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乎上有一個問題,人在迷茫時該干什么?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最高贊的回答很簡單,也很精辟:做兩件事,收,放。
“收,是停掉所有不是必須要做的事,把時間和精力收回來。迷茫不是無事可做,而是所做的事沒有意義。沒有意義就停掉。
放,是放開視野,放下包袱,去嘗試新事物,認識新的人。走出舒適區(qū),讓自己看到更多的可能。”
在收和放之間,我們不妨嘗試著手:
1.踐行試錯,從擅長的事情開始。
唯有熱愛,方能持久。做任何事,做事本身就是苦的。能讓我們感受到甜,是因為事情帶來的成就感。
若暫時找不到方向和定位,不知道自己要做什么,可以嘗試著去做擅長的事。不斷摸索,不斷試錯。建立信心,拿到好的結(jié)果,形成良性循環(huán)。
與其空想如何甩掉迷茫,不如先找到讓自己有成就感的事情,動起來。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
2.刷新自我認知,置頂掌控力
成長是一條認清自己的路,人的思維心理、性格氣質(zhì)等是動態(tài)的,會隨著成長和環(huán)境變化而改變。
對自己的認識,不能簡單化,停滯化。就像很多當時饒有興致的事物,也許時日一過,你就會覺得索然無味。
我們對自我、對內(nèi)心,同樣需要定時刷新,持續(xù)關(guān)注。
清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人,在關(guān)注自我的時候,不如逆向思維,想一想什么是不想要的。
就像拒絕何炅約飯,趕回家學習英語的韓雪;精簡微信通訊錄,刪掉一干好友的汪涵,他們有著清楚的“不想要什么”意識,拒絕無效社交,按自己心意而活。
想放倒迷茫,不愿意被慣性的潮水推著走,就要有放下包袱的勇氣。置頂掌控力,才能把牢生活節(jié)奏。
當了解內(nèi)心需求,舒服做自己之后,我們終將會改變潮水的方向。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