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五環中學? 趙啟
今天讀書《學習的進化》第一章學習的本質里的前三節《學習塑造人的大腦》、《腦的進化》、《學習塑造社會關系》的內容,總計下來了20頁,因為有前期的心理鋪墊,轉念的認知、以念破念的思維模式,大家的討論、打卡,常老師的引領,所以讀起來特別輕松、愉悅,雖然與自己的文科思維有很大不同,生物科學、人類哲學,知識、思維、認知、常識的互相碰撞,在我的思維中如同戰斗,打破重建,又破又立,破立結合。
學習的本質是什么?作者引用諾曼·道伊奇的《重塑大腦? 重塑人生》的名言闡釋了認識,我覺得這個觀點只是其一,還有更多的內涵,那到底是什么呢?存疑,需要共創。
(一)學習在始初是大腦神經元發生了新鏈接。一般人的大腦神經元連接大概會達到100萬億個,這么多的連接是通過和環境互動等方式學習而實現的。
“神經元的樹突”與“神經元的軸突”發生連接,是學習的生物本質。通過學習刺激、反復加強,這些突觸會不斷加強,從而這個內容就會很難遺忘,思想和行動也更敏捷,而這個過程需要有一種髓磷脂的出現。
“髓磷脂”是我接觸的一個新名詞,白色物質。通過“扔沙包”的例子,我似乎明白了練習不定目標,似乎不設目標,在某種程度上減緩學習的速度,但是這種看上去“低效”的學習會刺激大腦分泌髓磷脂,提升學習教學方法,最好的方式是讓學習者學習的時候有更開闊的空間。這一點也促使我反思教學中的訓練,怎么刺激學生大腦更多的連接,設置怎樣的活動?自然而然地連接,思維敏捷,鏈接豐盛。
金句:學習實際上就是一個生命體和基因之間互動的關系。學習激發基因工作,實現大腦軸突和樹突的連接,從而形成神經回路。
(二)神經系統的演化,總體上也與其他器官系統的演化一樣,經歷了從無到有,從簡單到復雜,從低級到高級的發展過程。
(1)澳大利亞西澳州的巖石進行研究發現,大約35億年前地球上就出現了最早的具有細胞結構的生命。
(2)加拿大魁北克省北部哈德森灣的綠石灣帶上發現了一些距今37.7億~42.8億年的細菌化石。
(3)原核生物藍藻為世界的貢獻。
(4)神經肽是一種特殊的信息物質。至今,人們還在倡導肽的補充。人體里的白細胞就是通過神經肽和離子通道無時無刻不在默默保護身體免受感染和疾病的傷害。
(三)學習塑造社會關系里有重要的鏡像神經元?!扮R像神經元”是一個普遍存在于動物世界的進化產物。這個名次是大腦專門為社會性學習進化出來的,而且是形成共情,是溝通和理解的基礎。
除了生物需要外,學習本質在于通過學習來創造社會價值并形成人存在的意義。
總之,學習這一部分,我了解了人類的大腦發育過程,還學習了很多新名詞:樹突、軸突、髓磷脂、神經肽、鏡像神經元……對于我這個語文老師來說,真的腦洞大開,感謝共讀。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