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東成西九
|| ?東哥說職場 ?今天是日更第106天
|| ?轉載請聯系作者,違者必究
《血戰鋼鋸嶺》我前后看了兩遍。戴斯蒙德·道斯出生在一個軍人家庭,小時候他很淘氣,有一次和弟弟打架,他開始打不過弟弟,后來他摸起磚頭拍在弟弟頭上,差點害弟弟丟了性命。就在他擔心爸爸會懲罰他的時候,恰好看到走廊上掛畫上描繪的戒律,其中有一條是“不殺戮”,那一刻戴斯蒙德受到了人生中最大的一次沖擊。善良的媽媽告訴他,作為一個虔誠的教徒,不僅不能殺戮,也不能起殺心,當你拿起磚頭,已經在心里把弟弟殺死了。
幼小的道斯從這個時候開始,就隱隱約約覺得自己的存在可以幫助這個世界,而不是毀滅它。
后來他立志參軍入伍,而他唯一的要求是——不攜帶武器,他希望以自學軍醫的身份參戰,去救人,而不殺人。
面對教官的刁難,戰友的不理解,故意無理毆打,甚至沒有舉行成婚禮、上軍事法庭他都堅持自己的參加不持槍的信仰。他說:“當這個世界開始分崩離析的時候,我希望用自己的力量,一點一點把它拼湊起來。”
戰場上,戴斯蒙德·道斯一開始不是一個受歡迎的人,但是當激戰來臨,沒有攜帶任何武器,穿梭在槍林彈雨之間的戴斯蒙德·道斯,循著每一聲對“醫療兵”的呼喊,履行著自己的承諾——不持槍的戴斯蒙德,不是懦夫,不懼戰場的種種危險,一次又一次沖到受傷的戰友身邊。
當夜幕降臨,部隊因日軍的反擊退下山崖,最后一個撤退的戴斯蒙德·道斯隱隱約約聽到了戰場上受傷戰友呼喚“醫務兵”的聲音。他義無反顧地孤身返回戰場,腦海中一次次出現“請讓我再救一個,再救一個……”的聲音,他冒著生命危險尋找受傷的戰友,并且又一個一個地把他們用繩索吊下山崖,整整一晚上,他挽救了75個生命。這在世界上任何一個戰場都是從未有過的奇跡,但是戴斯蒙德·道斯在二戰期間美軍攻戰沖繩島的戰役中做到了。
戴斯蒙德·道斯在歷史上確有其人,一個拒絕持槍的醫療兵在戰場上勇救75人,被授予美國國會榮譽勛章,他也是二戰期間首位沒有任何殺敵記錄,卻獲得最高榮譽的士兵。
信仰的力量,能夠拯救的遠遠不止一人。我們可以沒有宗教,可以不用仰賴某位神佛,可以不必恪守清規戒律,但是我們要有信仰,它可以僅僅是對生命本身的相信。
什么是信仰
度娘告訴我們,信仰指對某種主張、主義、宗教或對某人、某物的信奉和尊敬,并把它奉為自己的行為準則;信仰帶有主觀和情感體驗色彩,特別體現在宗教信仰上,極致甚至會喪失理智。
哲學家定義的信仰:"一種強烈的信念,通常表現為對缺乏足夠證據的、不能說服每一個理性人的事物的固執信任。"
科學觀與信仰
辨明真偽是非的利器,非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莫屬。科學方法的基礎有二,一曰邏輯,一曰實證——從證據來,尋證據去。而科學世界觀與方法論的死敵,便是所謂的信仰——不講邏輯、不顧證據的盲信盲從。
網上有這樣一個案例。哈佛大學神經科學家和哲學家Joshua Greene及其同事曾經在《實驗心理學》雜志上發布過一個研究過的案例。
他們從網上征集了數百名志愿者來回答問題,這些問題憑直覺獲得的答案都是錯的。
比如,“買一根球棒和一只球總計花了1.10美元,球棒比球貴1美元,那么球值多少錢?”直覺答案的人會直接告訴我們答案是0.10美元這一數字。
但具有分析性思維的人可以用小學生的方程式算出答案是0.05美元。具體算法是,假設球棒是A,球是B,那么A+B=1.1,A-B=1,解方程式后得出球B為0.05。
