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說點題外話,這篇筆記的生產過程并不順暢,因為中間經歷一次群友的知識轟炸,一是蘭川關于筆記和讀書的分享,二是董振磊關于芒格讀書法的介紹,撼動了我本來就脆弱的讀書筆記寫作之路。分章來寫讀書筆記,本來也覺得并不舒服,但是卻并沒有反思是否有更好的方法,不過既然開始了,就善終吧。
這一章,作者主要還是介紹了具體的方法,包括三部分,管理情緒、管理知識、管理情境。關于情緒部分,主要是介紹了冥想對于提高注意力的幫助,冥想能夠給你的是一種放松的、集中的注意力,另一個對我比較有啟發的是在思維中浸泡問題,“你必須有意識地忘掉問題,讓問題在思維中浸泡一會”。管理知識的部分,主要介紹了個人wiki的方法。將知識變成知識點,先打散再重組,最終形成個人的知識體系。也就綜合了蘭川和董振磊的讀書方法了。
而這一章最重要的部分,是又一次展開了“情境”這個概念。“我會在辦公桌上堆滿了東西,我稱之為情境,清潔人員稱之為‘垃圾’”。浸泡思維,調用R腦之前,請先在情境中工作吧。這是讓自己投入工作的先期階段,放好音樂,鋪開所有需要的文獻、文檔,讓自己有比較高的進入門檻,走出的成本變高,就更容易長期沉浸在情境中,這樣可以保持專注。
此外還有一些小的技巧,比如如何面對工作中一定會遇到的干擾,主動出擊是一個方式,將自己的郵件、電話時間都集中,不要去立即馬上回復郵件,而是在一個時間內集中處理這些事務。
其實這章也再次提示了大腦的不完美,大腦本身的構造和運轉規律(默認設置P199),并不適合創造性的工作,意識也具有一種顛倒的、自組織甚至可能突然出現的屬性。
另外就是有一些不太明白的地方,P178“多草稿形成了意識”,這部分沒有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