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學寫學生故事
吳老師所說的“學生故事”可不是一篇教育敘事,而是關于某個學生或某種現(xiàn)象的“連續(xù)劇”,它不是發(fā)生在某一天的一件事,而是關于學生的深層了解以及對這種教育現(xiàn)象的深度思考。
為什么要寫學生故事
寫學生故事不只是班主任的“功課”,學科教師也要寫。現(xiàn)實的教育困境,“立德樹人教育根本任務的提出,要求每位教師必須提升育人能力。寫學生故事,有助于教師成為學生成長的引領者、指導者,做學生生命中的“貴人”。
學生故事,寫什么
教育,在一定程度上也是要達到教育者既定的一些目標,但其目標核心卻是受教育者的成長與改變,讓受教育者學會自律、自省、自我教育。
蘇格拉底說,“教育不是灌輸,而是點燃火焰”;第斯多惠說,“教學藝術的本質不在于傳授本領,而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都是在追求受教育者內(nèi)在的變化。教育看重“過程”的意義,即關注受教育者的學習感受與體驗。教育過程就是教育目的。
了解學生、懂得學生、教育學生,圍繞這些方面進行記錄、思考和總結,通過寫作,梳理、總結出自己的一套科學實用的育人方法。
寫學生故事,在何處“用力”
教師職業(yè)的困難就在于要在夾縫中舞蹈。真正優(yōu)秀的班主任不會放棄自己的責任,不會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學生。優(yōu)秀班主任的共通之處:好學、有同理心、懂得自省、樂觀等。
寫學生故事,要在這兩個點上“用力”——思考教育,反思自我;研究學生,反思方法。
寫學生故事,揭示教育成功的秘密
楊聰老師讓他的學生林可樹遇到了“好教育”,他的寫作成功的經(jīng)驗是:
·選準關注對象。后進生、問題學生,容易引起大家的關注和共鳴。
·呈現(xiàn)信息全面,堅持寫作。真實記述學生一點點的變化,前因后果的發(fā)展邏輯清晰。
·語言流暢,描寫細膩,有感染力。
寫學生故事,探究教育真問題
問題學生的“問題”到底是什么?是他做的那些讓師生厭煩的事情嗎?哪些是會影響人生發(fā)展的障礙性的真問題?哪些是珍貴的個性?通過我們的教育引導,他真正改變了嗎?
在學生故事中,需要對這些問題進行追問,只有不斷地追問下去,教育才有變革的動力。
寫學生故事,直面假教育、壞教育
從傷痛中總結教訓會更刻骨銘心。到醫(yī)院、監(jiān)獄或者火葬場走一圈之后,會更加感到健康、自由與生命的珍貴。
張沖遭遇的假教育首先來自父親錯誤的教育觀念與方法;其次,他的發(fā)散性思維得不到老師的支持和正確引導,反而遭受打壓;再次,緊盯成績的壞教育讓“惡之花”瘋長。
失敗的教育背后往往都隱藏著假教育、壞教育。有勇氣直面失敗的教育,在敘述學生的故事中展開剖析,揭去那層美化的畫皮,挖去那些毒瘤病灶——這一定會讓人疼痛,但卻是讓教育回歸本真必需的,也是教師成長無法逃避的。
寫學生故事,怎么寫才“高效”
·從個別學生的成長故事中完成對一些教育問題和現(xiàn)象的分析,總結歸納出一類學生的教育思路或方法。
·從“敘事”導向變?yōu)椤皢栴}研究”導向,把主要筆墨放到發(fā)現(xiàn)與分析普遍性的教育問題上。
·記錄要有連續(xù)性、系統(tǒng)性,在分析問題時有“系統(tǒng)思維”,盡量把各種因素都考慮到。
·做“自己的”“具體的”敘事研究。
“拯救學生的靈魂并不是我的職責,我的職責是給學生機會,讓他挽救自己的靈魂。”雷夫的這句話值得每一位教師牢記。堅持寫學生故事,追求的就是推動反思,激活思維,給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