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看書、聽講座,或者自己寫東西時,發現有一個詞,經常高頻率地出現,它就是:思維/思維模型。比如:
1、經濟學思維
昨晚,在得到APP上,薛兆豐的直播主題是:用經濟學思維提升個人投資水平。
一、經濟環境分析:5個經濟學原理帶你看清中國經濟發展趨勢
二、技術環境分析:認識人與機器長短板和比較優勢的4個方法
三、投資項目分析:房產、股票和比特幣取舍決策的3個方法論
四、個人投資分析:掌握正確的個人投資策略需要這3個步驟
2、運營思維
黃有璨《運營之光》第二章,總結了互聯網產品的運營人員,在日常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四個關鍵性思維。
1、流程化思維
2、精細化思維
3、杠桿化思維
4、生態化思維
3、互聯網三大產品思維
我在簡書也總結了互聯網產品的三大關鍵思維:
1、競品分析思維
2、用戶體驗思維
3、快速迭代思維
看了那么多思維模型,我想有必要總結一下思維模型的干貨,下面采用經典的黃金圈模型來分享一下我的思考。
一、什么是思維模型
思維模型,是對領域知識、方法、工具、原理等內容的高度概括。哪些地方最容易提煉出思維模型呢?我總結了如下一些常見的思維模型來源。
1.領域知識
每個行業、每個細分領域都有自己獨特的領域知識。比如項目管理領域,美國項目管理協會(PMI)對項目管理所需的知識、技能和工具進行了概括性描述,概括為“十大知識領域、五大過程組”,有專家老師概括為“十五至尊圖”。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在網上搜索一下這張圖表。領域知識是我們專注于某個細分領域的基礎思維模型,涉及到相關領域內的工作、思考,都可以用這個領域內的模型工具進行拓展。
項目管理“十五至尊圖”
——項目管理十大知識領域:項目整合管理、項目范圍管理、項目時間管理、項目成本管理、項目質量管理、項目人力資源管理、項目溝通管理、項目風險管理、項目采購管理、干系人管理。
——項目五大過程組:啟動過程、規劃過程、執行過程、監控過程、收尾過程。
2、流程類
思維模型講究邏輯性,流程類的內容就是最常見的一種邏輯形式。
比如知識管理流程、六子6P的2K5E知識內化模型。
田志剛老師的《你的知識需要管理》一書,為我們總結了知識管理的思維模型,包括:學習知識、保存知識、共享知識、使用知識和創新知識這五個過程。詳見之前我總結的筆記:讀書筆記|田志剛《你的知識需要管理》思維導圖。
3.定律類
定律是客觀規律的統稱,是解鎖宇宙奧秘的鑰匙。定律是一種理論思維模型,它用以描述特定情況、特定尺度下的現實世界,在其它尺度下可能會失效或者不準確。比如我們中學階段學過的牛頓三大定律、能量守恒定律,IT發展領域的摩爾定律,以及很多領域都存在的二八定律。
4.現象類
現象類的思維模型,是指對特定型的事件進行概括,形成的應對思維模型。比如黑天鵝事件、灰犀牛事件等。
黑天鵝事件指非常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黑天鵝存在于各個領域,無論金融市場、商業、經濟還是個人生活,都逃不過它的控制。比如各種金融危機、自然災害等現象。
“灰犀牛事件”是與“黑天鵝事件”相互補充的概念,“灰犀牛事件”是太過于常見以至于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比如持續上漲的高房價現象。
黑天鵝事件、灰犀牛事件這類的現象,需要我們養成防范風險、學會做預見性準備的思維。
5.工具類
工具類思維模型也十分常見,比如用于人物或者事件分析的5W模型,即“何人何故在何時何地做了何事”的思維模型;在做競爭領域分析時,常用的SWOT模型:S (strengths)優勢、W (weaknesses)劣勢,O (opportunities)機會、T (threats)威脅。
形成工具類思維,是我們提升工作和生活效率的法寶。
二、為什么要使用思維模型
1、提高思考、實踐的邏輯性
通過總結和使用各種思維模型,可以提升我們思考和實踐過程的邏輯性,避免出現片面性,從而造成不必要的缺失,甚至錯誤。比如在金融投資過程中,我們要具備黑天鵝事件的思維意識,時刻關注影響金融政策的各類事件的發生,比如地緣政治事件、自然災害對金融市場的波動的影響,及時制定和調整投資策略,避免損失。
2、提高思考、實踐的效率
工具類、流程類的思維模型,是根據實踐總結出來的高效方法,充分利用好這些思維模型,將有助于我們盡快融入具體的任務中,并且掌握高效的方法和策略。
3、提升我們看待問題、解決問題的格局
格局是我們思考和實踐的視角和方向,掌握高手和前輩們總結的思維模型,相當于多了一個行動的指南針,從而不容易讓我們迷失方向。比如古典在《躍遷》一書中,總結了高手的戰略模型:找到高價值區,戰略性專注,用最有把握的方式取勝。普通人如果能夠深入理解并運用好這類思維模型,將更有機會創造人生的躍遷。詳見:讀古典《躍遷》|普通人實現躍遷的勢道術法則。
三、怎樣找到適合自己需要的思維模型
在掌握了思維模型的定義和作用后,作為普通人我們,該如何找到合適自己需要的思維模型呢?建議從以下四個方面努力:
1、學習高手總結的經典思維模型
第一個首先是想辦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先行的成功人士,已經為我們總結了大量經過實踐檢驗的思維模型,我們首先要找到這些思維模型在哪里,并在實踐中學會運用它們。
比如在《窮查理寶典》中,查理分享他的經典的多元思維模型,他提倡要不斷學習眾多學科的知識來形成一個思維模型的復式框架。
成甲在《好好學習》一書提到的臨界知識,本質上也就是思維模型,他在書的最后,也總結
梳理了《窮查理寶典》中提及的以及他認為重要的思維模型:
復利效應、概率論、黃金思維圈、進化論、系統思考、二八法則、安全空間。
2、跨界使用不同領域的思維模型
跨界使用A領域的思維模型,用到B領域,可以產生跨界效應,從而提高思維模型的應用范圍,加深對模型的理解與思考。比如,我之前寫的《互聯網三大產品思維教你如何高效提升自己的寫作》,用的就是跨界思考方法,將互聯網產品領域的思維模型用到了寫作領域。
3、總結輸出自己領域的思維模型
真理來源于實踐,實踐出真知。說的就是我們要從日常實踐中,經常反思和總結,將可以反復使用的方法、經驗提煉出來,方便進行知識的傳承。上述例舉的很多案例,無一不是來自于實踐的總結或者觀察的提煉。
4、分享傳播自己創造的思維模型
好的思維模型只有通過分享,讓更多人來使用,才能創造它的最大價值。通過更多的運用和反饋,模型才能迭代和優化。學會分享和交換,可以讓每一人得到更多模型,從而累積式的提升自我。
近期熱文:
1、【成長之路】—讀古典《躍遷》|普通人實現躍遷的勢道術法則
2、【成長之路】—是時候提升你的成長效率了|讀《人生效率手冊》有感
3、【時間管理】—這一點,馬云也說錯了|成功人士時間管理方法揭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