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讀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給我的震撼非常大,它顛覆了我以往對一些觀念的認知。
首先,人的不幸是來源于自己的觀念,佛羅伊德認為一個人所有的不幸福是由于過去的某一個原因造成的。但是阿德勒他認為現(xiàn)在的不幸福是為了達到某一種目的而制造的原因。其次,人的不幸福,還來源于自己,不愛自己,接納不了自己的不足以及不滿意現(xiàn)有的一些生活方式,但又沒有勇氣去改變。例如,在飯店吃飯的時候,有服務員把湯水灑在我新買的衣服上面,我立馬就對服務員發(fā)脾氣。以前我總是認為這是因為它服務員用湯水灑了我的衣服,我很生氣,所以我對她發(fā)了脾氣。用阿德勒心理學解釋這一現(xiàn)象其實是因為你想發(fā)脾氣來威攝這個服務員,而借助湯水在身上的這件事情!總之,你所有的不幸都是因為自己選擇而造成的。
這本書里還講到了人們的煩惱來源于討厭自己,人們下定決心不喜歡自己,比如說臉紅女孩見的陌生人臉就開始發(fā)紅從而不敢出門見人。他是因為害怕見別人的時候受到傷害。所以給自己找了一個理由,見陌生人就會臉紅。另外,人的煩惱還來源于自卑,焦慮,比如說身高只有一米五五的男士很自卑。這時候我們就發(fā)現(xiàn)這是他的價值體現(xiàn),這個時候我們應該學會價值轉(zhuǎn)換,轉(zhuǎn)換成我一米五五高,我不會對別人造成身,心理上的傷害。
另外,人們的自卑還來源于追求無法達到的優(yōu)越感就造成了一些自卑情節(jié),從而變得更加的驕傲自大。還有一部分人自卑,是因為追求優(yōu)越的情節(jié),以及一些虛假的優(yōu)越感。其中有些人要么就是驕傲自大,要么就是權勢張揚,還有些人呢,不斷的夸耀自己的不幸,造成弱勢特權,對于有自卑感的我們,應當健全自卑感,不與別人去競爭,與自己比不斷的進步。因為社會中的每一個人雖然是不同的,但是人人平等的!每一個人的人生價值,就是不斷地超越自我。那么人的煩惱,還有一部分人是因為競爭的怪圈,非常在意自己,其實,真正在意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他的眼里只有自己,要具有人人都是我伙伴的觀念。還有一些人的煩惱來源于權力之爭,接著就進行復仇,那么這種情況我們應當承認自己的錯誤。退出權力之爭,這樣做并不表示你是失敗的。其實人類所有的煩惱來源于人際關系,那么人不可能單獨生活在社會中,所以說消除煩惱是無法做到的。
其中第三章講了自由。那么到底自由是什么呢?自由就是要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中,毫不在意別人的評價,不害怕被別人討厭。不追求被他人認可。那怎樣獲得自由呢?就首先要把自己的人生課題和別人的人生課題分離開,既不干涉別人的人生課題,也要自己的課題不被別人干涉,比如說,你把馬帶到水邊去馬是否喝水,就不是你的人生課題了。你就沒必要去管馬是否喝水。其實,能改變自己的只能是自己!然而,課題分離并不是人際關系的起點,而是人際關系的出發(fā)點那么人際關系的終點就是人類共同體,擁有共同體的感覺是人類幸福的最重要的指標。人類共同體的起點,就是要把自己對自己的執(zhí)著變成對他人的關心。
不能夠拼命的尋求認可,因為你不是世界的中心,而是世界地圖的中心,每一個人只是共同體的一部分,而不是整個共同體的中心。每個人要在更廣闊的天地里尋找自己的位置,并且要有被討厭的勇氣,有鼓勵才有勇氣,有價值才能有勇氣。因為咱們只有在體會到對共同體有用的時候,才能感覺到自身的價值。人只要存在,就有價值。而不是有行動才有價值!我們可以從以下三點。來做到建立起共同體的感覺。首先要接納自我,我們找出我們身上能改變的和不能改變的,去關注能改變的,給勇氣去改變可以改變的,不關注不能改變的。那么他這信賴啦,就是我們要相信他人,而不去附加任何條件,我們要學會對他者有貢獻,因為對他這做貢獻的時候,我們才能夠體會到自身的價值,才能真正懂得利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