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6.07周日早,本周我們將拋開文學作品的話題,換一部管理學作品進行共讀。
為什么要閱讀管理學作品呢?因為在我們的生活中,文學作品負責陶冶情操,而管理學作品可以提升技能。
一個主內,一個主外,這樣的閱讀方式能保證我們變得更理性、內外兼修。
我們要共讀的這部管理學作品,可讀性和普及性均屬管理學作品中的佼佼者,算得上老少皆宜的基礎性管理學讀物。
也就是說首先它不難讀,其次讀完它會很有收獲——它就是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提及彼得?德魯克,很多人即便對此人不甚了解,但是也應該略有耳聞。
學過管理學知識的朋友們對他應該非常熟悉,沒錯,他就是那個首先提出“目標管理”的人。
而目標管理和戰略管理、績效管理以及平衡積分卡等管理工具,在當代企業、政府、以及社會公益組織的管理和運營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作用。
彼得?德魯克的管理學思想曾在歐美國家引起廣泛的興趣,說它經久不衰、日久彌新,并非是夸夸其談。
而他的思想在被引進在中國之后,也立即產生廣泛影響,一時間蔚為風潮。彼得?德魯克甚至被譽為“啟蒙中國現代管理第一人”。
這位老先生也對中國的管理現狀表達了自己的關心,他曾說:“只有中國人才能建設中國,只有中國人才能管理中國,”這句話讓管理學界和企業界為之振奮。
實際上,我們也可以看到,不論是在學術界,還是在企業管理界,彼得?德魯克影響了一大批著名學者,同時也影響了包括海爾集團總裁張瑞敏在內的大批企業實踐家,時至今日,這種影響仍然正在持續進行。
那么,這位管理學家到底厲害在哪里呢?到底有哪些思想值得我們去學習呢?
如果要向各位介紹彼得?德魯克的全部管理學思想,那恐怕要付出很大的篇幅才能講完其中的一兩點。
所以我們不妨從彼得?德魯克最為著名、同時也是特別容易讀懂的一本書著手,即從《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入手,來“管中窺豹”,見其一斑。
因此,在接下來的一周內,我們將以彼得?德魯克的《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為介紹和共讀對象,一起深入探究這本書的核心管理學思想及其魅力所在。
這本書的共讀將會把原有的文本化解成通俗易懂的語言,再結合一些具體的管理學案例或者個人自我管理的實踐,來讓大家了解、掌握這本書的主要內容,并且在它的影響下,將其付諸實踐。
在這一周左右的時間內,我們將圍繞這樣十個話題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進行分析和講解:
第一,作為普通人,我們能學會卓有成效嗎?第1至23頁
第二,如何為自己量身定制合適的時間管理方案?第24至50頁
第三,為什么說有效的管理者一定要注重貢獻?第51頁至68頁
第四,管理者們如何用人,才不至于進入“陷阱”呢?第69頁至96頁
第五,作為一名普通人,我們應該如何發揮自己的長處?第69頁-96頁
第六,我們如何才能擺脫昨天,面向未來?第97頁至109頁
第七,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如何才能做出好決定?110—137頁
第八,巧用反面意見,會不會對我們做出好決定更有幫助?139—159頁
第九,為何不論是管理者還是普通人,都必須變得卓有成效?第1頁—23頁
第十,我在讀彼得?德魯克時,實際上是在讀什么?第160—167頁
這十個話題將會是我們了解《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甚至彼得?德魯克思想的入口,當我們能把這些問題弄清楚時,就不難理解為什么《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這本書對我們——尤其是年輕人,包括大學生和職場上班族——來說,至關重要。
另外,你可能還會有一個疑惑:讀這樣理論性比較強的經典書目,真的有實際價值嗎?
很好的疑問——這個疑問,很多年輕人都會有,當然也包括曾經的我。
那么到底有沒有實際價值呢?
當然有,但是這又是一件因人而異的事,如果非要討論,那其結論也必將無法讓每個人都滿意。我覺得本書的序言中有一段話正好可以解答這種疑問:
經典經得起時間的考驗,值得人們一讀再讀,常讀常新。它不會代替你做出決策,制定方案,但是它會幫助你理清思路,從任何新事件中發掘本質,找到它們的歷史淵源。
所以,接下來,讓我們一起閱讀這本《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