生活

教堂與宗教,有神秘的氣氛,還有積極的記憶。就像圣誕節除了熱鬧和好玩,你能感受到其中的文化或者是內涵嗎?有人說年味越來越淡了,因為我們過多的關注年的表面現象,比如說新衣服、好吃的、春節晚會,但是忽略了春節是一個全家人團聚,讓你們在飯桌上相互交流,相互溝通的一個過程。走親戚,拜年、給紅包,傳承這祖先的儀式。所以這份缺失,,不來源于外在,而來源于內心。

生活中,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衰老。慢慢的會更關注心靈,更關注精神層面的東西。會去思考人生當中什么東西才是重要的,命運,時間,死亡,性格。所以你愿意花更多的時間和自己獨處,去尋找心靈和力量。

自我了解

包括了理性的分析和對心靈的感受。精神生活可以借助一些契機,讓我們發現新的人生的哲學。

神話

在啟示性的故事當中自然與人生基本哲理的故事,超越我們的經驗,反映了生活基本的內容。

回憶象征著我們的神話的一種,遵循一種深層次的情感。包括了記憶和想象。突破社會學和心理學的界限,神話是有深度的。我們的心靈重在生活,也重時間和永恒,包括細節和精神的傳遞。

當我們的想象能力不夠的時候,生活神話盲目的進行。我們又沒有辦法意識到環境,角色和收獲。意識來源于不斷的學習和訓練。

儀式

在民族的發展史當中,在經歷了創世紀神話以后,就會產生自己的神和一些特殊的儀式。儀式對于生活可能沒有太大的影響,但是對于心靈具有很大的影響。一個小小的物件,一個傳統的圖案,一個細節都可以讓你滋養你的心靈。廣州陳家祠堂非常的漂亮,很多徽雕,瓷器、紅木家具。身在其中心靈會受到震撼,無法想象當時的人們是抱著多大的信念去創作這些藝術品,后人會在使用的過程當中,強烈的感受到前人的態度和精神。我們可以獲得,原來我們成為自己的生活導師。我們可以制定自己的禮規、日常禮儀和標準。然后懷著崇敬去遵循。

上班前25分鐘的儀式,能讓你一天的工作事半功倍。因為你通過這個儀式對你這一天的工作進行全盤的觀察分析,并且進行安排。這其實就是工作和心靈鏈接的過程。




第十一章心理與精神生活

心靈需要精神,精神同樣需要心靈。在物質社會,我們的價值觀大量的缺失,道德標準發生了轉變。一味的懷念過去,人格發生了退化,過去的艱辛好像全部都變成了美好。

精神生活幫助我們發現那些不可見的因素,超越個人具體的有限的層面,就像宗教可以擴大我們的視野,讓我們可以看到今生今世之外的東西,超越了計算機計算的范疇。擴大了視野,豐富了靈感,更加充實了生活的意義。

經驗是抽象的解釋,但是完全的抽象,心靈就會遭到損失。因為那些無意識進入到你腦海那些重要的內容就會被忽略。相信我們的意識,在過往的經歷當中接受了很多的信息,千萬不要把它單純的進行歸納和處理。

理智了解外部的認知,心靈驚奇于內部那些潛在的奧秘。

原教旨主義的解藥——多神論

喪失心靈的陰暗面就是原教旨主義,它會壓抑我們生活當中那些更多的內容和信息。理智的概括可以使我們的思維更加明確,而我們的心靈深遠,了解那些多重含義和內容,可以讓我們進一步的反思,讓我們找到心靈的樂趣。我們可以探討從各個角度、多重的去看待同一件事物或者同一個問題。像運用發散思維,廣度的去收集更多的信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找到方向。所以任何故事其實具有多重的含義,當接納的時候,其實就是對心靈探索。

家庭是精神生活的源泉,也是焦點。家里的神龕,照片聚會,往來和紀念品都可以讓我們進一步滋養心靈

正式宗教的心靈成分

從心靈的角度理解信仰,信仰包含了精神的和心靈的層面。當我們勇敢地踏入生活的洪流,其實就是一種洗禮。

宗教建筑也包含了精神和心靈兩者的呈現,尖頂是精神的追求,色彩和雕像是心靈的遐想和故事。

心靈和觀點

心靈子作品之美,來源于復雜和內在的矛盾,包括了個人的傾向和觀點,而主觀的臆測,其實是缺乏量化研究和理論的基礎。積極的心靈的反思,能讓你達到心靈和精神的雙重境界。我們從理智的出發,然后再用心靈的方式思考,就是理性的分析和感性判斷的完美結合。

信仰

信仰,是精神給予心靈的饋贈。包括了包容與懷疑。經濟學當中有講到,當你步入新的思想、情感和人際的時候,就意味著你進入了一個全新的臺階,那同時也意味著你將付出更大的代價。

天作之合

面對艱難,我們期望精神的解脫,祈禱或者是冥想。心靈的旅程包括了:意境、地點、出發的角色,這些都非常的重要。

創造就是一種個性化的微觀世界,承認,接納生活當中的不完美和復雜,才能更好地看到我們個性的世界。天作之合,就是挑戰我們生命當中全部的真實,帶著的勇氣去應戰。當精神與心靈相遇,就是一種天作之合。


在今天的共讀,我們了解到精神和心靈其實密不可分,就像我們大腦當中的理性與感性一樣,只有合二為一的時候。才能構成了我們完整的心靈世界。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面對挑戰。這些挑戰來源于外部的社會性和我們內部的惰性,所以需要運用技巧和方法,去對我們的心靈進行引導和關懷。記錄下生活點滴,那些美好的感受。產生了心靈的鏈接,讓一切變得可愛和可親,就是關懷心里的一種方式。面對我們人生的時候,不要一味的相信外部的信息,也不要一味的否定外部的信息,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兼容并包。讓外部的信息和我們內部的心靈結合,形成一種新的體會和經驗。通過不斷的積累,可以擴大我們的視野,在成長過程中舍棄那個陳舊的小宇宙,奔向人生的大宇宙。

/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