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支出,通俗的講就是,你還沒有做什么,錢就已經被花掉。
也許這樣講有時候是比較抽象的,但是是現實存在的,下面舉幾個列子你就會明白是什么意思。
一、通貨膨脹是最可怕的被動支出
你手中的貨幣在你毫無防備的情況下就貶值了,購買力下降了,就相當于有一部錢你還沒有花,就已經消失不見了。雖然通貨膨脹并不是對每個人的影響都是一樣的,但是每個人都是不能逃避的。對于有錢人這種情況造成的影響可能就會更大一些。但是反過來,好多人沒有看見的卻是,越有錢的人的恢復能力越強,這就好比,身體強壯的人受傷要比身體弱小的人有優勢。
二、利息對借款者來說也是很可怕的被動支出
借來的錢需要支付利息,這是天經地義的事情,但是很多人卻認為賺取利息的人是不勞而獲,這就是錯誤的想法。一旦我們借了錢,就會創造一個周期,在這個周期里,時時刻刻都會面臨更多一些的利息負擔。
三、生活必須品其實是一種被動支出
它存在,是因為這個是我們生活的一部分,勤勞也罷,懶惰也好,你總是需要花錢的。
對于大多數人來說,最后一項是最大的被動支出,因為通貨膨脹雖然可怕,但是反正沒有多少錢所以感覺不到損失,因為利息雖然也可怕,但是反正自己也沒有借過多少錢,所以也沒有關系。但是生活必需品的開支卻是時時刻刻都感覺有負擔的東西。
對于這些情況的解決辦法,對于第一項通貨膨脹,這個基本是屬于天災,所以我們是無能為力的。對于第二項利息,那就是我們年輕人盡量避免產生借錢的行為,也盡量不要為了消費而借錢,對于第三項生活必需品支出,這個沒有辦法解決了,因為我們不能限制自己的吃喝拉撒,所以我們還是不要過分的約束自己。所以我們在消費上就需要鑒別必須和必虛;盡量剔除癮性消費,就是其實并沒有太多實際意義的消費,但是卻讓我們上癮的行為。但是如果我們真的做不到這一點,那我們只有提高自己的被動收入了;向父母求助,在作者看來,父母借錢給孩子時間理財要比借錢給孩子去借更多的錢慢慢還強多了(買房子)。但是相應的收益越高,風險越大,不能指望從別人那里找到結果,只能靠自己去判斷。
對于財富,是可以遺傳的,可以給子女提供更好的起點。歷史上所有的都是通過長期積累的,所以,只有養成積累的習慣(無論在那個方面),才是抵消被動支出的最有效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