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花開
之前聽到過人體要維持健康狀態要讓身體呈堿性,但那時并不清楚該如何保持,以及堿性食物有哪些?
近來看的史蒂芬·多明尼克的《堿性法則》剛好解開了我的疑惑。
其實當下,我們很多人的飲食都蠻難到達健康水平的,所以身體呈堿性狀態的也蠻少。
身體健康其實就是身體機能各方面的指標達到一個相對的平衡穩定。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不但能讓自己更好地工作學習與人平和相處,而且還會大大提高自己的幸福度。
時下很多人意識到身體健康的重要性,有很多人加入健身的行列,想讓自己身材苗條、皮膚清透、減齡、減重、變美……
但靠單一的健身,不注意飲食和作息,其實也是成效甚微。
我們人想要生存下來,飲食是必不可少的,我們肯定是要吃的,對不對?所以,從飲食入手,是恢復以及維持身體健康的源頭。而要讓身體呈堿性,飲食方面就要用堿性飲食療法。
那什么是堿性飲食療法呢?
《堿性法則》給出了說明:堿性飲食療法是一種保持人體健康的整體療法,是指關于飲食結構和生活方式的一系列原則。它簡單卻切實有效,能夠讓你的消化系統實現平衡,讓你的身體回歸到自然的健康狀態。
而為了提高我們身體內的堿度,并不是說僅攝入堿性食物。任何事情過猶則不及,為達到酸堿平衡,堿性食物與酸性食物的最佳比例為2:1。
那么問題來了,如何定義酸性食物或堿性食物?
是不是吃起來酸的就是酸性食物,其他為堿性?
《堿性法則》給出了說明,掃除了我們大多數人的誤解:
我們所吃的所有食物都能定義為成酸性食物或成堿性食物,根據其在消化過程中,是形成酸性剩余物還是堿性剩余物而定,而與其口味無關。比如檸檬雖然嘗起來很酸,實際上消化以后會對身體造成堿性影響。
而至于堿性食物和酸性食物具體有哪些,作者在《堿性法則》里用了一章的篇幅詳細說明。對于初學者來說,因為保持堿酸比例為2:1,我覺得可以以此作為參考。
《堿性法則》一書中,很貼心的是它還給出了堿性飲食療法的原則,14天堿性飲食計劃、小食譜,以及一些常見問題的解答。
比如堿性飲食療法的10條原則:
原則一:覺察
原則二:細嚼慢咽的飲食方式
原則三:飲食內容
原則四:飲食時間
原則五:飲食量
原則六:保持水分充足
原則七:定期運動
原則八:清潔身體系統
原則九:營造周邊環境
原則十:找到自己的節奏
看看,是不是很貼心,該注意的都給我們寫明出來,這樣方便我們對照著去做,可以說,《堿性法則》是我們進行堿性飲食療法的一個小老師呢!
如果你想變瘦、變美、減齡、皮膚清透還要保持身體健康,除了健身和調整生活作息之外,堿性飲食療法也是其中蠻重要的一環,而史蒂芬·多明尼克的《堿性法則》就可以給你一定的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