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簡介:西南財經大學2010級財政學專業本科,簽約畢馬威成都所,2014屆生涯發展宣講團志愿者。
我主要分享的是參加四大招聘的一些經驗(以KPMG為例)。
KPMG今年的招聘分為三個環節:網申、筆試和面試。由于網申就是填寫一些表格,沒有什么特別的,因此我主要分享的是筆試和面試環節。
一、筆試環節
相傳KPMG的筆試是四大中最難的,單從成都所來看,2000多人網申參加筆試的有800多,淘汰率為60%;而能夠進到面試的只有80人左右,淘汰率為90%;而兩輪面試分別淘汰50%;加上通過精英計劃的人,最終錄取了25人左右。所以從淘汰率的角度來講,筆試是最“變態”一個環節。而事實上,題目的難度也是不簡單的,具體來說,筆試采取的是時間壓力型的基礎能力測試,顧名思義,就是在較短的時間內完成較大題量的關于基礎能力的試題。
首先介紹一下筆試題型,試題都是客觀題(單選),分為兩個部分,數學和邏輯,數學是中文的,以數據的分析和運算為主,難度并不大,基本是四則運算,但是由于時間很少,有20個題目,每個題目有一到三個小題,平均每個題目只有一分半鐘的時間,且數據量略大,所以對應試者造成了很大的壓力;邏輯是英文的,題型就是GMAT的邏輯,也是20道題,同樣時間很緊,每道題平均只有一分鐘的時間。
其次,關于評判依據,由于KPMG沒有官方透露評判依據,但是根據網上的說法,是試題完成量和正確率結合評判,也就是說并不是做得越多越好,而是在做得多的基礎上對的多才好。記得我當時數學只完成了60%的題目,邏輯全部做完了,以為數學做得太少了肯定會掛,本來還想在交卷前把其他的都蒙完,但是因為坐的是前排,機讀卡直接被監考員收走了,所以現在回看當時沒有亂蒙還是正確的。
再次,關于測試考察的能力,后來在跟合伙人(下文簡稱par)聊的時候得知,筆試主要考察三個方面的能力,一是心理素質,就是能不能在短時間內高質量完成較大量的工作;二是英文水平,從GMAT邏輯就可以考察這一點;三是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點其實才是最被看重的,每個崗位需要的專業勝任力是不一樣的,但萬變不離其宗,都是在解決問題,筆試乃至后面的面試都是不斷地提出一些問題,是否具備解決問題的能力是從事咨詢和審計工作的基礎。
最后,關于如何獲取這些能力,其實我認為能通過筆試并不能證明我具備了以上的三種能力,運氣占了很大成分,而且我也不認為我準確的知道如何去獲取這些能力,所以我這里寫的是我自己的一些粗略的認識和從其他牛人處偷師來的東西。關于心理素質,我認為多與不同的人打交道和參加略高于自己能力的活動是培養良好抗壓能力與心理素質的有效途徑,當然,一開始或許不能判斷什么樣的人或活動對培養這方面能力有幫助的,所以無選擇性的廣泛從事社交活動積累經驗是必須的,人總是需要走一些彎路的,錯多了自然就對了;關于英文水平,我認為沒有必要為通過四大或者別的公司的測試而專門進行準備,英文重在能力,而不是技術,并且口語最重,聽力次之,寫作和閱讀也很重要,但是相對前兩者來說重要性就要差一點,而提高英文的單項能力和整體水平的最好辦法就是多用,多與native speaker交流,對提高英文能力效果顯著,相反,做題往往只是眼睛和手在勞動,并不能使英文能力提高,通常來說,英文能力達到一定水平,就不會被任何形式的題目難倒;關于解決問題的能力,其實這是很虛的話題,每個人都是可以解決問題的,是一種“天賦”,并不需要后天培養,但是由于每個人生活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惰于解決問題,而有的人則無時無刻不在解決各種或大或小的問題,所以與其說是如何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不如說是如何讓解決問題變成一種習慣。我認為,勤于思考和勇于嘗試是很重要的,思考可以發現問題,如果有既有的解決途徑則可以效仿,如果沒有就需要另辟蹊徑,此時嘗試新的辦法就是唯一選擇,而只有夠勇敢地站出來并向前走才能將問題一點點地解決。
