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讀寫營的時候,看的第三本書就是趙周老師的《這樣讀書就夠了》,但是也僅僅是讀完,寫了一些不痛不癢的讀書筆記,但沒有踐行,也就擱下了。
最近迫切希望能提升自己的閱讀力,尤其是各種實用類書籍,時間有限,只想學對我有用的20%,并真正把所學用起來,就想到了趙周老師。
正好有趙周老師的線上培訓課,時間不長,10天內結束,短平快,主要是課后每日踐行就好。昨天是第一節課,成人學習原理&拆書法基礎應用。
今天群里有同學就特別反感趙周老師“偽學習”的提法,覺得完全不能接受。但其實偽學習的狀態大多數人都會有,只知道要學習,卻不知道學習了要做什么。學院派的讀書風格,是學以致用,都學會了再去用,拆書派的讀書風格就是邊學邊做,在實踐的同時檢驗真理,其實是檢驗成效。
現在最流行各種干貨,據說可以快速幫助自己成長,就像各種飼料里添加的激素,雖然機體可以早熟,但心靈仍然幼稚。各類學習資源層出不窮,練就一雙慧眼,發現自己所需,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而更需要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拆書法就提供了一種學習致用型書籍的方法,找出和自己經驗有鏈接的部分,內化為我所用。
便簽法的7個步驟
1.確定讀的書是致用類的,即是為了提升某方面的能力,解決具體的問題
2.要求用較快的速度讀,遇到書中的概念或難懂的地方,問自己, 這個對我有多重要?如果有用,慢讀弄懂
3.拿一張便簽(I),用自己的話重述知識,總結自己受到的啟發
4.問問自己有沒有相關的事情,或聽到看到的類似的事情,拿A1便簽寫下,貼 在I便簽旁
5.規劃自己以后怎么運用,目標,行動,寫在A2便簽上
6.在貼了便簽的書頁旁,貼一張小的指示標簽,提醒自己這一頁有學習資料
7.一本書告一段落了,把所有的A2便簽拿出來,貼在顯眼的位置上,提醒自己踐行
#拆書學習法訓練營# 第1次課程作業:
請從以下三個片段中,任意挑選一個片段,用拆書法寫三張便簽。然后把便簽的文字整理到簡書上,加tag: #拆書學習法訓練營#
片段 一: ?選自《堅持,一種可以養成的習慣》
【R:閱讀原文】
盡量找出不被侵犯的“圣地"
利用不容易被工作或私事影響的時間最好,例如,如果利用每天開始工作前的時間,就不容易被安排好的事情影響。
當然,我們很難開始就做到最好。經常會發生,“打算早晨七點開始學習,結果沒睡夠而無法集中精神””計劃晚上八點閱讀,結果經常被偶發事件影響”等情況,所以,請在實際生活中多方嘗試,如果無法順利進行就改變做法,找到最佳行動模式,并把此模式“嵌入”日常生活當中。
片段 二: 選自《非暴力溝通》
【R 原文片段】
非暴力溝通第二個要素是感受。心理學家羅洛.梅認為”成熟的人十分敏銳,就像聽交響樂的不同樂章,不論是熱情奔放,還是柔和舒緩,他都能體察到細微的起伏。“然而,根據羅洛.梅的敘述,大多數人的感受”像軍號聲那樣單調“。
人們認為感受無關緊要的,重要的是各自權威主張的”正確思想“。于是,我們被鼓勵服從權威而非傾聽自己。漸漸地,我們習慣于考慮:“人們期待我怎么做?”
在一次研討班中,一位大學生說,室友將音響的聲音放得很大,他怎么也睡不著。我詢問他當時的感受,他說“我覺得在晚上不該這么大聲。”我提醒他,雖然他用“覺得"這個詞,但他表達的是看法而非感受。他請他再試著表達感受,這一次,他說”聲音太大了就沒會打擾到別人。“我向他解釋,這依然是看法非感受。他想了想,斬釘截鐵地說”我沒有什么感受。“
很明顯,他有強烈的感受。不幸的是,他體會不到,更不用說表達它們了。體會和表達感受并不容易。
片段三: 選自《打破僵局》
【R 原文片段】
如果你不在談話技巧上花心思,很容易表現的咄咄逼人,使談話陷入僵局,因此需要改變你的談話方式。我的建議是,需要考慮做出改變的不僅是說什么,還有如何說,應該注意以下幾個可變因素:
1.節奏—對話的節奏應該加快還是減慢?
2.音量—你說話時聲音有多大?你應該提高還是降低音量?
3.打斷—是你打斷對方,還是對方打斷你?
4.停頓—在回答對方之前,你能否等一等,稍作沉默?
作業明早再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