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格竹子到陽明先生的心法

文/觀復知常 圖/來源網絡

事情是這樣子的,我老是聽說陽明先生格竹子的事情,一直也沒有去探究,本來想寫一篇調侃陽明先生格竹子的文章的,后來一查,發現那時他才十八歲而已。

十八歲就開始思考格物的事情,我還是肅然起敬的。收起調侃的心思,刪了原來調侃的詞句,但行文總是缺少深入研究的,所以也不是專門寫陽明先生的。

話說十八歲的守仁同志,深入思考宋儒所謂“物有表里精粗,一草一木皆具至理”的學說。

為了實踐朱熹的“格物致知”,有一次他下決心窮竹之理,搬了一把太師椅,往家門前竹林旁一坐,我來格把竹子吧,聽說格完想去平個天下都有可能,想想就好激動啊。

格竹

格了三天三夜,沒格出個至來,愣是把自己格倒下來了,別說竹子這一個物的至了,估計連一坨屎都沒格出來。

去他媽的蛋,老子再也不格了,朱熹他老人家騙我,他那幫徒子徒孫更是一派胡言。思來想去,覺得去年遇到的道士的養生術都比這個格物致知靠譜點。

至于陽明先生當時是怎么格的,用什么方法格的,雖然沒有格出個所以然來,但中間還是格了些東西,這些思考估計都沒有記錄下來。其實對他以后的道路還是很有影響的。

我想格竹子其實也挺好玩的。探究一個事物極致的規律,還是需要勇氣和方法的。比如說牛頓就格了把蘋果,格出個萬有引力定律來,雖然不是那么的正確,好歹也影響了很多人,比如讀高中時候的你我。陽明先生格竹,其實影響也挺大的,雖然是次失敗的體驗,并不妨礙當初格的竹子哈。

年輕時對事物的認識總是有限的,即使是聰明如守仁同志,在這個年齡段,沒有格出個至來很正常,還需生活的歷練。

后來據說守仁同志還學過氣功,大概是格物不成,找點別的方法看看是否行的通吧。陽明先生學了幾年氣功,覺得這個和養生比較符合,于是繼續用格竹子的精神格了氣功,總算格出一番道道來。

又過了幾年,思想成熟了些,繼續對大學重新思考,再次認識了格物,原來格物不需要坐在竹子前一樣可以格它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于是格出了自己的陽明心法。

其實儒家人物凡是有成的,大都有一個過程,并且采取儒道結合的思路,在外、在官場要標榜自己是哪個派系的,回了家捧起老子一遍又一遍的讀,體會那不一樣的思想。

王陽明先生從年輕的時候格竹子,到自成一家,成為心學大成人物,還是用了很多苦功夫的。也花了數十年時間,可見要悟個道道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那是需要磨煉、思考、總結得來的,是一個長期實踐與悟相結合的過程。

后來號稱曾剃頭的曾國藩在率領湘軍的過程中,也來了一次道德經悟道,結合前面幾十年所學,豁然融匯貫通,成就一番驚天事業,看來果然英雄所行略同。

<完>


換個視角看經典

大學-大學之道

大學-近道難啊

大學-平天下的夢想

孟子之于武則天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序】古圣先賢,縱然以陽明先生王守仁之傳奇,亦不免遭人詬病。遙想當年政治課講思想史,批心學為唯心主義;書中舉例,即...
    夜行獨語閱讀 3,062評論 0 3
  • 筆者寫下這個題目,可謂誠惶誠恐,深感要對一代大儒的思想有所評判,力道仍非常淺薄。能寫這篇文章,緣于讀梁漱溟先生的書...
    云之漢閱讀 5,188評論 0 15
  • 導讀: 王陽明是明代“心學”的集大成者,他的智慧和才能在明朝那個時代達到了常人難以企及的頂點。王陽明那神奇莫測的智...
    小播讀書閱讀 35,595評論 4 144
  • 王守仁(1472-1529),漢族,幼名云,字伯安,號陽明。儒家“心學”集大成者,王守仁與孔子、孟子、朱子并...
    帥到看不清閱讀 1,119評論 24 13
  • 初二,雨中上韜光庵。霧樹相引,風煙披薄,木末飛流,江懸海掛。倦時踞石而坐,倚竹而息。大都山之姿態,得樹而妍;山之骨...
    張咚咚閱讀 398評論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