二、面試環節
KPMG的面試分為兩個輪,Manager面(簡稱M面)和Partner面試(簡稱Par面),兩輪均為單面,淘汰率如前所述,分別為50%。但通常來講,通過了M面就是符合選拔標準了的,Par面只是選擇優先錄用名單,其余進入waiting
list,如果有人拒絕offer或者毀約,再從waiting list中選人。
M面又由兩部分組成,首先會有1個小時的時間準備一個案例,然后有10分鐘的時間做個presentation,之后就是常規的問答環節。案例是全英文的,大概有10頁A4紙的內容,案例很多,在面試之前隨機選一個,都是些商業案例,我當時抽到的是一個運動品生產公司的銷售策劃,后來還聽說有人抽到關于財務的。案例結尾有三四個問題,只需要選擇兩個進行回答,presentation也是關于這兩個問題的。案例難度不大,時間也比較充裕。Presentation可以選用中文或者英文,不過好像用英文也沒有加分,所以我就毫不猶豫選了中文。Pre之后的環節里,M主要根據CV里的信息提一些問題,都很常規,百度上都有,就不贅述了。由于M面總共是兩個小時(含準備案例),包括草稿、案例等等都是會在面試之后被回收的,所以時刻保持注意力很重要。由于我只被問了半個小時,還剩下半個小時就是我在向M提問,M很nice,很耐心的解答了我提的問題。
Par面則更加flexible,完全根據par的個人喜好來進行。我當時par面的時候都沒有被問問題,進面試室之后跟par寒暄兩句之后par就說今天全由我來提問,他來回答。當時我還楞了一下,緩過神之后就向par問了一些問題,其間par也根據他說的內容要我提出一些看法。總的來說,par面沒有規律可循,be yourself就行了。
最后我想說一下關于提問。其實回答面試官問題很簡單,能進入大學的人都是解答過各種問題的,但是如何提出高質量的問題卻比較薄弱。我認為,提問一定要把握住四點:一是有技術性,這是從專業勝任力的角度區別你和其他非專業的競爭者;二是有邏輯性,最好每個問題之間都是有內在聯系的,而不是離散狀的,面試官面了一天了,可能本來就有些疲勞了,再聽一些東一個西一個的問題估計就要崩潰了;三是能夠根據面試官的回答進行提問,這樣一來,一方面不容易讓自己沒有問題可問,二來可以向面試官表明你是有在認真聽他說的話,態度很好;四是有針對性,如果能夠事先了解面試官是誰、主要從事的什么工作、有什么特點最好,如果不能,也要根據他的職位提相關的問題,因為兩輪面試的面試官都會溝通的,如果老是一套問題打天下,多多少少會被覺得很沒新意。
三、總結
總的來說,KPMG的招聘具有很強的針對性,一直是圍繞著尋找“能解決問題的人”。換句話說,就是尋找具有較強綜合素質的人。所以,提升自身的綜合能力才是王道。最后我想對看到這篇文章的朋友們說,別人的經驗終歸不是自己的,只有自己經歷了才會明白,不要害怕走彎路,一直走下去就一定會柳暗花明。
附:2015屆生涯發展宣講團活動安排,歡迎同學們參加:
1.銀行、證券、保險求職專場宣講會(4月15日(周三)下午2點,學生活動中心視頻會議廳)
2.地產、快消、電商求職專場宣講會(4月22日(周三)下午2點,學生活動中心視頻會議廳)
3.會計師事務所、咨詢公司求職專場宣講會(4月29日(周三)下午2點,學生活動中心視頻會議廳)
4.留學、考研(保研)專場宣講會(5月6日(周三)下午2點,學生活動中心視頻會議廳)