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風潯。有人問:“人在迷茫的時候該干什么?”
本質上來看,迷茫是因為不確定性。
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該做什么?要怎么做……自問的時候,一切充滿未知,內心衍生恐懼感,害怕前進,不清楚自己是否該行動。而這也意味著你的意識覺醒,突破原有認知,喚醒了沉睡思維,登上更高層面的世界。
不過別怕,和你一樣迷茫的人大有人在,從十幾歲到幾十歲都有。沉下心來,看完這篇文章,你就會清楚我們迷茫是因為路線太多,不知如何挑選。但現狀不會一直如此,我們總能找到合適的解決辦法,沖破人生的陰霾。
01.我們為什么會迷茫?
很多人都經歷過迷茫期,不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不確定走的路是否正確,情緒差到極點,完全不想做任何事情,暴躁無常。
其實,迷茫背后的本質是看不清自己,對未來恐懼、糾結、退縮、迷茫。
相對于大多數人說,我們用十幾年的時間苦讀詩書,跨越過中考、高考、考研考博等篩選機制,前十幾年我們在老師和家長的指點下,活成別人眼中的好學生。
畢業后,各自出路,人生從「被安排」變為「無安排」,沒有了既定目標和方向,很多事情只能自己一邊摸索,一邊硬著頭皮干下去。
?
這個過程就像:
按部就班考試升學劃船過海,老師家長全程安排指點
畢業進入社會,宛如自己上岸開車走進一片迷霧森林
步入社會的檔口,每個人開始看清理想與現實之間的差距。
有人手持祖傳手藝,各類像茶園、果園、礦產等價差,上大學只為結交人脈朋友,畢業后回家繼承家產的,這類人只要沒什么特別想做的,回家躺著都很舒服,迷茫什么的會有,但少數。有人選擇隨波逐流,跟著大眾就開干,比如:大家入職,你也入職,別人跨行呼聲高的行業,你也跟隨。這類人心存對外界的恐懼,有迫切想融入社會的心理。
也有人,選擇重新定義自己,比如說你開始掙脫別人對你的定義,你就該當老師、公務員之類的,你認真的開始思考自己喜歡什么?適合什么?嘗試著選擇自己喜歡的行業、崗位,最終邁向你理想的方向。
還有一種“夏蟲不可語冰”的特例,即有一批人文化水平并不高,每天坐著體力勞動,偶爾來盤花生米配小酒,講講最近的家長里短,笑容純真而燦爛,他們幾乎沒有什么迷茫。
其實,無論屬于哪一種都不要害怕,未知不確定≠無法超越,鼓起勇氣,一腳油門殺過去,前面一定有指引你前進的方向。
02.迷茫時,如何調整心態?
迷茫的時候,心態呈負能量狀態,情緒消極,做事提不起勁兒來,調節迷茫的第一關就需要調節心態:
1.放松自我,讓心態平靜
我在2017年的時候,經歷過人生第一次迷茫,舍棄也本專業電氣自動化技術,跨行業到設計圈實習,拿了一年的2.5k/月,最終辭職歸家呆了半年多。
剛到家時,鄰居異樣眼光,與爸媽不知道說啥的表情,讓我更加暴躁,直到我媽說沒事,想干啥干啥吧!我點了點頭,心想反正就是慫,別人說啥也無所謂了,于是丟開別人異樣眼光,回屋蒙頭睡了1天1夜。
那24小時的連續性睡眠,讓我把近期的所有疲憊與焦慮全部消磨殆盡,讓身體重新注入新動力。
醒來之后,我問自己:“拋開世俗壓力,我想做什么?如果開始的話,我需要從什么地方開始做?”那時候,我發現大學里開的2本網絡小說沒寫完,讓我一直焦慮擔心,不妨就從這件事情開始,用了3個月的時間,我雙開連載完結2本共計111w+的網絡小說,妥妥拿到所有稿費。
那時候,我意識到:“解開自我否定最好的辦法,是找一件心里惦記尚未完成的事情,一鼓作氣完成,減輕一分心里負擔,增加一分自我成就感”。
這好比,你想裝滿一瓶純凈水,就需把之前瓶子里的臟水倒出來,將瓶子洗干凈,再重新裝滿水。這樣的話,洗干凈瓶子讓你減輕心理負擔,而重新注入純凈水,則是給自我增加成就感
2.接受現狀: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當然,寫完小說并不能讓我的心態完全調節好,我還得從成就感中,客觀認清現狀。
什么現狀呢?就是總有人不如你,也有人永遠比你厲害。
比如,你以為畢業后,拿著高學歷能找到一份穩定高薪工作,殊不知在學歷被逐漸削弱等同化于像技能,情商,管理等潛在能力的時代,你與想得到的工作之間,相差十萬八千里。
直白的說,你以為達到終點是直線距離,現實是你到達終點之前,必須九曲十八彎。
舉個例子,我有個朋友是半路出家的剛入職程序員,近期遇到一個大四剛剛畢業,到他們公司實習的同事,經交談發現,對方的大學實力非常強,但是所學的編程技能,與市面上所接觸到的有天壤之別,他們學過的很多東西都過時用不上,而當下更新的又沒學到。
對比之下,這個男生的高校背景,確實比我朋友強太多,但技能方面,卻有所欠缺我朋友。這時候你就會發現,兩個人的成長環境,各自特長不一樣,具有很多不對等因素,為此根本不具備可比性。只能說,彼此的匹配度相對很適合當下這個公司的需求而已。
小結:天生我材必有用,但切記一山更比一山高,而你只是滄海一粟,不高不低。
03.迷茫時該做什么?
