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是朋友圈依賴重度患者。
早上睜眼第一件事,刷朋友圈;上班路上,刷朋友圈;吃飯,刷朋友圈;睡前,刷朋友圈;加了一個好友,第一時間,刷朋友圈;活做不完焦慮癥發作的時候,干脆刷朋友圈……有時候會刷好幾遍重復消息,甚至點開某個朋友的朋友圈,往回翻好幾年,當看紀錄片一樣看。
深陷其中,無法自拔。
有一天,朋友手機壞了,說幾天接不到電話總感覺少了什么。我覺得哪里不對,然后突然發現,我的通訊記錄里除了我媽就是騷擾電話了。O(╯□╰)o我已經很久很久沒跟朋友好好聊天了,也很久很久沒有好好靜下心來看本書了。
我每天刷著他們的朋友圈,以為自己一直沒有缺席,但一對一一心一意言笑晏晏閑聊八卦卻沒有了。我丟了自己的現實生活。
我覺得這是病。
得治。
于是我關了朋友圈。
關閉朋友圈第五天
不適應。
總忍不住重新啟用朋友圈功能,再看一看最新的更新。
歲月靜好,什么都沒變。
但心里總有點不安,(自作多情?)怕朋友誤會我故意屏蔽,于是發了條更新說閉圈ing。
再次關閉朋友圈。
關閉朋友圈第十天
放下不安后,突然就適應了。
一下子感覺時間多了起來。
心情也閑適了起來,能耐下心看文藝電影。
慢悠悠地看完了王家衛的《花樣年華》,侯孝賢的《海上花》、《最好的時光》,傳記電影《美麗心靈》,安妮海瑟薇的《一天》;
在Kindle里待了N年的書也啟封開始閱讀了,開始啃《紅樓夢》;
保持一周三次瑜伽課,開始一對一找朋友聊天。
同時,不會再時不時想著拍照美圖上傳朋友圈,開始認真關注眼前了。
最重要的是,不再浮躁了。
關閉朋友圈第二十天
少了點什么。
總覺得少了點什么。
突然看見微博里納蘭性急說,一個人活得好,是可以拯救另一個人的。他在感嘆衩姐是他的燈塔。我恍然大悟。
于是欣欣然找到幾個朋友,點開對應的朋友圈。看見朋友的一路歌聲一路花,看見朋友制香、木工一如既往學學學upupup的生活,看見朋友新得的好書,看見朋友找到的美食,看見朋友的馬甲線,看見朋友的創業小事業風生水起……便覺得無限力量,滿滿的。
如衩姐所說,能欣賞一個人把自己的生活經營得井井有條,本身就是一種無言的鼓勵。這是我的朋友,慢慢靠近,總有一天,我也能像他們那樣活得善良有趣。
或許真是要遠離才能發現真正的美麗?
關閉朋友圈后,我反而體會到了朋友對我的莫大意義。他們填補了我的很多不完整,他們給予了我很多的美好。
只要你在,就是我的勇氣。
朋友,有你,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