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遇到一個比較難回答的問題:你現在是在為生存活著,還是為了生活。我思前想后,我的答案是為了生活,但是今天重新思考這個問題,才意識到我現在也只達到了生存的地步。
我基本屬于90后最老的一代,自我感覺還是一把裝嫩的年紀,但現實是15后更甚至10后已經開始尊稱我一聲阿姨,每當此時,我都會無奈的苦笑,恍然大悟此刻的我已經要奔三了。平時很少注意生活中的細節,現在想來我撒嬌的對象也已僅限于老爹老娘、老閆還有老弟,不禁一陣苦澀,但又有點慶幸,我這把年紀,竟然還有幾個可以撒嬌的對象。
二十六七歲的年紀,平時的吃喝拉撒已然不再依附于老爸老媽,并已經開始有自己的人情事事。每周五天兩點一線的生活,哦,不,是生存,一周的另外兩天都過得渾渾噩噩,慶幸的是吃穿不愁,但也沒有到想買什么就買什么的地步。得益于很多人的幫助,也勉強成了有車有房一族,但也很不幸的成了車奴房奴,也只是為了生存,雖然美其名曰是為了更好地生活。
從來沒有暢想過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樣的,只是偶爾很向往一些事情,比如高中時候向往到西藏支教,比如大學的時候很想去看看大草原是什么樣子,但好像也只是過了一下腦子,從來不走心,卻也沒有留下太大的遺憾,因為也不是長期向往的生活,就想體驗一下,相信余生還是有機會的。
真的是想敲打一下自己,每每開始寫東西,很多很多的事情就開始在腦子里打轉,就像現在寫著寫著,突然想到之前的一句話:人生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咖啡和CPA。CPA,對啊。這個讓我視為謀生的工具,前途的象征,卻也沒有立下為之奮斗終生的事業。好久沒有再拾起CPA中的任何一本,電視劇卻看了好多好多。
新閨蜜時代...其實其中的好多都看了不下三遍,可我還是樂在其中,喜歡韓文靜的灑脫,想對誰好就對誰好,想對誰發脾氣就對誰發脾氣,喜歡周小北的文藝,可以放棄大學老師的職位,就因為自己心里有一個小說家的夢,也喜歡王媛的努力,靠自己一個人的能力,在短短幾年的時間里迅速升職為公司副總。三個人雖然經常互相嘲諷、互相拆臺,但是其中一個人遇到問題,另外兩個就會奮不顧身,可也就是在電視劇里。
想想生活的實際,每個人都在為自己所謂的生活奔波,看似腳步從未停歇,但很多關系都在原地打轉。老閆經常勸我,不要對朋友太過苛刻,我也時常告誡自己,別人始終是別人。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對于閨蜜,對于朋友都有自己的一套標準,我認為閨蜜不一定無話不談,但在一起一定是最舒服的,不一定會為了你的痛苦而痛苦,但一定會為了你的幸福而高興。朋友很多時候是基于一定的社會關系建立起來的,比如同學關系、同事關系、親戚關系...建立在一定基礎之上,有了一定的了解,才可能成為朋友,除非你是公關。
大概在兩年前,我跟朋友的相處,大多處在迎合的階段,你說什么就是什么,即使我想不同意也會先答應下來,因為我覺得拒絕真的是很傷人,但別人總是覺得好像是應該的,我很苦惱。老閆教我要學會拒絕,適當的拒絕會讓自己舒服,其實別人真的不怎么在乎。之前有位領導有意無意的說過這樣一句話:朋友有時候是建立在你是什么的基礎之上。其實有時候看大人們的處事方式,我是有所體會的,現在這句話對我還沒有任何的意義,但是相信我到了他那個年紀,那個層次就應該能夠徹徹底底的明白。
哎呀,好像跑題了,但好像又沒有跑題,朋友也是生活中的一部分嘛。本來想寫寫關于生活和生存的理解,但好像成了一篇碎碎念,只好等我重新理解生活再下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