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誠〈孟子〉學習筆記305,8-12,離婁章句下12》
【孟子曰:"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今天是丁酉年乙巳月癸卯日,四月廿一,2017年5月16日星期二。
孟子說,大人有一個特點,他保有一顆赤子之心。
什么是赤子之心呢?赤子,指嬰兒,意指沒有受到后天染污的本然狀態;赤子之心,指心體之本然,純粹的精神性的一團生氣。兩方面:1,一團天理,純粹純凈;2,情竇未開,沒有受到物欲、情欲等后天欲望遮蔽。
普通人是怎么失去赤子之心的呢?隨著成長經歷的累積,受到物欲誘惑而漸失純一之心,情識日長,真性日漓,純一無偽的赤子之心被稀釋掉了,所以說,習性是時間現象。
大人和赤子之心的關系通過兩點聯系,一個共性,一個本質。共性是純一無偽之心,純一無偽之心對于嬰兒而言是天稟使然,大人呢?經歷過漫長人生復雜的歷練之后,如何做得到純一無偽呢?《大學》中傳授的大人之學的方法論,通過日日不斷之功,內不失于怠惰,涵養精純,外不奪于物欲,操持堅定。不然,孔子孟子難道都是虛構的圣人嗎?這是學以至圣的大人之學。第二點的本質一致,體現在有無相通。先說無:智力和能力,嬰兒都沒有;普通人則沒有了嬰兒般純一無偽之心;再說大人與赤子都有的,即赤子之良知,赤子之良能。大人不會不懂裝懂,不會取巧求速,不怕慢,不怕吃虧,有了這般赤子之心,良知良能也就有了。
怎么做到大人呢?反求其本然之心。如何反求其本然之心呢?借用語言學的兩個概念:能指和所指。能是人的天賦,人具有之能是其良知天賦,所是人的主動性,人應該運用天賦。學習+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涵泳玩味不斷積聚,集義而生。這是成為大人的必由之路。
雖說大人是有著赤子之心的人,但是有赤子之心的人就是大人了嗎?當然不是。大人涵蓋赤子之心,赤子之心包含于大人,但反過來就不成立,中間就缺少了真實的人生歷練和精純錘受變化氣質的過程。這就好比一顆種子,深埋于地下,等到這顆種子死了,土地上生出無數的麥子,這是怎樣的變化呢?一死于下,萬生于上。
【學習參考書目】
《四書章句集注》朱熹著
《張居正講解<孟子>》張居正著
《讀四書大全說》王夫之著
《孟子正義》焦循著
《孟子與離婁》南懷瑾講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