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概述
圖片發自簡書App
1、職業發展模型
·提出者:美國明尼蘇達大學
·四要素
a)個人能力:能力、學歷、資源
b)個人需求:經濟、成長、成就感
c)職業要求:結果、績效、指標
d)職業回饋:錢、榮譽
·四要素形成了平行線
成功=個人能力與職業要求相匹配
幸福=個人需求與職業回饋相匹配
2、職業健康度自我診斷
Q:在現有工作中,你是想要提升成功度還是幸福度?是干不好還是不想干?
A1:干不好--需要提升企業需求與自身能力的匹配度
我是不是真的理解組織需求?
我應該如何提升自己的能力?
A2:不想干--需要提升自身需求和職業回饋的匹配度
我是不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如果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到,需要什么樣的能力可以獲得這樣的收益?
·職業的底層本質=持續的交換+動態的匹配
·抱怨是無能地貪婪
印象深刻
一個人對外部的要求越高,自己的能力就越差。
最好的企業應該是企業和員工一起成長,互相匹配,動態匹配,動態成長
人和環境總是在動態匹配,互相適應,你很難一下子就夠到你的想法,但是你可以跟你的環境互相匹配,共同成長。
好的企業是企業和員工互相匹配,共同成長。
精進
1、你的職業滿意度如何?現在最需要提升的,是四要素中的哪一項?
職業滿意度80分?,F在需要提升的是個人能力與企業需求的匹配度,經過7年的職場光陰,多少出現了些安逸與世俗的想法,也總會得過且過,遇到新鮮事物總會出現不想涉及的想法,嫌麻煩,總覺得用現在知識在現有崗位一個蘿卜一個坑挺好,應該保持對能力的渴求與精進。
2、你最近一次的抱怨是什么時候?這反應了你什么方面的需求,和什么能力的缺失?
由于寶寶剛剛出生不久,帶來了各種生活上面的模式與作息改變,我經常抱怨自己沒有足夠時間去成長自己,也抱怨老公不給予足夠的時間給孩子陪伴,幫我分擔。這反應了我在精力管理方面的需求,不去想如何高效處理問題,時間全花費在抱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