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復知常
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也,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這句名言曾是高中語文老師講述的一個小典故,因而給我留下深刻記憶的文字,這是武則天最喜歡的一句名言,既然是最喜歡的名言,我想肯定在其一生中起到了決定性的價值。這句話來源于《孟子》(戰國)《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記了二十多年,慢慢的熏染,也小小的影響了我。
武的一生經歷坎坷、曲折回轉、蕩氣回腸,孟子的話恰好是她的寫照一般,武也用其一生印證了這句話,廣天之大任于天下。武的一生值得讓無數人研究、揣摩,著書立說、拍電影、演電視。真是欲說還休,欲說還休,謎團依然依舊。
那么武用一生演繹并珍惜的名言,是否依舊風采。
成才是每個人的夢想,孟子說了一條普通人的成才之路,可配低起點的屌絲。社會變化這么快,有老爹的王思聰從不缺錢和美女,還有更多我爸是李剛的兒子,可你啥也沒有。心里還不服,想要更上層樓,怎么辦,唯有努力,甚至努力還不夠,這過程中更有諸多磨難,都得一一的斬將過去才行。
俗語說: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現實生活中其實更加殘酷,更多的是吃了苦中苦未必人上人,然而就此退卻終將悔之老矣。立大志、方可成大事,樹立新目標、制定可行路徑,不盲目的亂撞才是上策。然而往往層次低視野更低,未來難明。
咋辦?砸鍋賣鐵唄。砸的是三觀,賣的是時間。讓三觀碎了一地,才好深挖地基,新建三觀。有了深基礎才可能造出足夠牢實的三觀,以致將來升華起來不至于海市蜃樓。重建三觀,猶如匠人雕刻。
匠人之雕刻,首先是心中有清晰構思呈現,傳世經典之作無不是大氣磅礴、奇思妙想的傳遞思想之作,恰如再造三觀,然后才是雕琢。世人看到的雕琢、打磨、拋光,僅僅是個過程再現而已,傳世經典就是匠人思想的呈現。這過程中要花費匠人無數的心血和精力,任何一個細節都凝聚著知識與智慧,作品反過來也會不斷的敘說著這個傳奇。
當重塑三觀后,緊接著要做的是清晰三觀中的每個概念,并打磨其中最重要概念,使之不斷的優化清晰,循環再認識,猶如匠人的打磨。
優化三觀又如優化計算機系統,首先是系統架構、接口和協議的優化,使之更流暢的銜接與運轉,這花費了無數計算機鼻祖們一生的心血。然后就是打磨系統架構、接口、協議的重要算法,更是無數精英程序猿終身為之瘋狂,恰如打磨三觀中的最重要概念,優秀的使之更優秀,不足的得以改善,重建后不斷打磨優化的三觀才能更加穩健的運轉不休。
三觀重建是涅槃重生的過程,孟子的理論一直發揮至關重要的價值,苦難是不可避免的,陣痛是一直存在的。在碎三觀時就應有此覺悟,臨陣才不至于亂了陣腳。更要有一種讓困難來的更猛烈些(最壞打算)的勇氣,這樣才具備了增益其所不能的基礎。
在整個人生中,無論工作也好、學習也罷,生活總不那么容易,成才之路從來不是一句漂亮話。這背后的磨難只有親身經歷,才知有多苦,猶如梅花香自苦寒來,磨難之后放芳華。
用心打磨久了,自會有精妙出現,就如我的文字,枯燥乏味是一個過程,慢慢的打磨總有光亮的可能。時下流行的創業,也如此,沒有不畏艱辛、持之以恒的努力,哪有風雨之后的彩虹。苦他人不能苦、修自我能力、升華三觀,天之大任終將離你更近一步。
相距五百年的孟子與武則天因一句話而心心相惜。兩千年后看這個故事再品名言深意,追尋女皇一生演繹之花,在歷史的長河中無聲的綻放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