他們發現更容易選擇直覺性答案的人通常都具有更強烈的宗教信仰,而研究人員選擇受測試的人群在智商、教育程度、政治傾向以及其它方面都差不多。也就是說,信仰在某種程度是不講邏輯,不顧證據的忙從。
哲學與信仰
哲學認為信仰是心靈的主觀產物,宗教或政黨起了催化劑的作用。沒有宗教和政黨,人同樣可以擁有信仰。
信仰是個人的意識行為。
信仰是一種靈魂式的愛、關愛,它是人類的一種情緒。
信念跟信仰是不一樣的,信念是你堅信的東西或者事情,信仰則是人們靈魂的標注。
信仰的種類
1、原始信仰:各種原始崇拜;巫術、禁忌;遠古神話。
2、宗教信仰:民族宗教或國家宗教;世界宗教。
3、哲學信仰:古代哲學信仰;中世紀準哲學信仰;西方近代哲學信仰——理性信仰;現代哲學信仰——非理性信仰。
4、政治信仰:各種政黨派系的信仰。
信仰的力量
馬云在湖畔大學開學典禮上說:“做企業的人,你得有使命、愿景和價值觀,這些都是做企業的人的信仰,這些東西聽起來很虛,但是做企業的時候,你經常會遇到重大選擇。你一旦有了使命、愿景和價值觀這些信仰,在可以有多種選擇的時候,你的選擇就會變得簡單。”
還有這樣一個故事,有人問賢者:“信仰是什么?”賢者答:“你走過大橋嗎?”“走過。”“橋上有欄桿嗎?”“有。”“你過橋的時候扶欄桿嗎?”“不扶。”“那么,欄桿對你來說就沒用了?”“當然有用了。沒有欄桿護著,掉下去怎么辦?”“可是你并沒有扶欄桿呀?”“可是……可是沒有欄桿,我會害怕!”那么,信仰就是橋上的欄桿!
樂嘉說:“人類是群體動物,需要相擁取暖,共御外敵。當我們情緒低迷、人生灰暗之時,安慰、陪伴、鼓勵、教育、激勵,這些外界力量的介入,都可支撐我們堅持和前行,產生這個世上并不只是我自己一個人在戰斗的感覺。”這就是信仰的力量。
白巖松說:“人為什么要有信仰,因為對死亡恐懼,再往后就不那么簡單了,你要信一些事情,我覺得才會慢慢平靜,才會靠近幸福,不信的話挺可怕的。”圣經中所羅門也說過:“死是眾人的結局,活人也將這事放在心上!”[傳7:2] ? 只有那些智慧之人才會對遲早來臨的死亡有洞察和準備。
在墨西哥有這樣一個故事:一群人一起趕路,突然有一個墨西哥人停了下來,旁邊人問他為什么停下來,他說,我走得太快了,把靈魂扔在后面了,所以要等一等……”我想,這個故事中的一群人就是我們,現在很多人的身體在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穿梭,但他的靈魂是否也被扔在后面了呢?
面對這個快速發展的世界,我們始終逃脫不了人與物、人與人、人與內心的三種關系,而正當的信仰會使我們無論處于何種關系之中,我們都應該有做人的底線,要與人為善,要傳播正能量。信仰使我們為人更正直,內心更強大,世界更和諧。
往期人氣文章:
想讀書請戳《閱讀什么書可以讓你成長更快,更有底蘊》
想創業請戳《我在簡書寫作兩個月,寫出了一個創業項目(附商業計劃書)》
不會閱讀請戳《一年閱讀300本書的秘訣》
情商不高請戳《情商高的人就是會說話》
能力培養請戳《從知識到能力只差一支筆》
了解老板請戳《老板有沒有格局,看看公司年會就知道了》
想當簽約作者請戳《連續日更60天拿下簡書簽約作者的秘訣》
東哥說職場 ? ? ? 今天是日更第106天 ? ?|| ? 轉載請聯系作者,違者必究
今天的分享希望對你有用,喜歡就點贊或者簡信撩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