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風潯。
最近逐漸習慣早起寫文,清爽無干擾的時光令人腦袋清晰。
今天翻開手機看到一張高贊圖,問的話題一下子戳中我的心窩,讓我想起當年那些踩過的職場坑、人際坑、學習成長坑,是如此心酸難受。
人會吃虧,但有一種方法叫,看別人走的路,總結經驗不讓自己吃虧。
今天便分享幾個“提前想明白,能少走彎路”的建議,給我很大啟發,希望在看的大家不要再也不要踩到“同款雷”。
01.每結束一件事,要返回“空杯”心態
你肯定見過一種人,張口閉口都是想當年,我怎么樣怎么樣?
還有另一種,學歷成為他最耀眼的終點,此后在職場和生活中再無人生高光時刻。
這些都屬于活在過去,當下毫無進步的表象。倒空過去杯子里的水,才能有新開始。
換一種心態:“過往的成就,只是我人生中的一塊獎牌。”
拿到獎牌,放到陳列柜里即可,滾燙的人生還需自己穿好跑鞋,自己跑出來。
如果說,畢業是一次結束,那么職場將是重新洗牌,等待不同跑道的人,各自歸位。
02.可以不將就,但要“會聽話”
畢業季,一心想仗劍天涯,后來工作太忙沒去。
總以為自己本應火速崛起,改變世界。卻連上級發下來的文件夾都沒做好。
是的,年少輕狂時最容易碰壁,感覺自己懷才不遇,沒有遇到好平臺、好工作,每每想起,內心惆悵,埋怨世界對不起自己。
?問題是:“做這份工作,你真的將就了嗎?”
并非如此,成功上崗,至少干掉很多求職未遂的同齡人。公司給你薪水,帶你增長職場經驗,你從未將就。如果真是將就,你沒做好的文件夾才是對自我能力的將就。
慢慢的調整好心態,不再頂嘴與上級辯論是非,逐漸發現手頭上的工作任務被指點后,進步飛速,這時候你意識到:“會聽話,快速又高效完成任務”。
你也真正意識到,會聽話不是讓自己一昧的無主見做無頭緒的工作,而是學會閉嘴、靜下心,好好聽別人如何指點你進步。
03.把 I want 寫夢想清單里,讓Just do it 放在每天,以 I did it公布于眾
年初斗志昂揚的寫下一串目標,準備發奮圖強。過了一兩周,幾乎忘光。
不時,朋友圈發圖,配上響亮口號,讓人誤以為你要 just do it,轉身一動不動。
為什么不將這三個換一個順序看待呢?
把我想要的寫到夢想清單,愿景板,放到自己時刻能看到的地方,提醒自己。
默默耕耘,把制定好的目標,放到每天,日拱一卒,等待成果。
等拿到結果,拍照發圈留念,公布于眾。
以結果寬慰自己,說服眾人的夢想清單,比空口做不到好太多。
04.我不想為工作花錢?
電腦配置不足,影響效率,不想自己換!
公司業務擴張,沒有這方面的經驗,不想自己報班提升,更不想丟人情問任何人!
工資就那么點,我憑什么要為工作花那么多錢?
你是否想過:“電腦卡,導致自己效率低下,等待的時間被浪費,不值錢嗎?”
擴展新業務,自己私下報班學習,既增長自己的認知,又能及時扛起公司眾人,被提高,漲高薪,難道不香嗎?
05.買課激動,買到不動,看別人做到心動
知識焦慮令我們開始跟風買課,買的時候覺得學會很牛逼,買了學上一兩課,時隔一兩天不想看。有一天,看到網課同伴學成做到,心里嫉妒羨慕恨,暗中埋怨怎么自己沒有?
激動這事情,來得快,去的也快。
理性購課,根據自己需求購買,兩三個月夠買一門,學三月,實踐三月,一年學一兩門足夠。
學到自己身上的知識,才是有效知識,否則只是屬于筆記本的知識。
06.圈子窄了,都是忙碌的錯
每天忙碌在家庭、工作,往返單程。網絡世界無限,線下世界就這么點。
打開手機,找誰聊好像都不合適,翻翻朋友圈才知道彼此最近過得如何。
遵循以往固有模式,約飯聊天,約了幾次再也約不到。
日益沉重的生活壓力,讓大家意識到有效社交很貴。
互不打擾的日子,試著線下學一個新技能,瑜伽、烘焙、畫畫、吉他什么的。
當世界變大了,格局與視野開闊,圈子也變大了。
小結:今天給大家分享了6條,越早知道越好的建議:
1.每結束一件事,要返回“空杯”心態。倒掉過往的成就感,從0開始學習新知識。
2.可以不將就,但要“會聽話”,聽清楚上級對方給你的指示,有利于幫你做好任務。
3.把“我想要”寫到夢想清單里,把“我想做”放到每天去行動,最后再把“我做到了”公布于眾。
4.我不想為工作花錢。有時候花一些錢,買好的裝備,優質課程,能幫你節省很多難題。
5.買課激動,買到不動,看別人做到心動。理性買課,要買的話,一年買一兩門就好,學會用到自己身上再說。
6.圈子窄了,都是忙碌的錯。忙碌不是導致圈子窄的緣故,而是自己沒有提升眼界,擴開格局導致。可以嘗試學一門新技能,烘焙、繪畫等來擴開自己的圈子。
——??END? ——
作者簡介:我是風潯,目前就職普洱茶行業,立志于早晚閱讀 | 寫作,白天喝茶。正在用效率手帳(年均目標完成20個效率手賬達人),將整個人生撐起來的極度目標踐行者。持續專注個人成長,擅長迭代效率手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