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管理者能把壞人用好,壞的管理者能把好人用壞。
你知道怎么養蘑菇嗎?
一、蘑菇定律——當蘑菇是必經階段
傳聞,有一位畢業生剛進華為,激情滿滿的研究華為的戰略,結果憂心忡忡,奮筆疾書地給任正非寫了萬言書建議,任正非非常感動,但拒絕了這位年輕人的建議,并建議人事看看這年輕人有沒有精神病,如果不是有病,就把他辭退。
這位年輕人正處于蘑菇階段。
“蘑菇”是指初入職場的新人,像蘑菇一樣在黑暗的角落默默生長。這時候的新人激情滿滿但能力不足,處于眼高手低階段。就像蘑菇一定要經歷這樣的黑暗生長,職場新人的蘑菇時期也是必經階段。
對待“蘑菇”的最好方法是:
第一,讓他們做務實的事,踏踏實實從基層工作干起;
第二,給他們足夠的培訓,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并且知道怎么提升自己。
二、師徒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看武俠小說,最常聽見的一句話就是“一日為師終身為父”,那種師徒間的情分非常的深厚。
古代的師徒制,師傅更多是傳授的求生的本領。
現代的師徒制,師傅更多的導師,幫助新人快速融入團隊。
現代師徒制的應用:
第一,在專業性很強的領域,公司最好有完善的培訓制度,讓培訓老師來當師傅。如果讓直接上級做師傅,上級很可能因為新人什么經驗都沒有而拒絕使用新人。
第二,帶領新人融入團隊的活,讓上級來當師傅,因為新人能夠更好的融入,團隊的業績才能更好。
所以,現代的師徒制更多的考慮激勵相容。
三、情境管理——對癥下藥
肯·布蘭查德把“不同情境,不同管理”的方法論,叫做:情境管理
同一項任務,因為意愿(Desire)的高低不同,和能力(Ability)的強弱不同,就有四種情境,我更愿意把“意愿”換成“信心”:
D1,信心強,能力弱:熱心的生手,不知道自己的無能。
D2,信心弱,能力一般:憧憬幻滅的學習者,知道自己的無能。
D3,信心弱,能力強:能干謹慎的執行者,知道自己已經有一定能力。
D4,信心強,能力強:獨立自主的完成者,知道自己已經完全掌握。
針對這四種情境,布蘭查德給了四種解決方案:
對于D1,熱心的生手,應該用S1,指令。一句話:我決定。
對于D2,憧憬幻滅的學習者,應該用S2,教練。一句話:我們討論,我決定。
對于D3,能干謹慎的執行者,應該用S3,支持。一句話:我們討論,你決定。
對于D4,獨立自主的完成者,應該用S4,授權。一句話:你決定。
一個人會處于不同的情境,所以管理者不能拿著一把錘子,把所有人都看成是釘子。
四、鯰魚效應——讓競爭來得更猛烈
我們公司的銷售團隊,負責人是一位公司的老員工,曾經業績非常優秀。后來老板讓他負責了一個創新項目,因為是新項目,遇到了很多新問題,這位負責人處于情境管理的D2狀態。因為是創新項目,老板也沒辦法對他進行教練,他自己也一直找借口說困難很大。
這時候,老板從外面找來了一位優秀的銷售負責人,成立了二部,希望起到鯰魚效應。在銷售二部的刺激下,原來的銷售負責人不敢再找借口了,踏踏實實的把精力用于解決問題,突破困難。
當業績處于一潭死水的時候,加入鯰魚,往往會有起色。
五、貝尼斯定理——培訓員工是最明智的投資
著名企業管理學教授沃倫·貝尼斯說:員工培訓是企業風險最小、收益最大的戰略性投資。
員工培訓有個7-2-1模型:
70%來自“工作中學習”,建立日報、周報、月報制度,讓員工不斷總結經驗教訓;
20%來自“向他人學習”,讓表現優異的個人或團隊做經驗分享;
10%來自“正式的培訓”,內部大咖梳理出一套方法論+外部聘請專家進行培訓。
除了簡單的刺激員工,還要給方法,讓員工的能力配得上他的野心。
蘑菇定律——當蘑菇是必經階段
師徒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情境管理——對癥下藥
鯰魚效應——讓競爭來得更猛烈
貝尼斯定理——培訓員工是最明智的投資
相關推薦:
一、管理篇
二、寫作篇
三、職場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