庹鐸:西南財經大學2010級財政學專業本科,簽約畢馬威成都所,2014屆生涯發展宣講團志愿者。
畢馬威中國在北京、哈爾濱、沈陽、青島、上海、南京、成都、杭州、廣州、福州、廈門、深圳、香港特別行政區和澳門特別行政區共設有十三家分公司(包括畢馬威企業咨詢(中國)有限公司,2010年10月成立廈門分所),專業人員超過8500名。服務客戶包括國內國際知名公司。畢馬威更愿意選擇那些以注冊會計師為終生職業發展的有志之士。注會考試通過關鍵的兩門,都有機會去四大工作。
KPMG的筆試是四大中最難的,單從成都所來看,2000多人網申參加筆試的有800多,淘汰率為60%;而能夠進到面試的只有80人左右,淘汰率為90%;而兩輪面試分別淘汰50%;加上通過精英計劃的人,最終錄取了25人左右。所以從淘汰率的角度來講,筆試是最難一個環節。
一、筆試環節
筆試采取的是時間壓力型的基礎能力測試,顧名思義,就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較大題量的關于基礎能力的試題。首先介紹一下筆試題型,試題都是客觀題(單選),分為兩個部分,數學和邏輯,數學是中文的,以數據的分析和運算為主,難度并不大,基本是四則運算,但是由于時間很少,有20個題目,每個題目有一到三個小題,平均每個題目只有一分半鐘的時間,且數據量略大,所以對應試者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邏輯是英文的,題型就是GMAT的邏輯,也是20道題,同樣時間很緊,每道題平均只有一分鐘的時間。
其次,關于評判依據,由于KPMG沒有官方透露評判依據,但是根據網上的說法,是試題完成量和正確率結合評判,也就是說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在做得多的基礎上對的多才好。沒有時間最好不要亂蒙題目。
筆試主要考察三個方面的能力,一是心理素質,就是能不能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完成較大量的工作;二是英文水平,從GMAT邏輯就可以考察這一點;三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點其實才是最被看重的,每個崗位需要的專業勝任力是不一樣的,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在解決問題,筆試乃至后面的面試都是不斷地提出一些問題,是否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從事咨詢和審計工作的基礎。
二、面試環節
KPMG的面試分為兩個輪,Manager面(簡稱M面)和Partner面試(簡稱Par面),兩輪均為單面,淘汰率如前所述,分別為50%。但通常來講,通過了M面就是符合選拔標準了的,Par面只是選擇優先錄用名單,其余進入waiting list,如果有人拒絕offer或者毀約,再從waiting list中選人。
M面又由兩部分組成,首先會有1個小時的時間準備一個案例,然后有10分鐘的時間做個presentation,之后就是常規的問答環節。案例是全英文的,大概有10頁A4紙的內容,案例很多,在面試之前隨機選一個,都是些商業案例,當時抽到的是一個運動品生產公司的銷售策劃,后來還聽說有人抽到關于財務的。案例結尾有三四個問題,只需要選擇兩個進行回答,presentation也是關于這兩個問題的。案例難度不大,時間也比較充裕。
Presentation可以選用中文或者英文,不過好像用英文也沒有加分,M主要根據CV里的信息提一些問題,都很常規,百度上都有,就不贅述了。由于M面總共是兩個小時(含準備案例),包括草稿、案例等等都是會在面試之后被回收的,所以時刻保持注意力很重要。由于只被問了半個小時,還剩下半個小時就是向M提問,M很nice,很耐心的解答了我提的問題。
Par面則更加flexible,完全根據par的個人喜好來進行。進面試室之后跟par寒暄兩句之后par就說今天全由考生來提問,總的來說,par面沒有規律可循,be yourself就行了。?
其實回答面試官問題很簡單,能進入大學的人都是解答過各種問題的,但是如何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卻比較薄弱。提問一定要把握住四點:一是有技術性,這是從專業勝任力的角度區別你和其他非專業的競爭者;二是有邏輯性,最好每個問題之間都是有內在聯系的,而不是離散狀的,面試官面了一天了,可能本來就有些疲勞了,再聽一些東一個西一個的問題估計就要崩潰了;三是能夠根據面試官的回答進行提問,這樣一來,一方面不容易讓自己沒有問題可問,二來可以向面試官表明你是有在認真聽他說的話,態度很好;四是有針對性,如果能夠事先了解面試官是誰、主要從事的什么工作、有什么特點最好,如果不能,也要根據他的職位提相關的問題,因為兩輪面試的面試官都會溝通的,如果老是一套問題打天下,多多少少會被覺得很沒新意。
三、總結 總的來說,KPMG的招聘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一直是圍繞著尋找“能解決問題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尋找具有較強綜合素質的人。所以,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才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