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人是在牛市的時候進場的呢?我相信是大部分吧,雖然給我沒有統(tǒng)計過。
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
相信很多人在牛市的時候,被動地了解到股市的賺錢效應。一而再,再而三地被打動,然后就是進場入坑了。
為什么這么講呢?因為很多人都還沒有意識到,坑在自己身上。
1 高估自己
牛市,是一個股神輩出,風云人物蜂擁而至的時刻。當向來鄙視的隔壁老王,都在以股神的姿態(tài)炫耀投資成果的時候,你能忍住不進場試試嗎?
進場之后,什么漲,買什么,買什么,什么漲。不管怎么樣,我們都賺到錢了。
肯定有不少人會覺得,賺錢是因為自己能力出眾,而不會認識到這是市場帶來的系統(tǒng)性機會。
就像我在本文一開始,判斷大部分人都是在牛市入場一樣,都是在高估自己的能力。
2 近因效應
人類對于記憶是有選擇性的,容易記住近期的記憶,而忘記中遠期的記憶。
在2015年上證指數(shù)5000多點的時候,有人不少人開始相信,指數(shù)突破2007年6000點,指日可待,甚至有人認為10000點也將不成問題。
在牛市這樣一派熱舞歡騰的情況下,還有多少人記得熊市中的風聲鶴唳。
只看到眼前的利益,而忽略的歷史的教訓。結(jié)果就是,常常告訴自己,下一次再也不要被套牢了。
3 從眾心理
從歷史的情況來看,中國的股市往往是牛短熊長。牛市來臨的時候指數(shù)一路高歌猛進,牛市離開的時候指數(shù)每況愈下。
特別是股災的時候,人們蜂擁拋售,使得股價被進一步打壓,進而又帶來更大的一波下跌。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過旅鼠效應,旅鼠在數(shù)量龐大到一定程度,就變得焦躁不安,集體跳海自殺。
人類的從眾行為,和旅鼠何其相似。
在進化上,從眾行為是生存的良策。那些沒有跟著跑,還在思考獅子危不危險的人,已經(jīng)被吃掉了。但是在投資上,從眾行為只能讓我們的收益趨向平庸。關(guān)于從眾心理,我之前還寫過一篇文章《人那么多,你還要去?》,有興趣可以看看。
4 事后諸葛亮
從現(xiàn)在往過去看,一切事件的發(fā)生都那么理所當然。
2008年美國發(fā)生的次貸危機,在現(xiàn)在看來,怎么看都是邏輯清晰的,不可避免的。
但是放在眼前,又有誰能看得那么透徹。要知道當時,全球幾百萬個經(jīng)濟學家,可沒有多少人成功預測到了這樣的結(jié)果。
正如“事后諸葛亮”的后半句:事前豬一樣。
大部分的時空穿越小說,都是從現(xiàn)在往過去穿越,從未來往現(xiàn)在穿越。為什么呢?因為先知先覺的優(yōu)勢啊。要是從現(xiàn)在穿越到未來,用于作弊金手指在哪里?
5 認知失調(diào)
我們買入了股票,其實是在預測,股票的價格未來會上漲。
預測的結(jié)果正確當然是非常好,預測的結(jié)果錯誤呢?我們有沒有對自己說過:“這個股票是一只潛力股,它的價值只是沒有被發(fā)現(xiàn)而已。”
是自信還是自慰,只有自己知道。
當現(xiàn)實和我們的認知不一樣時,我們需要對之前的決策有一個合理化的理由。是承認自己智商低,當時傻了,還是告訴自己沒錯,別人錯了,哪一種更容易接受?
屁股所處的位置,決定了腦袋里的想法。
吃不到的葡萄是什么味道?是酸的。
6 沉沒成本
我們買入股票的時候,常常會錨定買入的價格。如果股價高于買入價,就賣出股票;股價低于買入價,就抱住不放。做不到及時止損,結(jié)果就成了深度套牢。
成本是放棄了的最大代價,及時止損我們放棄了什么呢?價格恢復的可能?誰說價格一定會恢復。
其實止損我們什么都沒有放棄,反而是不止損,就放棄了利用這些資金的機會,放棄了其他漲勢更好的股票。
也就是說,止損沒有成本,而不止損卻有。
投資是用現(xiàn)在來換取未來,唯一有效的是未來的前景,而不是過去的投入。
7 零風險偏好
在股市里面受過挫折的人,對風險的偏好更低,沒有什么能比無風險獲得收益更能讓人放心的了。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去買銀行理財,把錢放在貨幣基金。
現(xiàn)實中存在零風險的收益嗎?不存在。通貨膨脹會蠶食我們的資金,讓我們的購買力降低。
放棄對零風險的偏執(zhí),反而可能收獲跟多。
前不久聽了得到音頻“概率權(quán)”,里面提到兩個選擇:
100%的幾率獲得一百萬美元,和50%的幾率獲得一億美元。
50%的幾率是得不到這一億美元的,你愿意冒著這個風險,放棄唾手可得的一百萬美元嗎?
【參考圖書】
書名:《清醒思考的藝術(shù)》
作者:[德]羅爾夫·多貝里
譯者:朱劉華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7679
個人分享關(guān)于投資的一些干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