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封信——學習不僅是在學校聽課
上封信,書信屋問——學習,這種工具的用途是什么?即學習的目的是什么?
和花回信說,“學習的話,我能得到“大學生活”。雖然并不是大學畢業就能獲得幸福生活,但大學畢業確實能比中學畢業獲得更多的選擇機會,獲得更理想的人生。所以我的結論是“學習,是為了將來有更多的選擇。”
她的回答很符合大多數學生和家長的現實想法,那么書信屋是怎么看呢?
一、學習不僅僅是為了進大學。
書信屋回答,“我覺得你的答案沒有錯,其實,這個問題并沒有一個明確的唯一的答案。”
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這也太敷衍了?
第二反應是,仔細想想,學習的確還有很多用處。
打個比方,像“電”這樣的東西,你無法定義它的用途,因為它才有了很多電器和電子產品,各有各的用途。但所有用電的東西,都有一個共同點——為了讓人類的生活更便捷。
所以具體來說,可以進大學,這是學習的用途之一。
但我們能不能反過來說,學習就是為了進大學?如果這樣的話,難道可以說電就是用來看電視?
更進一步,也不能說“不念大學,就不必學習了”。就像不能說如果我不看電視,我就不需要電!
這么類比,你一定能發現,學習能獲得的東西不勝枚舉,它們也有一個共同點。
下面書信屋舉了幾個例子給你啟發,都是用學習能獲得的東西,大家思考一下,共同點是什么呢?
二、學習能獲得無窮的收獲。
1.學習能鍛煉人的耐力。
不管學得多開心,也總有碰壁的時候,耐力決定你能否跨越障礙。無論跨過多少個障礙,又會出現新的障礙。跨過的障礙越多,就越是需要耐力去跨越下一個障礙。
2.學習能讓人獲得自信。
不斷跨越壁壘,獲得一個個小小的成功體驗,這是學習的成果之一。不斷累積的成功體驗,能使人自信,讓人生更加順利。
3.學習能讓你體會別人努力的艱辛。
和花會彈鋼琴,書信屋就通過鋼琴來類比,學習能明白他人的成功并不是天賦異稟,而是不懈的努力,這樣不容易自我放棄。
他說:和花,你學過鋼琴對嗎?我從沒學過。前陣子我很喜歡《木星》這首曲子,假使你也沒彈過這首曲子,我們同時開始練習,你覺得我有可能會贏過你嗎?結果顯而易見,哪怕我另辟蹊徑也無法比你先學會。因為我們在彈鋼琴的經驗和過去的積累是不同的。如果我說,''彈得好是和花有天分啊。''你會怎么想?你一定會不滿,因為你是練了很多年的鋼琴了。
然而,學習好的人經常會被稱贊天資聰穎吧?大家并不覺得有什么問題。可是努力過、收獲過的人才明白其中難言的艱辛。所以有一點我可以斷言,人生來并沒有聰明和愚笨之分,有的差距不過是記憶力的差距,并不是頭腦本身的差距。
(這里要說明的是,人的天賦各有不同,但由于社會對學生的考核標準就是這么單一,所以努力學習雖然不一定高分,但肯定會比不努力強得多,我們要呼吁的是考核標準的多元化,而不是否定學習。)
4.能獲得虛心求教的精神。
從別人身上學習的第一要素,就是要暫時摒棄自己的堅持,原汁原味地接受對方的品質。(我在影片《奇異博士》中也有所感悟,男主進入卡瑪泰姬有句臺詞是——忘記你原來所明白的一切認知,可是,后來發生的你知道啦。)
此外,學習還鍛煉了人的記憶力、判斷力、應用能力、進而鍛煉了大腦的活力。
通過學習鍛煉大腦,可以說是優質生活不可或缺的因素。
三、期待越多,收獲越多。
以上的那些收獲可能讓你心向往之,但必須承認的是,學習并非是一開始就注定獲得所有。
我們可以先定個目標,比如你期待成為一個生活中有耐力的人,那么就通過學習來鍛煉,關鍵在于意志力的提升,而不是馬上能提高多少分。而意志力的提升,是提升一切的基礎。
既然通過學習,可以收獲無數,所以你期待的越多,收獲的也越多。
反之,如果你心里學習的目的只有“進大學”,那收獲也就僅限于此。
作為一個高中生,和花理解得比較淺顯,但在生活中也有所領悟。她說,“我有個同學考上了很好的高中,但他無法適應,無法找到自己,后來一蹶不振;還有一個同學上了很不滿意的高中,但他很好地融入,知道自己的目標所以很努力,過的很開心。
所以和花現在不認同“為上大學而學習,以為進了大學就一定能開心。”這句話了。
她開始明白,學習是用來磨煉自己的工具。就算不上大學,也需要學習。
因此,考進大學并不是學習的最終目的,反而像是一種獎勵。
Tips:關于學習,很多人特別是學生,只會聯想到語數英,但學習不僅僅是學校的學科,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各種學習,品格教養、時間管理、讀書方法、心靈成長……學到老活到老,現在有種說法是“大學畢業就死了”,“四十歲死,八十歲埋”,指的都是離開學習這個工具,能算真正的活著嗎?
現在請再思考一下,學習的用途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