本來打算寫一節迷茫時不該做什么的,寫的適合發覺不該做的實在太多,所以不如寫了該做的,其他的就不推薦去做了。
那么解決問題之前,回顧我們的問題是:
1.不清楚自己是誰
2.不知道自己能力如何
3.知道后干什么
1.認識自我,找到天賦所在
看到這個問題,請不要劃走,它沒有你想象的那么難。我們說的認識自己,可以做一定量化,比如說,我適合做什么,興趣愛好是什么,對未來的期待。
我們都聽過一句話:“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前提是,你得找到你的天賦所在。
舉個例子,如果當時拳王阿里沒有選擇打拳,而做了其他,那么他或許能找到一份工作,過著普通人的生活。但相反,當他找到他的天賦打拳,并為之努力,持續專注,他便從一個普通人蛻變為世人皆知的全網阿里。
如果還想進一步認識自己,可以試試「布魯斯問卷」、「霍蘭德職業興趣測試」、「MBTI職業性格測試」、「DISC個性測驗」,直觀的看看測試給予自己什么樣的評判推薦。
2.從能力界限,制定階段性目標
在2014年左右時,大型網絡游戲LOL/DOTA有一款能查看戰績,屬性比值的圖片,讓玩家清楚直觀看到角色的技能比值。
換位思考,把我們本身放到這張圖片中分析,畫出一個類似「能力分布圖」的網狀圖,清晰看到自己的能力邊界在哪里。
具體可參考這4個方面:性格,興趣,優勢,劣勢。
1)你性格特點是什么
你內向or外向?
性格直爽樂觀or委婉悲觀
喜歡展示自我or隱藏自我
比如說,偏內向委婉隱藏的人,更適合專注型技能工作,而外向直爽,喜歡自我展示的人更適合做管理高層and策略專家等。
2)你的興趣愛好是什么
什么是任何因素都阻擋不了你持續堅持的?
個人時間段,你做的最多的是什么
什么事情能讓你持續堅持,開心到底
以上述3點列出,你能鎖定三件左右感興趣的事情,再要求到2件的話,你還能刪掉其中一個,以此逐步找到你最想堅持的哪一個。
假如你沒有任何興趣愛好,那么直接以合理掙錢為目標,有錢能解決90%的問題。
3)你擅長做什么
什么讓你無論如何都想堅持去做?
從小到大,你有什么地方很輕松就做的比別人好?
如果沒有世俗限制,你最想做的事情是什么?
出社會后,需扔掉一個學生思維,即不要妄想什么都優秀。你只有找到天賦所在,集中提升發揮優勢,你才能將身邊的同起點人群,狠狠甩到身后。
這好比,你找到優勢相當于買了跑車,而別人還在糾結是走路,跑步,還是坐輪船。當別人還在糾結的時候,你已經開上跑車,飛馳幾百公里開外了。
4)你討厭做什么
當你按照上述3點,做出選擇后,你距離天賦所在,或者說職業選擇更為清晰了。不過,這期間依舊會遇到“攔路虎”,即你不擅長、討厭的東西。
為什么這么說?舉個例子,你在公司能勝任本職工作,甚至比工作更多的任務,但底線是不喜歡真人出鏡拍視頻,如果你不清晰公司是否會讓你出鏡這一點,而盲目加入公司,那么你無論多喜歡當下的公司,你一定會逐漸被“逼走”。
所以,除卻清楚自己的擅長方向,即高度,也要明白自己的底線在哪里?只有有格局,又有底線,才能走的更高更遠。
04.先上路,不斷收獲正向反饋
聽過一個真實故事,一個職中女生從流水線女工,一路自考提升學歷,自學編程,通過不斷進化自己,最終申請國外大學研究生,最終成功在美國入職定居的故事。
有一次正逢她做分享,有一位聽眾咨詢:“當眾多抉擇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是如何做選擇的?當時她回復的非常有意思:
面對諸多選擇的時候,我更偏向于馬上著手做當下讓我很焦急,馬上做了能解決問題,且讓我產生成就感的事情。
這一點,我非常有感觸,在我2017年迷茫期的時候,面前有很多能做的事情,寫小說,學習手帳,時間管理,目標管理,學編程,寫公眾號等等。
當時我就想,有什么能做了讓我不要一直擔心的事情嗎?就是完結小說。于是,當時我什么都沒想,打開小說大綱,繼續細化到每一個章節內容規劃,逐漸堅持日更。
期間,感覺自己時間管理不行,非常影響更文,為提高效率,我一邊保持更文,一邊學習時間管理,并實際運用到寫作上,兩者結合之下,讓我直接達到日更6000+字/天至16000+字/天的狀態。
很多事情,明白了原理,知道了行動流程,上去干就行,途中缺什么補什么,讓自己持續產生一種做什么成功什么的成就感,不斷產生正向反饋。
那么,你想做的所有事情,會隨著你如同滾雪球一般的行動力,逐一實現。
——END
推薦閱讀(點擊圖文即可跳轉)
作者簡介:我是風潯,目前就職普洱茶行業,立志于早晚閱讀 | 寫作,白天喝茶。正在用效率手帳(年均目標完成20個效率手賬達人),將整個人生撐起來的極度目標踐行者。持續專注個人成長,擅長迭代效率手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